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瀟瀟
摘要:文章以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為前提,針對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提出了幾點關于優化建議,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學生英語核心素養,也為廣大教學同仁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英語教學;語感
自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小學英語教學方法不斷得到創新與改善,但就當前的小學英語教學模式與內容來看,傳統教學方法仍占主導地位。但當今社會的高速發展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標準,這就要求英語教學不僅需要注重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培養,更要將核心素養滲透進教學當中,通過英語教學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其社會責任感、高尚的情操與優良的品德。
1 會聽語言素材,能找“核心”信息
1.1 創設聽學環境,增強學生的好奇心
聽者要有心,方能知其意。創設主動聽學的環境,讓學生在接受熏陶的過程中自然感受和主動接納,有利于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1]。通過聽學環境的輸入,學生帶著新鮮感和好奇心主動融入課堂。按照課程教學內容要求,通過播放錄音的形式給學生提供聽的機會和環境,更能夠使得學生獲得更多參學機會。如,在《After School》的Story time教學中,筆者通過播放錄音的形式,讓學生在試聽有關素材的基礎上找到相應的學習內容。同時,建議學生就What do youlisten from the tape? 主動找出相應的內容,讓他們能夠嘗試通過聽的方式來優化學習內容和方法。
1.2運用試聽資源,開闊視野
找出與聽學相關的背景資料,讓學生在相應或者相關的素材中主動聆聽,能使得課堂教學資源更加豐富多彩。通過延伸試聽資源,學生便于在積淀一定語言文化知識的基礎上主動與自身的知識積累相融合,從而獲得更多的感思體驗[2]。在素材的選取上,應該做到精挑細選,讓學生能夠根據相應的內容主動拓展延伸。多給學生試聽的機會,利用晨讀、課堂等時間主動播放相關的資料,讓學生能夠有針對性地聽學。通過相關背景資料的輸入,學生有更多嘗試和運用的機會,在相互交流探討的過程中獲得感知方法。
1.3 模擬跟讀引導,知曉方法
建議學生通過跟讀的方式進行模擬學習,能使得學生有更為豐富的感知體驗。學生通過跟讀,不僅能規范自己的朗讀節奏、語速、語調等,還能夠在充分了解素材表達內容的基礎上體味其中的關鍵點。按照跟讀的目標,建議學生在自主閱讀感知的基礎上,主動找出自身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跟著朗讀。依據聽力素材的不同內容,多引導學生從相應的資料中篩選摘錄聽的核心,引導他們在緊扣中心的基礎上深化理解感悟。多給學生提供相應的策略指導,像關注重讀、停頓等地方,引導學生能夠多留心其中的表達內容;多關注一些信號詞,像表示數量、轉折、否定、時間等詞匯,讓學生能夠結合上下文主動跟讀,并找出相應的方法。
2 學生語感的培養
2.1“秀自我”活動的開展
從小學生身心發展階段看,其本身有好奇心、攀比心較強等特點,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組織開展“秀自我”活動[3]。例如,將講臺作為表演舞臺,由學生在舞臺中進行自我表演。表演內容既可選擇優秀英語篇章,也可鼓勵學生自主搜尋英語繞口令或故事等,在表演中有感情地誦讀。這種方式不僅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且對于學生語感的培養與知識累積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2 同桌對白或小組活動的引入
語感培養中,教師可選擇同桌對白或小組活動方式。例如,在 At Christmas 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以此為話題,雙方利用英語進行互問互答,如“How do the children celebrate Christmas?”或“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Christmas?”這些問題都可作為同桌間對白的內容,有助于語言運用技能的強化。而在小組討論方面,該策略的應用主要解決“個體認知不足”問題,使學生在團隊中集思廣益,達到知識學習目標。以Our animal friends 教學內容為例,在小組活動開展中,教師首先可設定具體的討論主題,如“How do we make friends withanimal?”或“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best?”在該討論活動中,學生不僅可在語法運用、語句表達及詞匯理解等方面達成共識,且可獲取一定的感悟體驗,團隊合作意識得到強化。
3 能讀語段內容,積淀知識底蘊
3.1 自主朗讀,加深“理解力”
依據學生自我學習需要,多給他們主動朗讀的機會,讓他們在深入體味中找到理解的切入口。通過自主朗讀,學生有了更多自我深思的機會,能在切身體驗中獲得感知。給學生寬松朗讀的時間,運用晨讀、自習、閱讀等時間,鼓勵學生大聲朗讀,支持他們在主動探讀的過程中找到問題的破解方法。讓學生有更多自由朗讀的空間,引導他們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歸納相關方法,幫助他們在主動查找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理清認知感悟思維、方法,便于他們找出相關的對策。鼓勵學生主動說出自己的朗讀體驗,讓他們能夠讀出問題、讀出方法。
3.2 集體齊讀,集中“注意力”
集體朗讀,使得學生在達成一致的目標和具體任務的過程中找到學習的方向,利于他們集中注意力。建立在共同性基礎上的朗讀,使得學生不能開小差,而是在步調一致的過程中產生學習的動力。教師要給學生帶好頭,要求他們在主動一致的朗讀過程中齊心協力,讀出文本中的氣勢。多運用競賽、對讀、互讀等方式,讓他們在多樣化的朗讀中反復訓練,感受語言表達內容,形成一定的語言感知。多給學生一定的思考題目,引導學生針對問題進行主動思考,讓他們能夠通過齊讀,找出方法,讓他們的注意力不斷集中,形成一致的方法。
4結束語
在核心素養的前提下進行小學英語教學優化,有利于培養學生英語語感,讓學生在掌握英語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形成英語學習的良好習慣,從而真正提升英語綜合素質,也為小學英語教學改革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蓮英. 小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品格培養策略研究[J].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17(11):84-85.
[2]曾德菊. 打造小學英語“靈動課堂” 發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11):68-69.
[3]朱雙麗. 小學英語核心素養研究現狀及解決策略[J]. 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7,(0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