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樹鉞
摘 要:教師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為了構建更加溫馨和諧的課堂環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除了常規的書面語言、口語之外,成功的老師在眼神及肢體語言的應用上也有過人之處,兩大類語言的交替運用,將使課堂更具活力,更加有效地喚醒學生內心深處對知識的渴望,也有助于構建高效課堂。
關鍵詞:教師的眼神;肢體語言;運用
一、 眼神的巧妙運用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神是內心情感不自覺的流露,一個有辦法的老師總能在課堂教學中,熟練地運用各種不同的眼神,有時在師生心有靈犀一點通的默契中,有時在嚴厲掃射中傳遞出不可抗拒的警告,有時不經意的一瞥,眼神在日常教學中主要有以下作用。
(一) 提醒的眼神
出于各種原因,學生免不了在聽課過程中,有時會有分神、做小動作、低頭玩弄、竊竊私語、低頭玩手機等等,這時,老師若指名道姓的批評,或者大聲呵斥,在短時期或許有效,但時間長了容易引發學生的不滿或反感,嚴重時可能會導致師生關系對立。有辦法的老師總是運用眼神這個具有潛在殺傷力的武器,或是一瞥,或是短暫的盯著,或是長時間的省視,或是突然改變講課的節奏,或是突然中斷講課,用眼睛警告地注視一下那個犯錯的同學,這時全班同學的眼光也會隨著老師的目光一起看著他,迫于壓力,犯錯的同學馬上回過神來認真聽講,這樣做的效果就是讓那些心不在焉的同學在眾人的齊視中,趕緊坐端正聽講,既不傷師生感情,又不至于違紀學生太失去面子,是一種兩全其美的策略。
(二) 贊許的目光
當學生表現比較好的時候,如:積極舉手發言,回答了難度較大的問題,出色完成了黑板上的算題等,教師用面帶微笑的目光看著學生,透露出智慧和慈祥,及時傳達出老師的欣賞之情,給學生一種信賴感,學生將受到莫大的鼓舞,不斷地回報給老師更好的表現。
(三) 情景暗示
教師走進教室,一般都是面帶微笑,目光有神,情緒飽滿,需要輕松時用笑容面對,需要強調時神情莊重,講到悲苦時神情憂郁,說到傷痛時流露哀傷,分享喜悅時眉飛色舞,充分讓眼神活起來,動起來,傳達出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反之,教師蓬頭垢面,兩眼呆滯,沒精打采,衣冠不整,同樣會導致學生情緒低落,無心聽講,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四) 漠視眼神
有些老師在課堂上對大部分學生視而不見,只看見前面一兩排,或者某個側面角落,也有的教師始終將目光射向天花板,很少對學生看幾眼,也有的老師在課堂上將更多的目光對著黑板或白板,背對著學生;也有的教師用冷漠、歧視、斜視的眼光打量學生,從不正面看學生,這些都是眼神交流中的極大誤區,都是一定要避免的,因為這種眼神不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也不利于照顧到全班同學的感情訴求。
二、 撫摸也應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肢體語言,它往往表示積極的肯定
單手或雙手輕輕拍打學生的肩膀,輕輕撫摸學生的頭,這些都是老師發自內心對學生的肯定、認可、表揚、滿意、欣賞等,經常用到的方式手段。當學生遇到重大困難或挫折時,如:父母離異,親人離世,重大自然災害等,或因無知釀成大禍等,拍拍肩膀則表示了老師的支持,傳達出了有老師在,別怕的信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那些后進生,在他的面前多站會兒,傳達出老師也專注你,沒有放棄你的意思,逐步還原差生前進的動力,使其下決心努力學習。
對那些進步生,常拍拍肩頭,則有種成功和進步的自我陶醉,促使其獲得更長足的發展。對那些膽小的同學,經常拍拍肩,則有明顯的鼓勵作用,使其能夠大膽的發言。
三、 點頭
在中國傳統的習慣中,點頭是一種最直觀的肯定。如:學生回答問題正確時,熟練的背完一篇文章時,獨立完成作業時,在課堂上有精彩的表現時,寫出高水平的文章時,成功的做了某件事情時等等,這時,教師真誠的點頭所傳達出的欣賞、期待、認可、贊許、喜悅等,能有力地激發學生潛在的表現欲望和挑戰自我的勇氣,往往有事半功倍之功效。
四、 輕輕擁抱
對于低年級的同學來說,往往有膽小、害羞、拘謹、怕生等毛病,對于一些活動常常有一種抵觸情緒,一個有經驗的老師則會不厭其煩的鼓勵,啟發,給孩子一個成長的機會,每當孩子面臨種種窘境時,給他來個輕輕擁抱,將會很大緩解他的緊張和不安,使面臨挫折感的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溫暖和可靠,便于消除孩子的恐懼感和孤獨感。前些日子,學校教師QQ群中,趙振華老師上傳了一張師生合影照片,她盛情地擁抱著一位矮小白胖的小女孩,這位同學臉上笑成一朵花,洋溢著一股無法抗拒的幸福喜悅,別的同學看到后該是多羨慕啊,在以后的考試中,該同學總是榜上有名,年年進步,最后以令人滿意的成績升入高中。
五、 手勢也是教學活動中最常用的一種肢體語言
音樂課上的指揮,總是離不開手勢的跳動,隨著音樂的流動,手勢也隨之流動,時而輕緩,時而急促,時而從容,時而澎湃,時而和風細雨,時而雷霆萬鈞,手勢的起伏變化,隨著音樂的節奏演繹著人間的悲歡離合,陰晴圓缺。在數學課上也有手勢比劃的運用,如:可以用手勢畫出直線、線段、圓、三角形、正方形、拋物線等,可以引發學生聯想,有助于建立出初步的幾何概念。在物理課上的應用也很常見,雙手迅速散開——表示爆炸,雙手慢慢離開——表示擴散,十指向上——表示沸騰,單拳五指忽然放開——表示自由落體運動等等。通過各種不同的手勢,把抽象的物理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概念的內涵。在課堂互動上用得就更多了,單手或雙手向下,表示答完題后,可以坐下來,也表示全班馬上安靜下來的意思。擺手可以表示學生陳述可以停下來,也表示老師不同意學生的回答,右手指垂直指向左手掌中心,表示馬上停下來的意思,有時候,食指單指指向學生,則表示了老師的不滿情緒或是憤怒情緒。不過手勢的運用要恰到好處,有節制,有助于學生理解老師所講為原則,切忌過多,不假思索揮舞,過分夸張等,幅度過大,隨心所欲,否則的話,則會弄巧成拙,畫蛇添足。
總之,教師科學合理地使用肢體語言,能夠形成對口語有效的補充,啟發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學內容,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也有助于優化課堂結構,有利于智慧型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朱治平.肢體語言在初級漢語課堂詞匯教學中的應用[D].廣西大學,2015.
[2]許秀麗.中學語文教育:“傳染語感”[D].首都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