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雪飛
摘要: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學生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的主陣地。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及學習質量,使其獲得良好的學習情感體驗,并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各方面思維能力,為學生今后學習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本文從實際出發,結合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求,從多方面探討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推動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開展策略
新課程改革重建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積極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并積極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小學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和邏輯性較強的基礎學科,教學活動中,我們應結合教學內容采用恰當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生課堂教學的參與度,充分發揮出他們的主體作用,力求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獲取較大容量的有效知識,促進課堂教學效果和效率的提升。
一、激發學生興趣
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是有效教學的核心,沒有參與就沒有教學。如果學生沒有意愿,教師花再多的工夫也是枉然,正如西方一句俗語所言:“你只能牽馬到水邊,但不能保證它一定飲水”,因此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已成為普遍關注的一大課題。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策略很多,歸結起來實質不外兩個字,那就是要“吸引”學生。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做游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把游戲引入課堂,寓教學于游戲中,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自學活動中掌握數學知識。如:在教學生記大月、小月時,可讓學生拍手朗讀兒歌“七個大月心中裝,七前單數七后雙。二月是個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另一方面,教師可以讓學生體驗成功,滿足其學習成就感需求,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依據學生的個性差別,創設不同的情境,讓層次不同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嘗到成功的滋味。如,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解決基本的問題,讓學有余力的學生解決難度較大的問題。教師要及時發現并肯定學生的成功,如學生完整、準確、精練地回答問題時,發表新穎獨特的見解時,提出有價值的質疑時,教師都要及時地給予鼓勵,并讓其他學生一道分享成功的歡樂。
二、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點及教學內容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對新知探究的需要,使學生思維處于特定情境中,有利于教學效率提高。新教材最大的特點和優點之一就是許多知識的引入和問題的提出、解決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開的,因此,精心創設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項重要教學策略。
情境要有明確目的教學中既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創設情境,又要充分發揮情境的作用,及時引導學生從情境中運用數學語言提煉出數學問題,發展其思維能力,從而誘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解決問題的欲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新知識的學習。例如,教學“長方形的周長”日寸,教師創設“喜洋洋和灰太狼爭奪長方形菜地”的情境:喜洋洋準備在菜地四周圍上籬笆,交給我們一個任務。菜地的長8米,寬5米,要我們計算籬笆的周長有多少米。這時學生們驚奇了,有人小聲地議論:“不會算。”教師抓住契機說:“今天,我們學習長方形的周長后就會算了,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長方形的周長。好嗎?”這樣,以巧妙的方法出示教學內容,激發了興趣,誘發了思維,使學生帶著極大的熱青投入到尋求新知的活動中去。情境的內容和形式要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體現情境的趣味性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一般來說,低段學生對有趣、好玩、新奇、卡通等事物比較感興趣,而高段學生則對有用、具有挑戰性等事物感興趣。因此,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情境。避免成人化。
三、優化課堂教學環節
要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應采取多種方法與措施來優化課堂教學各個環節。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的一個互動過程,只有認真準備、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才能有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為此可從以下方面進行優化教學環節:一是要優化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對課堂教學起著指導和引領作用,教學目標確定后,也決定著課堂教學的內容、采用的手段方法,這些因素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非常重要。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教師應重視學生認知能力的個體差異,分層制定教學目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學習目標,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二是要優化教學手段方法。
要優化教學過程,需要教師合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以便發揮最大教學效益。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加強對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借助信息技術,來建立豐富感性認識。還可根據數學學習比較抽象枯燥,又缺少感性認識的的特點,可增加學生的實踐操作環節的內容,以豐富學生的表象,激發思考動力,促進對抽象知識的理解。如,學習二十以內的進位加減法時,可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掌握“湊十法”的運用,從而讓學生有效掌握所學知識;三是要優化課堂數學練習。要提高數學教學效果,就要加強數學練習,只有多加強練習,才能領會數學知識的本質。在練習中學生才能鞏固基本知識,發現自己的薄弱環節。為了不過多增加學生的負擔,練習題要精心選擇或設計,難易適中,覆蓋面要廣,讓每名學生都能完成有所收獲。
四、注重從生活中挖掘教學資源
學生學習數學,要能積極地參與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從實踐活動中萌發出學習新知的欲望,進而理解、體會、感知新知識,由此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來。如《面積單位》1平方分米的教學,一位教師通過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的面近似1平方分米;閉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分米有多大,然后剪出一個面積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與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放在一起比一比,再剪一次……課堂變得有趣、活潑,教師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了豐富而又形象的學習場景,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
結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基本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追求更大的教學效益。師要善于運用各種策略,激發學生求知欲,發揮學習主動性,要注意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學習能力,使學生會學,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潘娟. 新課標背景下關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分析[J]. 小學教學研究, 2016(14):33-34.
[2]亓鳳金. 關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 現代農村科技, 2016(9):60-60.
[3]熊佳旺. 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C]// 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 20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