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婷
摘要:教學提問是課程教學常用手段,老師會通過對問題的運用,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學習與思考,并會利用生動有趣的問題吸引小學生注意,是高質量教學的有效保障。所以小學語文教育者一直極為重視提問技巧,并開始重點對要點設問展開了深入研究,希望能夠掌握正確的教學提問方式,以為小學生帶來更加優質的語文體學習體驗。
關鍵詞:問題設置;提問技巧;小學語文;學生心理
小學階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以無意注意以及注意形式的學習狀態為主,高質量的提問與解答,可以保證學生學習狀態最優化。同時優質的提問,能夠保證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效果,優化課程教學氛圍,可以對學生創造性思維以及探究性等思維進行有效鍛煉,作用較為突出。因此對小學語文提問技巧進行研究,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值得深思。
一、設置開放性問題,保證學生思維發散性
新課標要求老師在進行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以及技能教學,同時還要對學生思維能力進行培養,要突破傳統固定式教學的束縛,要利用問題的開放性,對學生思維能力進行培養,保證小學生思維靈活度,提升他們的知識儲備,確保他們能夠從不同層次、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以完成相應課程教學目標[2]。在實際問題設計過程中,老師不僅要對傳統式問題進行設計,同時還要加大留白式問題占比,要保證學生的思考空間,確保其發散性思維可以得到有效激發。
以北師大版小學教材六年級上冊《荷塘舊事》一課的教學為例。為保證學生思維發散性,確保他們能夠真正體會到文章內容之美,進而引發更多思考,筆者在對此可問題進行設計時,多以開放性問題為主,問題設置都進行了適當留白,會利用問題引發學生獨立思考,并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分析,學生的探究性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會得到有效鍛煉。像在進行第三自然段教學時,“你們能夠從哪個詞中體會到荷塘之美呢”以及“繁星閃爍這個詞用在這,你們覺得有什么妙處呢”等,有效激發學生思考,更好地對學生綜合思維能力進行鍛煉。
二、利用知識點矛盾,激發學生思維活躍度
老師在進行問題設置過程中,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度研究,抓住其中存在的矛盾,并實施對比式教學模式,以幫助學生掌握課程學習要點,實現理想化教學[1]。老師可以利用舊知識以及新知識之間存在的矛盾以及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之間的矛盾,帶領學生進行對照,使他們可以從矛盾中找到知識點間差異性,進而更好地對知識進行理解與學習,以保證知識學習的靈活度。而教師要保證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要以組織者以及引導者的身份,通過科學設計問題的方式,對學生思維活躍度進行激發,以幫助學生不斷對自身學習能力進行強化。
例如在對《上天的螞蟻》進行學習時,老師可以利用課文與日常生活中的不同,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認識螞蟻嗎,你們認為螞蟻能夠上天嗎”,進而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他們對于本課學習的好奇心。進而在通過問題“他為什么要上天”、“是怎么上天”,帶動學生思考。此種問題設置方式是典型的矛盾對比問題,可以在提升學生好奇心的同時,讓他們以發散性思維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學生學習意愿較為高漲,會更加專注的對課文內容進行學習,學習效果會更加理想。
三、保證問題層次,帶動學生探究
老師需要通過對課堂提問的運用,對課程教學意圖進行貫徹,明確學生教學內容掌握程度,并要對課堂氣氛進行活躍。由于個體之間存在差異,為保證教學問題落實質量,老師在對問題進行設計過程中,也要對問題層次性進行保證,要科學設計出與學生學習習慣以及能力相符的問題,以便通過由淺入深的問題,逐步對學生進行引領,確保他們能夠主動投入到知識點探究之中。
例如《包公審驢》一課進行學習時,筆者首先拋出“是誰審驢”、“為什么審驢”等問題,對學生探究欲望進行激發,確保學生能夠在這種相對簡單問題的驅動下,主動對課文內容進行分析與研究;其次當學生對于課文內容有一定了解之后,筆者再次進行提問“為什么小偷要換驢”、“包公是如何幫助失主找到驢的呢”,進而再次引發學生思考,使他們能夠帶著問題重新對課文內容進行審視,確保他們能夠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層次探究;最后,利用總結性問題“同學們,從這一課中你們學習到了什么”,那學生就本課學習進行討論,確保他們的學習感受可以充分表達出來,以便明確學生學習情況,及時對學生進行引導以及針對性教學。
四、利用學生心理,引發學生思考
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較強,有著較強的求勝心以及自尊心,老師要利用學生心理特點,通過合理的問題設置,實施直擊內心的問題教學模式,以帶動學生主動進行思考,促進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使其可以在問題的引導下,自主對知識點進行學習,確保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得到更加直觀的感悟,進而對其思維進行有效鍛煉,以達到對學生學習能力進行強化的教學目標[3]。
以《集市與超市》一課的教學為例。本科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商業用語,并可以養成留心生活、認真觀察的良好習慣,要通過情景對話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進行鍛煉。為實現相應教學目標,老師應結合學生周邊實際生活,環環緊扣對問題進行設置,以便通過對學生心理特征的運用,對其內心進行直擊,帶動學生思考,像,“你們知道什么是超市和集市嗎”、“你們知道兩者之間有什么區別嗎”以及“現在我們來進行比賽,看哪位同學掌握的商業用語更多,大家愿意參與嗎”等,進而帶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高質量完成本課教學。
結束語:
本文所介紹提問方式并不全面,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帶給教育同仁一定啟示,使其可以按照教材設置以及教學目標要求,合理對課程教學問題進行設置,確保教學問題具有的教學功能能夠在語文教學中得到充分發揮,可以切實提升學生學習熱情以及課堂教學效率,進而實現高效化語文課程教學模式,以便為學生綜合語文綜合能力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吳彬. 巧抓要點妙設問啟發思維促發展——淺談小學語文提問技巧[J]. 讀書文摘, 2017(14).
[2]李清仙. 巧抓要點妙設問,啟發思維促發展 ——淺談小學語文提問技巧[J]. 中外交流, 2017(2).
[3]喬源潔. 巧抓要點妙設問 啟發思維促發展——淺談小學語文提問技巧[J]. 新課程:小學, 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