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紅彬
摘要: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數學的基礎學習對于之后的學習、生活起到了基礎作用。乘法是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重點內容,并且具有一定的教學難度。乘法是小學數學之中較為復雜的一個知識點,重點考察學生學習乘法的學習能力以及數學計算能力運用的靈活性。小學生對于復雜的數學知識理解能力較弱,多數容易出現計算錯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水平,實施具有針對性的乘法計算教學,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地教學策略的優化,尋求最合適的、科學的教學方法,考慮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興趣愛好,利用生活實例增強數學教學的實用性和生動性,充分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邏輯能力和思維能力,從而達到良好的乘法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乘法教學;教學開展;策略;方式方法
一、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
小學生理解事物主要依據自身對生活以及身邊事物的感知,因此為了加強學生對乘法知識的認知與理解,教師應當在課堂上創設生動、真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之間的密切關系。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視頻、聲音、動畫等引入課堂,從視覺與聽覺上刺激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求知欲,使其能夠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將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引用到課堂上,引發學生的共鳴。例如在講整數乘法計算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準備若干蘋果,平均分給四位同學,每人2個蘋果,然后詢問學生,這四位同學一共有多少個蘋果。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能夠自主進行思考,發散思維,同時蘋果的引入能夠讓學生感受到乘法知識與生活是密切相關的,使其能夠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學習知識,并能夠有意識的利用乘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引導學生正確思考
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理解能力較差,同時他們的個人素質與生活環境存在明顯的差異,即使面對同一個知識點,不同的學生也可能產生不同的理解,因而教師應當對學生予以必要的引導,使其思路能夠保持在正確的軌道上,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實際效率。教師應當在課堂上設置一定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回答,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思路以及答案,如果學生出現了錯誤的認識,教師應及時進行糾正與引導。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態度的溫和與友善,避免對學生造成較大的壓力,影響學生的思路與表現,無論學生回答的對與錯,教師都要予以必要的鼓勵與肯定,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并提高學生在乘法知識學習中的信心,為后期教學工作的展開奠定良好的基礎。在設置問題時要注意其難度應當適中,過于簡單的問題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而過于困難的問題則會給學生的學習造成困惑與阻礙。
三、動手操作,促進理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在“乘法的初步認識”一節內容中,教材例1就是讓學生用小棒拼擺圖形的活動,教學時我注意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動手操作、擺出各種不同的圖形:小樹、雨傘、三角形……呈現出:每個朋友擺出了幾個相同的圖形,每小朋友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1.解決求和問題。擺好圖形后,根據圖形提供的信息師生談話交流分別認識學生擺的是什么圖形?擺了幾個?每個圖形由多少根小棒組成……讓學生根據圖示列出相應的加法算式并計算出來,然后請學生把相同加數的等式寫在黑板上。
2.認識“幾個幾相加”。當學生把自己寫的相同加數的等式寫上黑板后,師生進行探討交流,讓學生在觀察對比中寫出各相同的算式分別由幾個幾相加組成。例如某同學擺一個三角形用了3根小棒,擺了6個三角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算式:3+3+3+3+3+3=18(根),也就是(6)個3相加等于18。
在觀察比較中讓學生感受到現實生活存在幾個相同加數連加的事實,初步認識了“幾個幾相加”。
3.引出乘法,完善認識。在師生探討交流中,學生就會對相同加數算式太長而產生質疑。有了質疑就有探索解決問題的欲望,從幾個幾相加迅速找出計算結果。教師引入用乘法運算,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6)個3相加等于18,用乘法表示:3×6=18或6×3=18。同時讓學生認識乘號,了解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有了以上的認識,鼓勵學生大膽嘗試,把黑板上剩余的相同加數的算式填寫出幾個幾相加及計算結果,然后改寫成乘法算式并讀出算式。為學生搭設自主探索的舞臺,讓學生在知識探索過程中找到了同數相加和乘法的關系--用乘法表示真簡便。
四、鞏固練習,深入理解
數學練習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培養學生技能、激發學生創新的有效手段。在備課研討中我認識到本單元的教學目標要求--要認真掌握好乘法運算的意義。教學時我注意知識的延伸,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加深理解。
1.聯系生活,引導學生編寫應用性練習。師生、同學間通過談話交流把生活中的一些事例編寫乘法練習。如一只青蛙4條腿,3只青蛙幾條腿……讓學生在相互編寫應用性練習時體會數學離我們的生活那么近。在彼此之間探討交流中很自然就會想到:一只青蛙地4條腿,3只青蛙幾條腿就是求3個4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運算,3×4或4×3,因為3個4相加等于12,所以3×4=12或4×3=12。通過這樣的練習使學生認識同數相加和乘法的聯系,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
2.聯系實際,設計課外實踐性練習。課外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感受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
參考文獻:
【1】王秀琴.《小學數學如何實現教學方法創新》,《新課程·小學》,2013年12期
【2】譚敬君.《小學數學乘法教學探究》,《南北橋》,2015年7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