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存英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關注數學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的聯系,依托教材,促進學習材料生活化;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創設教學情境;關注日常生活,捕捉學生的興趣點;貼近學生生活開展數學知識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創新性思維的訓練;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貼近生活;面對實踐;營造氛圍
在過去小學數學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將教授數學知識放在首位。但是,很少會有教師去關心數學知識和學生日常生活會有哪些聯系,脫離實際的教學模式,往往難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教給了學生數學知識,但沒有教會學生在生活中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存在的問題的能力。這就是典型的學習與實際應用脫節的典型事例。因不能運用使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降低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利于教師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進行創新、進行實踐和解決問題。因此,要求數學教師要花更多的時間深入到學生的生活中去,了解學生在生活中會遇到一些怎樣的數學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設計數學題,讓其更接近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也能夠運用這些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更為重要的是,能夠更加牢固地掌握這些所學習到的數學知識。從此就愛上了數學,有效地訓練出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學生能夠獨立地解決生活中出現的數學問題。
一、 教學情境生活化
現實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數學問題,我們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一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愛學、樂學;另一方面由于課程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生活實際,學生學習時易于理解和接受。這樣,學生就會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如教學“復式折線統計圖”時,我出示當地一年12個月的天氣變化單式折線統計圖和南方某城市一年12個月的天氣變化單式折線統計圖,然后讓學生觀察統計圖看看哪個地區的氣溫變化差距較小。學生會一個一個觀察比較并感覺到比較的復雜性,教師引出:那么如何能直觀地比較呢?使學生想到復式折線統計圖。這些都是學生身邊的現實題材,由此引出數學問題,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聯系,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二、 數學知識生活化
數學知識學習能否生活化,是教師教學效果好壞的標志,將數學知識“生活化”,需要教師花更多的時間進行調查研究,更多地發現數學在學生生活中的影子,結合學習就能做到學以致用,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學數學知識,選用范例盡可能來自生活。《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可以舉例,以分月餅為例進行教學,老師根據課程要求講解后做。如有1個月餅,要平均分給弟弟和妹妹兩個人,問同學們可以用手指表示嗎?這時同學沒法回答。個別同學將一個手指折起來回答,教師和同學們都能理解這個同學的意思,此時教師就要給予提醒同學一種新數學知識將開始學習,分數是什么很快成為學生極想知道是什么,為進一步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激起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欲望。
三、 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生活化
數學思維能力培養是教師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必須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將課堂教學內容融入更的生活元素,努力為學生營造充滿智力活動學習的良好氛圍,將學生自然而然融入到創新性思維學習過程中去。學生的思維是一種心智活動,也是內在技能活動。因此,外在的動作技能學習顯得十分重要,是學習的基礎。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 “再創造”技巧幫助學生學習新知識,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以求收到預期效果。《接近整百整十數加減法的簡便算法》,也是很有意思的教學方式,例“160-93=165-100+2”,面對上述實例,有些學生就不理解,如果從生活實例中去引導,就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爸爸用160元錢去醫藥商店買了一盒93元的保健品,給奶奶補身體。問還有多少錢。現實中存在事實,是經過實踐的結果,最終可以收獲預期教學效果。
四、 有意識的把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數學化
為了教學收獲更好的效果,數學教師要有意識地關注日常生活,收集更多的生活中的實例,并將問題數學化。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將日常生活知識與數學知識密切聯系。加深學生對數學就是生活中必然會運用到的知識,生活中不能缺少數學。數學教師為了教好學生,很有必要時刻關注數學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并經過消化后,成為課堂教學的范例,這樣的教學模式,更容易調動學生學習數學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積極性。以往的教學經驗告訴數學教師,面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提出的問題也十分簡單如你多大啦?身高多少?還有就是有多重啊?想想這些教學時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要獲得精確的答案,最好的形式就是稱量和計算問題,也就用到了數學知識。家庭生活水電費、煤氣、存款利息、買菜買米,常見的開支計算與我們息息相關,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求平均數的問題”這是小學四年級的內容,為了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可先布置相關預習題:請同學們到超市去調查毛巾5種品種的價格,了解最貴的牌子?了解最便宜的牌子?要求算出平均價?這樣的預習題,來源于生活,能夠解決問題,由此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相關數學知識的積極性,也會激發學習的熱情,最終達到教會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數學教師要在教學中,應用生活中的實例,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通過實例教學,培養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課堂教學仍然要堅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上,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利用生活的數學知識為學生學習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啟發誘導學生親自去探索、發現和解決問題,真正成為學習數學的主人。
參考文獻:
[1]嚴士健.讓數學成為每一中國人的生活組成部分[J].數學教學參考,1995,10.
[2]曹成威.素質教育下的數學教學[D].福建師范大學,2017.
[3]劉青月.新課程中如何讓學生愛上數學課[J].教育教學論壇,2016,25.
[4]周永忠.面向全體全面發展因材施教[J].考試周刊,2015,39.
[5]任曉梅.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學質量[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6,12.
[6]楊政.數學教育: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N].重慶日報,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