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昊+盧強
摘 要:把傳統家風融入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是提升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有效途徑,也是完善大學生成人成才系統的有益嘗試。傳統家風教育通過在校園文化中滲透、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在“微平臺”中滲透、在企業文化教育中滲透,使學生的職業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關鍵詞:家風;高職學生;職業素養
素養一詞,源于《漢書·李尋傳》:“馬不伏櫪,不可以趨道;士不素養,不可以重國。”意指由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一種道德修養。職業素養則是指勞動者在工作崗位所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包含職業道德、職業理想、職業行為習慣、職業技能等四方面的內容。在通常情況下,勞動者的職業素養與其創造的價值成正比,職業素養越高,創造價值則越大,反之,職業素養越低,創造價值則越低。因此可以說,素養及職業素養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我國的高職教育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截至2016年底,全國高職院校達到1359所(其中包括民辦院校307所)。高職的育人目標不同于普通研究型本科院校,是以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為主,因此應當把培育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作為教育的基本任務。然而,大部分高職學生在接受教育期間,遠離家庭,父母對子女的言傳身教會漸行漸遠,家風的教育作用會越來越難以發揮。良好的家風是伴隨人一生的正能量,工作質量的高低離不開家風的傳承,因此,如何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如何讓家風教育成為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的推手?這就需要將中國傳統家風文化滲透于學校教育當中,針對青年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傳承家風教育,使中國優秀的家風文化成為高職學生提升自身職業素養的營養寶庫,讓學家風、傳家風成為莘莘學子勵志勉學、誨戒明德的終身必修課。
一、 家風教育對提升高職生職業素養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在講話中強調“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使得“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家風教育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手段。
1. 家風教育可以提升學生的道德自覺
在中國傳統的道德體系中,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之說,三者之中視“立德”為“太上”之功。這種“立德”為“上”的價值取向深刻地影響了傳統中國人的教育觀念,致使傳統家風特別強調“立德為上”,將德育置于教育的首位,以德立身成人。“德”決定了人生的方向,修身必先修德,無德之人知識再豐富也難成大器。因此,良好的家風教育可以使倫理道德在高職學生心中留下烙印,當遇到道德抉擇的時候,能夠幫助他們做出正確的選擇,這種道德反省和文化認同,有助于彰顯與增強社會主義的道德自覺,而道德自覺則進一步促進學生自覺認同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道德文化,從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2. 家風教育可以增強學生的誠信和自律意識
孟子曰:“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信”作為“五常”之一,是中國傳統思想中最優秀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規范,是為人處世之道的根本。中國人道德修養的途徑有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在傳統家風教育中,誠信是一個人修身的重要前提。“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才能做到誠信,而且做到內誠才能外信,一個人無論是獨處還是群居,都能表里如一,信守承諾,這樣才能無愧于天地。可見,做到誠信不僅是心里想什么就說什么,說什么就做什么,而是需要個體有強大的自我約束力。通過在高職院校開展傳統家風教育,可以讓誠信觀和自律觀滲透到每一個人的心里,讓每一位同學從小事出發,從同學之間、師生之間、朋友之間做起,使誠信和自律能夠在同學們當中形成一種效率,形成一種自我監督、相互監督的狀態,從而有效提升他們的職業素養。
3. 家風教育可以增強學生敬業精神
敬業作為一種工作態度,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禮記》之中,便有“敬業樂群”、“忠于職守”的說法,中國傳統家風更是把敬業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要求一個人“專心致志以事其業也”,做到一生始終勤奮刻苦、為事業盡心盡力,做到“執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如今“敬業”被收入核心價值觀,更體現了它在價值層面的重要意義。在學校通過家風教育,弘揚敬業精神,可以將學生培養成“肯干,不挑肥揀瘦;主動干,敢擔當盡職;認真干,精益求精;能干,勝任本職;動腦筋干,開拓創新”的合格人才。
二、 在校園里傳承家風文化提升職業素養的途徑
1.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滲透家風教育。圍繞“家風文化與職業素養”這一主題,精心選擇傳統家風中關于自律、凝聚力等文化因子構建校園環境。通過文化墻、班團會、輔導員沙龍、宣傳展板等多種方式,分不同研究專題展示家風文化,形成圖文并茂、內容豐富的校園文化景觀,使全體學生在校園里時時刻刻受到家風文化的熏陶,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2. 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家風文化。以增強學生職業素養為目標,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組織教學,教師可以談歷史,讓學生感悟傳統書香;可以曬家風,傳遞民族正能量;可以話時政,讓學生明辨是非,揚清激濁。通過深挖課內資源,有意識地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家風文化,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達到育人的目標。
3. 在網絡“微平臺”滲透家風文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微信、微博已經融入大學生的生活,把家風教育融入到高職學生的“微”平臺顯得十分必要。我們可以利用學校的官網、微信公眾號宣傳家風家訓,增強家風教育引導性,還可以利用親戚、朋友、同學組成的朋友圈曬民俗、曬親情、曬節日,激發家風教育的自覺性。
三、 結語
高等職業教育的宗旨就是培育適合時代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以家風教育為視角探討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提升路徑,不僅是對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學生培養工作理念的探索與實踐,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高職學生快速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劉蘭明.關注職業素養教育打造安身立命之本[J].中國高等教育,2010(19):42-43.
[2]白海燕.好家風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德育研究.2015(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