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玲
摘 要:語文課程的學習是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而小學語文又是基礎中的基礎。它不僅教會學生識字、閱讀和寫作的能力,更在學習中不斷教會學生學習積極向上的精神和無數的創作力和想象力,也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建設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將通過探討小學語文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聯系,逐步在教學中進行整合,以達到新課程的教育目的。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語文;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語文是基礎學科,是語文學習以及其他課程學習的入門。我國的教育逐步由應試教育的重視學生分數向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方向過渡和發展,因此語文的學習不能再機械的以教師講讀課文為主,必須適應新課標的教育發展要求,注重在學習中培養學生豐富的創作力和良好的心理,樂觀自信的性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本文將通過具體的教學案例進行試驗,得出是否應該在小學語文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為小學語文的教學改革提出更好的建議和措施,從實際行動中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
一、 小學語文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整合的主要原因
(一) 小學生自身的發展特點決定了在小學語文教育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小學生處于成長和發展的起步階段和關鍵時期,性格和情感的塑造和形成都會受到學習和教育的影響。因此,注重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小學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小學語文是一切教育和課程學習的基礎,語文課本中那些積極向上的美好文章,不僅可以教會學生學習漢字和詞語等具體知識,也可以通過教師課堂上不斷的引導,激發學生發揮想象力。還可以通過學習故事主人公的先進事跡,從而學習他們身上的美好品質,在語文的課堂學習中不僅學到了具體的文學知識,也培養了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質。
(二) 小學語文教材編寫的內容客觀決定了小學語文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密不可分。
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設置都是選取積極向上的、充滿人生哲理和教育意義的文章或者詩詞,例如,提倡保護環境的《只有一個地球》,歌頌堅強不屈、潔身自好品質的《石灰吟》;抑或包含歌頌祖國英雄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跡,贊美國際友誼的《再見了,親人》等等,都是表達了作者美好的情感和愿望以及對革命戰士愛國情懷的贊揚和敬佩。教師在講解課本的時候,不要只是自己講,學生被動地接受,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葉圣陶的《記金華的雙龍洞》時,除對生詞、句子和課文段落大意的把握,還必須讓學生覺得自己好像和作者一樣也在游玩和觀看,通過作者生動具體的景色描寫,學生充分利用無限的遐想,跟隨著作者一起游覽,領略祖國風景的迷人秀麗,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都是很有幫助的。
(三) 小學語文教育與心理教育整合是新課程背景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教育的具體要求
現代的教育模式已經從應試教育不斷向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模式發展,不再一味注重分數,而更注重對學生心理素質和性格三觀的塑造和培養。小學語文是學習其他一切學科的基礎,也是新課程教學目標依靠的根基。因此,在語文教育的基礎上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能夠讓學生充滿熱情,對學習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也可以培養積極健康的人格和道德情操,真正意義上實現了核心素養教育在小學階段的學習和教學目標,將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學生。
二、 小學語文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教學辦法是經得起實踐檢驗的
任何教學的改革都是需要在實踐的教學課程中不斷檢驗的。下面我們將通過具體的教學實例來檢驗小學語文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是否具有可行性。
例如,在小學語文《半截蠟燭》的課文講解中,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可以根據文章當時具體的創作大背景,重點挑選渲染緊張氛圍的關鍵詞,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讓學生感受到這半截蠟燭繼續燃燒下去的危險,帶領學生走進文章,也能結合具體情境,仔細品讀人物的動作、語言和神態,體會到他們在危險面前表現出來的鎮定自若和機智勇敢以及對保衛祖國的堅定和面對敵人的無所畏懼,讓學生得以領略到人物的人格魅力。而且這篇課文的結局是留有懸念的,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自由創作,續寫結尾,可以悲傷,可以圓滿,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學生通過自身的學習和創作,不但能夠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也可以塑造學生的想象和創作學習的熱情,這就說明了在小學語文教育中與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整合,不但切合實際而且對學習是十分行之有效的,可以幫助學生學好語文,也可以提高心理教育水平,因此,應該在教學中多運用這種教學方法。
三、 小結
總之,小學語文教育無論是教學課本本身內容的客觀設置,還是素質教育的具體要求,以及結合小學生自身的發展特點,都適合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語文教育中。利用語文教育獨有的語言優勢和魅力,以及涉及的情感和心理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不斷提高我國教育事業的整體水平,將學生培養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郭春菊.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儷人:教師,2014,(20):22.
[2]董娜.探究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6,(24).
[3]劉中權.新課程下心理健康在小學語文課中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4,(2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