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風科+馬新花
摘要:寫作行為,照例由寫作意識支配著。當下中學生——尤其是農村中學生的寫作意識不強,導致寫作水平低下,以致制約著語文能力的提升。筆者認為,培養其寫作意識,須主客觀“雙觀”齊下:端正寫作態度,認清作文本質,增強寫作自信,搭建寫作平臺,規范寫作行為,完善寫作體系。
關鍵詞:中學生;寫作;培養;意識
中學作文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寫作意識,即用一定的方法策略,刺激并使其主觀上打破寫作興奮度降低的僵局。
一、 端正寫作態度
對于絕大多數中學生,毫不客氣地講——寫作態度不端正。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事實不容否認。只有一半的被調查對象是“只有老師布置作業時”才寫作;甚至有30%以上是“為了應付作業”而寫作;還有40%是“拼作文、湊字數”。也就是說,這些同學一方面想要提高寫作水平,一方面想寫態度卻又不端正。筆者的課堂上,一大部分學生都有逃避寫作的心理,他們可都是寫作態度不端正的現場證人呀!
態度決定一切。對于學生來說,主觀問題很難解決,想必相關老師都苦口婆心地說過,效果可想而知。可人生在世,很多道理是必須要懂的,就如尊重之于教養、家庭之于成長、計算之于數學、寫作之于語文。必要時,勵志教育、下水作文、目標管理等,都有可能使其變被動為主動、變消極為積極、變借鑒為創作。
二、 認清作文本質
長期以來,我們的學生越來越討厭寫作,畏懼寫作。根本原因是對作文認識不夠,以為作文就是用來評價的,一怕展示,二怕對比,既怕批評,又怕表揚,把習作當成象征著隱私一樣的日記保護起來。其實,作文的本質并非那樣。
“作文”作為名詞,《現代漢語詞典》這樣解釋:學生作為練習所寫的文章。可見,從概念上講,學生的作文與傳統意義上的文章完全對等。也就是說:作文的本質就是文章,就是文學作品。因此,在寫作時,完全沒有必要顧忌外因,只需要像完成一件藝術品,甚至像解一次方程、做一次實驗、打一場比賽一樣,全心投入即可。藝術品有優劣之分,解方程有正誤之別,做實驗有成功與失敗,打比賽也會有輸贏,作文的上乘與下次也就不足為怪了。
其實在習作中,所謂的“下次之作”更為可貴。首先,它承載著作者的最初體驗,當其把對經歷的陳述、未來的描繪、人生的議論、情感的抒發等訴諸筆端,對于一個生命來說,這難道還不算偉大的創舉?其次,它凝聚著作者的最初判斷。情感是復雜的,孩子的內心亦是豐富多彩的。中學生,甚至小學生,對事物都有了自己的認知與判斷,當這種最初的判斷形成習作時,失敗便成了教訓,成功便成了經驗。更重要的是,這雖是稚嫩的,但卻是純真的、原始的。這種體驗與判斷匯集而成的寫作可作為其同齡人生活的參考,也是人們研究孩子心理、探索其內心世界、讓其更好地生活的案例。試問,什么樣的文學作品比這更有說服力呢?
因此,我們要給學生一個透底的答案:作文就是文學作品,都具有觀賞與鑒賞的價值。
三、 增強寫作自信
心理學家班杜拉在社會學理論中提出自我感能效應,即個體對自我成功應付特定情境能力的估計。同時,班杜拉認為:決定自我感能效應有四個主要因素,即行為成就、替代經驗、言語勸說和情感喚起。這一理論運用在“增強寫作自信”上,可做如下分析:
(1)主觀上,寫作主體要積極,甚至要成功應付每一次寫作。因為效能期望主要取決于過去發生了什么,以前的成功導致高的效能期望,以前的失敗導致低的效能期望。雖然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有提高習作水平的愿望,但是他們并不需要將自己高定位為作家,其作品也不會有許多專家去評判。所以,只需有相對的“行為成就”即可。
(2)客觀上,相關人第一要用他人的成敗案例去作用于寫作主體,以及在寫作主體身上產生相似的影響;第二對寫作主體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第三為寫作主體制定“不超綱”的標準,以防其產生緊張焦慮從而降低自我效能感的現象。
四、 搭建寫作平臺
筆者對所帶的2016屆高三(1)班60名同學進行了寫作上的全程跟蹤。兩年內,他們發表(或獲獎)作文統計如下:
校級24人次,縣級6人次,市級1人次。發表(或獲獎)作文的人數分別占年級總人數的4%、1%和0.17%。
同一班級,兩年之內,作文發表(或獲獎)共計31人次,占全班人數的51.7%,占全年級人數的5.17%。數據貌不驚人,可在此有必要做一解釋:第一,這是同級同類班級遠遠無法相比的;第二,這也是兄弟學校的4%無法相比的;第三,這也緊逼市級示范中學“尖子班”的5.5%了。在筆者所處的農村中學里,學生作文能取得堪稱輝煌的成績,我們不得不說:平臺很重要。
穩踩學校平臺,不放棄縣市平臺,爭取省級平臺,如此以獎促學,就可以用客觀刺激主觀,用外因作用于內因。
五、 規范寫作行為
作文就是做人:形式就是形象,內容的廣度與深度就是思想的廣度與深度。我們常常要求學生打開思維馳騁想象,但往往忽略了一些細節,而這些細節卻能反映作者語文素養的高下。例如,眾所周知的“錯別字每個扣1分(不重復扣分,最多扣5分)”這一高考作文評價標準,可如果某生的錯別字在作文的題目中,那還是1分的事嗎?一次筆誤,也是一個習慣和一種態度。
況且,應試作文與網絡文章、大家手筆、推手段子不一樣。時至今日,仍有一些寫作定律,是要當作常識識記,當作法律遵守的。筆者認為,應試作文必須做到:題目規范,標點規范,書寫規范,語言規范,思想內容規范,行文結構規范。
六、 完善寫作體系
長期以來,寫作教學的隨意性也成了學生作文水平參差不齊的原因之一。因此,完善寫作教學體系變成了當務之急。筆者認為,作文教學應該遵循三個原則:
向課文學作文,用作文練思維;
強化文體意識,培養思辨能力;
以觀察事物為綱,以應用寫作為目。
綜上所述,主觀上端正態度,認清本質,增強自信,規范行為;客觀上搭建寫作競爭平臺,完善寫作教學體系,二者相融相合,學生胸有成竹,吞吐之勢一瀉千里,相信學生良性循環的態勢及寫作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