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勇光
摘 要:倡導核心素養導向的數學教學,是當前教育發展的主旋律,是檢驗和評價課堂教學活動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據之一,將深刻地影響未來中國教育的改革實踐。在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數學教學,是體現數學課程價值的根本要求。本文通過分析數學核心素養在培養學生的內在要求,嘗試提出課堂教學下的數學學科素養體系架構與教學實施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數學核心素養;高中數學教學;數學基本思想
我國的素質教育在近20年的發展歷程中,已經卓有成效,取得了很多顯著成績,學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教育界內外的普遍認可。隨著人類社會的高速發展和對學生更高素質的要求,我們目前的素質教育存在一些瓶頸問題,如:素質教育對學生終身發展和社會整體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培養方面不夠強,不能很好滿足國際上人才競爭的需求等。
一、 高中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理解
在2014年教育部就深化教育改革文件中對正在修改的《高中課程標準》明確要求:要把學科核心素養貫穿始終。對于高中數學學科教學提出,要從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數據分析等六個方面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并幫助學生培養具有高中數學特征的、能適應自己終身發展與社會發展所需要具備的關鍵能力與思維品質,形成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數學核心素養是數學課程目標的重要的基本組成部分,六者既相互獨立,又互相交融,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數學的學習,就是問題情境直觀想象發現問題,數學抽象出數學問題,通過數學建模和邏輯推理分析問題,數學運算和數據分析解決問題。看似各自在不同的環節發揮重要的作用,實際上在直觀問題想象里,蘊含著對問題進行數學抽象、推理與建模;在對問題抽象概括中,也包含著直觀分析、推理和建模;在數學建模過程中,更需要將直觀判斷、邏輯推理與模型結合起來發揮作用。只有重視核心素養導向的數學教學,才能夠為基礎教育數學課程及教學效率提升指明方向。
二、 在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高效數學課堂教學建構
所謂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就是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中形成的關鍵能力與思維品質,是高中數學的學科教育價值的體現。實施核心素養導向的數學教學,需要教師轉變傳統課堂教學重數學知識傳授和數學技能訓練的價值觀念,將教師由課堂活動的主導者和控制者轉變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引導者。通過問題啟迪,開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理論與實際融合的創新精神,并引導學生把課本知識與學生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從實際生活中獲得對知識的感悟,在解決問題中逐步形成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
課堂建構上,首先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與引入,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鼓勵學生自主質疑、探究,促進知識遷移應用創新能力的培養。其次,結合學生的探究,逐步啟發學生對相關數學問題的深入思考,利用好學生的想法,進行相互驗證,在彼此思維碰撞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最后,利用好課本的閱讀材料和生活探究積極開展跨學科項目的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提升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 基于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數學課程教學實施策略
在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數學教學要求教師要深刻認識到數學課堂在學生終身發展的價值所在,并密切關注高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六個方面能力培養,將“學生為本”的理念與教學實際有機結合。
(一) 圍繞數學核心素養,把握數學課程目標的整體性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在課堂教學里整體把握高中數學知識是基于數學核心素養導向教學的根本要求,唯有這樣,教師才能跳出來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學生從宏觀上整體把握數學內容,才能比較清晰地認識數學各章節知識之間的邏輯鏈條,才能實現對數學認識的條理化、網絡化和系統化,才能充分發揮核心素養在教學中的引領作用,實現數學學科的育人價值。
(二) 適應學生的發展,注重課堂教學的探究性
小學、初中階段,學生思維推理能力發展不是很完善,對數學的認識大多建立在直觀的發現階段,通過課本給出的數學模型和數據,來驗證相關的理論知識,缺乏對問題的數學抽象和不同模型的建構推理。高中階段的學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認知觀,有一定的質疑能力,直接運用課本理論,學生帶著懷疑的態度學習,極易造成一緊張就頭腦空白現象,這也是學生“把知識全部還給老師”的原因所在。重視課堂探究,引導學生抽象、建構、推理課本問題和理論知識,才能使得學生具備終生可持續發展的數學學科素養。
(三) 轉變單一的教學業績評價,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在高考這個指揮棒的引領下,當前很多學校對教學的評價采取的絕對評價方式——唯分數論,不注重課堂教學開展的過程,一切以班級考試成績的高低來衡量教師的教學水平。這樣易造成教師“抓考點,爭分數”的“灌輸式”教學,忽略“關鍵考點”之外問題探究和能力擴展,這樣的方法使得學生難以擴大應用范圍提升關鍵能力。“分塊考點式”的教學造成了當下部分高中學生學習后一節忘記前一節的“前學后忘”低效率現象?!蛾P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明確指出:“根據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完成不同學段、不同年級、不同學科學習內容后應該達到的程度要求。”變期中期末階段性的能力檢測評價為學業水平測試,將教師日常工作、課堂教學實施、學生問卷反饋、周期性的教學成效等等方面納入評價體系,轉變單一教學質量評價為多元的綜合評價,才能促使教師教學回歸到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的道路上來,才能讓課堂教學真正為學生終身發展生生不息的源泉。
參考文獻:
[1] 常珊珊,李家清.課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核心素養體系構建[J].課程.教材.教法,2015,35(09):29-35
[2] 馬云鵬.關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幾個問題[J].課程.教材.教法,2015,35(09):36-39.
[3] 王冰.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基本策略[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6,32(01):39-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