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雙琳
摘要:針對學生在學習地理時僅憑文字敘述很難學好地理的現狀,地理課堂中采取“以圖導學”的教學模式,通過引導學生讀圖、啟發學生釋圖、教會學生用圖和訓練學生繪圖四個地理教學策略,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以圖導學;地理;教學策略
“以圖導學”模式就是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地圖、圖片以及影像等將所學知識點聯系起來,再將知識點串聯起來講解,學生充分利用圖及影像采用邏輯推理的方法從一個知識點推理到另一個知識點,從而使知識點融會貫通,清晰而又透徹地理解每個知識點。為了提高學生綜合能力,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實施“以圖導學”的地理教學模式,教師需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一、 引導學生讀圖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的一句話說得好:“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于相機誘導。”要讓學生真正喜歡地理,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和促進。首先,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及學情創設出與學生原有認知相吻合的情境下進行選圖,教師只有引導學生學會讀圖的方法,學生才會從圖中獲取更多的地理信息和知識。讀圖的基本步驟一般為:(1)引導學生識別圖像的基本類型,即在讀圖時學生通過圖的名稱對其進行分類,做到心中有圖。(2)引導學生看清圖例和注記,閱讀圖中的一些基本地理要素,并觀察這些地理要素的變化規律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3)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題目中所出現的問題,相互交流,師生討論得出結論并解決問題。
在“大規模的海水運動”這一節課中,上課開始教師帶著學生一起畫世界地圖,通過這種形式吸引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接著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幅帶有橡皮鴨和流動箭頭的世界地圖,并講述這則案例:“中國出口大批橡皮鴨玩具,由于一起事故橡皮鴨沉入到了太平洋南海附近海域,經過幾年后在其他海岸出現了這些橡皮鴨玩具。”教師提出疑問:“橡皮鴨玩具沉入太平洋南海附近海域,為什么在其他海域發現了這些橡皮鴨玩具?”教師通過這則有趣的案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二、 啟發學生釋圖
學生除了要學會讀圖,更重要還要學會釋圖,即要學會圖像與文字的相互轉化,能夠用文字、圖像或變換圖像來說明地理原理并解決實際問題。釋圖主要包括以文釋圖、以圖釋文、以圖釋圖三種。以文釋圖是指通過觀察圖表或圖像得出一定的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表述出來;以圖釋文即通過閱讀教材或資料中的文字獲得簡明直觀的圖像;以圖釋圖即通過觀察原圖得出一定的地理信息并運用一張新圖表述出來。
在“大規模的海水運動”這節課中運用了以文釋圖和以圖釋圖這兩種方法。首先讓學生觀察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并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討論各個海區洋流的運動方向問題,最后各組通過文字表達:(1)南北半球中低緯度、海區洋流運動方向為北順南逆。(2)南北半球中高緯海區洋流運動方向為北逆南無。(3)北印度洋海區洋流運動方向為冬逆夏順。在教師和學生進行歸納總結之后,教師引導學生運用簡便的方法記憶洋流的分布規律,教師綜合學生的多種方法進行總結: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可以總結為8/0。總結規律之后教師指導學生試著在世界地圖上畫出洋流的分布圖,并識記洋流名稱,為后面洋流地理意義的學習做充分準備。
三、 教會學生用圖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各種地理事物和地理要素之間相互聯系,這些聯系能夠生動形象并且準確地體現在地圖上。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教會學生如何用圖——即一圖多思,多圖并用。每個人對圖中呈現信息的理解也不同,所以學生在讀圖、釋圖的基礎上要逐漸學會根據已分析出來的地理信息從不同角度進行推理和歸納,進而解決實際問題,即為一圖多思。多圖并用即利用多幅圖綜合說明和解釋某一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從多個視角分析地理事物,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
在“大規模的海水運動”這節課中講授洋流形成原理時教師結合全球氣壓帶、風帶模式圖和洋流模式圖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回顧已經學習過的氣壓帶風帶知識——六個氣壓帶七個風帶,從而讓學生填補洋流方向以及大洋環流中心。隨后教師結合洋流的分布圖指導學生識記洋流名稱,教會學生理解記憶,學以致用從而解決實際問題。
四、 訓練學生繪圖
地理繪圖是突出體現地理信息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教會學生繪圖,既可以檢測地理課堂的教學效果,還能夠達到強化學生對地理知識的鞏固意識和用圖意識的目的。在訓練學生繪圖時,教師要讓學生眼、腦、手、口并用,首先要用眼觀察地理信息和地理現象;其次要用腦聯想自己掌握的內容,將清晰的圖像映入大腦之中;接著用手繪圖,可以通過增添生動鮮艷的顏色提升圖形構造形態的立體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最后對繪制出的圖進行展示,互相評價,共同提高繪圖水平。
在“大規模的海水運動”這節課中,教師在上課開始就讓學生們跟著老師一起畫世界地圖的簡圖,隨后教師多次利用世界地圖對世界各個海區洋流的運動方向進行分析。在本節第一課時結束后,教師要求學生在上課開始時所畫的世界地圖上用兩種不同顏色的筆畫出各個海區洋流的運動方向,并標出各海區洋流的名稱。學生畫完洋流分布示意圖后小組檢查并討論導入部分的案例中橡皮鴨通過哪些洋流運動到各個地區,討論完畢后學生到講臺演示橡皮鴨的運動路線,實現眼、腦、手、口的并用。
總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讀圖、釋圖、用圖、繪圖的能力是勢在必行的,只有學生掌握以上能力,才能在地理知識的學習中融會貫通,才能將學習的知識服務于社會,實現地理的真正價值。
參考文獻:
[1]鄧帶.高中地理讀圖導學初探[J].地理教育,2012,(7):112-113.
[2]徐楓.淺析高中地理教學中的讀圖導學[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5,(12):119.
[3]陳澄.新編地理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4]陳智宏.地理教學中圖像能力的培養[J].中國科技信息,2006,(13):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