余文艷
摘要:維護社會穩定、妥善處理群體性事件極端重要,本文對群體性事件的成因做了分析,旨在為妥善處理群體性事件提供參考。
關鍵詞:群體性事件維護社會穩定成因妥善處理
一、深刻認識維護社會穩定、妥善處理群體性事件的極端重要性。
什么是群體性事件?群體性事件是指由某些社會矛盾引發,特定群體或不特定多數人聚合臨時形成的偶合群體,以人民內部矛盾的形式,通過沒有合法依據的規模性聚集、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的群體活動、發生多數人語言行為或肢體行為上的沖突等群體行為的方式,或表達訴求和主張,或直接爭取和維護自身利益,或發泄不滿、制造影響,因而對社會秩序和社會穩定造成重大負面影響的各種事件。
突發性群體事件由于采取集結力量的態勢,這種矛盾的發生對社會影響面大,沖擊力強,而且處理難度系數大、遺留的問題多,不僅會直接導致社會經濟生活的重大損失,加大各級政府行政管理的難度,而且還會對社會的穩定發展危害極大。比如甘肅隴南事件 ,造成了69名武警、2名民警和3名記者被打傷,其中11人住院治療。另外砸燒房屋110間、車輛22輛,市委大院各單位辦公設施及其他損失(不含房屋及車輛損失)500余萬元。對隴南的發展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
在我們當前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的歷史階段,維護社會穩定、妥善處理群體性事件具有非常重要的實踐意義。
首先,維護社會穩定、妥善處理群體性事件有利于維系經濟社會正常運行、創造一個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社會環境。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中國的問題,壓倒一切的是需要穩定,沒有穩定的環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丟掉。這是我們國家在長期發展的歷史當中總結出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經驗和教訓。發展是政績,穩定也是政績。
第二,維護社會穩定、妥善處理群體性事件,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本質要求。目前國際形勢紛繁復雜,社會公共安全危機層出不窮,我們國家面臨著錯綜復雜的公共安全形勢。在這樣的時刻,我們的政府要承擔起維護社會穩定的時代的重任。
第三,維護社會穩定、妥善處理群體性事件,是我國進入上中等收入國家新階段的新要求。經過我們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的發展,到2016年,我國的人均GDP達到了8100美元左右,進入到了上中等收入國家的中間發展階段。從上中等收入的國家發展為高收入的國家,極其容易墜入到中等收入的陷阱。歷史經驗證明,在這一個時期,社會容易騷動不安,社會群體性事件增多;社會利益分配失衡,社會成員格外追逐經濟利益;社會犯罪急劇上升;官員在社會轉型中最容易出現腐敗現象。所以在這樣的一個時期,必然要求我們加強社會穩定管理、加強應急管理、妥善處理群體性事件。
二、群體性事件的成因。
1、群體性事件是政府不作為,信訪渠道不通暢,不能及時地解決訴求和糾紛,矛盾激化的結果。有些政府官僚思想嚴重,沒有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正確思想,對老百姓的疾苦關心不夠,信訪渠道不通暢,救濟機構救濟不力,日子久了,一些小矛盾演化成大矛盾。這種群體性事件,貌似突發,實則是久拖不決而導致的結果,是量變到質變的結果。比如云南“孟連事件”,在2005年到2008年這個漫長的四年之中,農戶們想盡辦法,通過各種渠道想解決乳膠收購價格大大低于市場價這個問題,但一直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反而政府總是站在公司的角度處理問題,導致不能及時地解決訴求和糾紛,矛盾激化最終爆發群體性事件。這就叫拖而不決,小事拖成大事。如果在這個事情剛剛出現矛盾糾紛的時候,我們通過法院的途徑,通過信訪的途徑,通過縣委的協調把這個問題給解決了,它就不至于引發后來的群體性事件。
2、群體性事件是違法操作、侵害群眾利益的結果。有一些群體性事件是違法的,它的起因是我們在實際工作生活當中侵犯了群眾利益。這種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沒有得到糾正,行政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由此引發了更大的群體性事件,所以要嚴格依法辦事,依法維護群眾的權益,才能化解群體性事件。最近這些年,由于片面追求GDP忽視環境保護,致使群眾利益受損,進而引發群體性事件的案例相當多。比如四川沱江特大水污染案,浙江東陽畫水鎮化工污染案,松花江特別重大水污染責任事件,陜西鳳翔“血鉛”案等等。污染事件的發生看似偶然,但有其必然性。根本原因,是片面追求GDP忽視環境保護,而導致長期累積的矛盾集中暴發,是環境保護滯后于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3、群體性事件是執法監管不力或者有些執法部門人員素質低下,胡作非為的結果。每一個行業都有執法監管機構,執法監管不到位、軟弱無力,就是放縱了違法,放縱了違法,就變成了一幫人欺負另外一幫人,一幫人損害另一幫人的利益,被損害者郁積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群體性事件。解決這類問題是要嚴格依法執政,積極履行職責來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比如:2011年廣東潮州“6·1事件”,當打人的事情剛剛出現的時候,如果我們的執法監管部門嚴厲,迅速做出反應,進行打擊。那么就不會發生后續的群體性事件,但很遺憾,公安機關沒有反應,當地黨委政府也沒有動作。打工者是弱勢群體,弱勢群體怎么保護自己的權益呢?抱團!于是,最終來一個更大的群體性事件。這個事件是我們執法監管不力,沒有履行保護人民生命財產職責的結果。
4、群體性事件是其他社會矛盾和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積怨已久的結果。這類事件是其他社會矛盾和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積怨已久的結果,因此需要強化社會管理,以高度的責任感妥善處理暴露出來的矛盾和問題。群體性事件發生的誘因是很簡單的,但引起這個事情的長期的深層次的原因是復雜的,它往往不是這個事情本身,它經常是社會矛盾長期積累積怨的結果。最典型的是城管執法引起的群體性事件。比如2015年蒼南419群體性事件。城管野蠻執法,路過群眾不滿拍視頻,城管就將這位群眾打暈在地直到吐血,最終該起事件演化為波及全縣的群體事件,導致5名打人城管被周圍群眾圍攻,5人均受傷,其中兩人休克、傷情危重。
5、群體性事件是缺乏信任,信息不透明的結果。有些事情本來是小事情,但由于信息不公開,被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利用造謠生事導致群體性事件。比如甘肅1228群體性事件。一個小姑娘因為偷東西受辱想不通,進而跳樓,很簡單的一件事情,由于信息不透明,最終導致數千人的群體性事件。這件事情我們看到,起因是很簡單的,但是政府機關不能及時向公眾說明,引起群眾的誤會,加上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從中挑撥,再次導致更嚴重的群體性事件,導致民警受傷,國家財產受到嚴重損失。所以群體性事件首先是官和民之間缺乏信任,如果在官民之間建立起足夠的信任,很多事情處理起來會容易的多。要怎么樣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信息公開、透明、及時是必要條件。所謂心底無私天地寬,坦誠相對才能取得信任,如果欲蓋彌彰,那信任度就更低了,所以我們講要加強信息溝通,要及時地進行透明的交待,否則會發生很多誤解。
以上是群體性事件的五種可能的成因。當然,肯定還有其他的成因在這里沒有提到,事件的成因沒有一個一般性的規定,每起事件的起因都有其個性和不同特點。總的來說,政府應該做到以下幾點:1)暢通信訪渠道,及時地解決訴求和糾紛,避免矛盾激化。2)、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利益。3)加強執法監管部門的執法監督,提高執法人員的整體素質。4)明察社會矛盾,并及時解決,不要留有隱患。5)發生群體性事件時一定要及時、公開透明地發布相關信息。6)學習處置群體性事件的知識,避免處置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