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小英
摘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給基礎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特殊教育中的生活與語文課程也對改革有著相應的需求,從而就此提出了與之對應的教學改革策略,進而為特殊教育帶來了新的希望,特殊學校也得到了持續不斷的發展。
關鍵詞:特殊學校;生活與語文;教學改革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浪潮的涌現,特殊教育的相關課程也表現出了一定的改革需求。雖特殊學校學生主要由中、重度智力障礙兒童、自閉癥兒童和腦癱兒童構成,但具體的構成方式較為復雜,既有單純的中、重度智力障礙兒童,也有智力障礙兼有自閉癥或腦癱的多重障礙兒童。因此,在特殊學校生活與語文課程的教學中,教師需先對教學的實際情況予以充分考慮,再結合該門課程的相關特點,提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改革策略。
一、教學內容要以生活為核心
特殊學校學生的社會實踐經驗顯得極為缺乏,同時對客觀事物的感性經驗也顯得極為缺乏,故智力障礙或多重障礙的學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智力落后、語言缺陷、行為異常等問題出現,對教學的順利開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特殊學校的教師而言,其不管是站在為學生日后生活能更為順利的立場上,還是作為一名教師的職業習慣,都希望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盡可能多的獲得知識,所以難免會將一些不符合學生實際情況和學習需求的內容帶到課堂之上,并采用了不太恰當的自身傳授模式,導致出現“教師難教學,學生難學習”的相關問題。如果此時教師能夠回過頭來看一看,對特殊學校中生活與語文課程的相關設置進行深入研究,可以發現其教學的目的并不主要是讓學生盡可能多地獲得知識,而是要讓學生通過學習來滿足一些基本的生活需要,生活與語文課程的關鍵的關鍵在于“生活”,而“語文”則只是指出了學生在生活中所要掌握知識的具體屬性。
因此,在特殊學校的教學中,生活與語文課程要以生活為核心來對教學內容進行組織,使學生掌握的語文基礎知識和技能皆與生活有著較為緊密的聯系,讓學生初步學會如何去進行聽和說,再通過不斷的引導讓學生掌握簡單的讀和寫。另外,由于智力障礙學生語言特點的相關原因,教師只需對生活與語文課程教學中“聽、說、讀、寫”的“聽和說”進行重點把握,讓學生的聽說能力得到有效的訓練和強化,本著補償學生缺陷和增強學生生活能力的目的來進行知識的傳授,使學生能夠通過生活和語文課程的教學培養起基本的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以便能夠逐漸做到讓學生自理生活或自理部分生活,為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奠定基礎,這才是特殊學校生活與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的真正目的。
二、教學目標要盡可能的多元化
目前,特殊學校多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即對學生進行集體教學。就集體教學而言,其主要強調的是具體教學的“統一性”,即要將教學的對象、時間、內容、方法、評價方式、進度等保持統一。可以清楚知道的是,這種方法面對智力正常的學生或許勉強可行,但對于特殊學校有智力障礙的學生而言卻是不可行,這樣的教學既無法滿足學生的具體學習需求,也達不到因材施教的相關教學目標。因此,對于特殊學校學生智力障礙的事實而言,生活與語文課程教學需對學生的異質性和學習需求的多元性進行充分考慮,教師在具體教學目標的制定中需保持教學目標的多元化,以便讓學科教學目標建立在學生具體能力提高之上,從而讓學生盡可能多的獲取到生活的相關基礎技能和知識,這才是特殊學校生活與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的具體要求。
例如,教師在生活與語文的實際教學中,可將學生分為三個組別,分組的依據是學生的智力障礙程度的高低,分別為:中度智力障礙的學生為A組;重度智力障礙的學生為B組;多重障礙的學生為C組,隨后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來制定多元化的教學目標。以“蔬菜的認識”為例:A組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認識常見蔬菜,叫出并寫出蔬菜的名字,能看圖說出絕大多數蔬菜的特征、味道、吃法,會用簡單的句子來對蔬菜進行描述,會將向他人進行蔬菜的介紹;B組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通過圖片來說出蔬菜的名稱,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書寫蔬菜的名字,知道對現實生活中的常見蔬菜進行簡單辨別;C組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看圖說出蔬菜名及較為完整的句子。
三、教學設計需聯系生活實際
生活對于特殊學校的教學活動開展是極為重要的,教師在對教學進行設計的時候,需要盡可能的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以便能夠突出學生的基本特點和滿足學生的基本需要。可是,目前就特殊學校生活與語文課程的教學而言,部分教師沒有對生活實際予以足夠的重視,從而沒有把握好知識和技能傳授的教學設計,生活與語文課程的教學并未對學生起到太大的作用;還有部分教師過于追求教學的細節,反而使教學難以取得成效,既未能有效的體現教學中的關鍵重點,又沒有突破教學中的難點。因此,在對生活與語文課程進行教學設計時,特殊學校的教師需把握好生活實際的聯系問題,以便在課前就先做好充分的準備,讓學生能夠從實際生活所存在的事物中獲取到相關的知識,使學生學習效果的進一步增強成為可能,這才是特殊學校生活與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的持續深入。
例如,教師在讓學生認識各種水果的時候,不是直接切入到教學中就可以的,而是要在課前通過家長問卷或訪談來對學生進行全面的了解,弄清楚全班每一位學生到底喜歡什么水果,將這些水果的圖片或事物帶到課堂之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夠被成功的調動起來,使課堂氣氛一下子就變得活躍起來了。
目前,特殊學校的教學理念和培養目標需逐漸保持一致,教師要把握好“以學生發展為本”教學指導理念,并全面實現以生活為核心的教學內容,讓教學目標能夠盡可能的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令教學設計能與生活實際進行不斷地聯系,從而實現生活與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的有效推進,進而為智力障礙學生創造更好的發展條件,這樣特殊學校生活與語文課程教學改革才能稱之為成功。
參考文獻:
[1]楊琴.返璞歸真走向生活——培智學校實施語文教學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現代特殊教育,2010(12):29-31.
[2]魏婷婷.“生活化”,還是“語文化”?——培智學校生活語文的理性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2011(4):87-88.
[3]蘇慧,雷江華.培智學校校本語文教材開發生活化探析[J].中國特殊教育,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