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美嬌
摘 要: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提問方式;有效性
在過去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中,我們通常只立足于書本,導致課容量大,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往往存在“滿堂灌”的現象,使得學生對語文課堂失去興趣,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保證。任課教師的能力和素質也參差不齊,學法指導不到位,有時限制了學生的視野,妨礙了學生知識的儲備。但是小學語文課程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而且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為此本文從以下幾方面來研究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 創設和諧寬松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興趣
“昔孟母,擇鄰處”,孟母三遷,可見環境對人的影響是不容小視的,研究證明和諧寬松的教學環境不僅可以緩解大腦疲勞,還可以提高大腦工作效率。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保證教學效果的有效性,應該給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的機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所以在教學《找春天》一文時,考慮到二年級學生正處于好奇心和求知欲極其強烈的階段,可以先播放一些春天美麗風景的圖片,讓學生自主學習,自由讀課文,激發學生對于找春天的好奇。然后把學生引領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去,親身感受春天,體驗春天的情趣,主動找到春天的美,給學生營造了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二、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前提是必須關注學生的需求,小學語文教學也必須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在抓住課文重點的同時,積極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學《可貴的沉默》一課時,在課堂設計時,由于文章題目發人深省,所以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讓學生獨立思考,從題目入手質疑探究。這時學生可能會說:“為什么說沉默是可貴的?”“誰沉默呢?”“在什么情況下沉默?”“沉默之后又是一個怎樣的景象?”然后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概括為三個方面:熱鬧——沉默——熱鬧。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能。
三、 運用多媒體技術,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
隨著網絡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也不斷深入進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課堂不再是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科書、一張嘴的空洞課堂,而是充分運用我們現代化教學手段,使語文課堂變得有趣而高效。例如:教學《月球之謎》一文時,三年級的學生對于宇宙的知識雖然接觸過,也具備了一些基本的理解能力,但是對于月球的知識大多都是從電影、電視、網絡中獲得的,是比較淺顯的,所以對于本文的學習就會比較生澀。教師此時便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人類第一次登陸月球的紀錄片,讓學生能夠直觀感知。不僅豐富了學生的體驗,而且增加了學生的知識儲備。
四、 深入挖掘和解讀教材,改變教學方式和手段
教學的藝術來自于對教材的精準把握,教師首先必須深入解讀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所謂不思則無,深思則遠,遠思則寬。對于教材的解讀應該準確、深刻、多元。在充分解讀教材的基礎上,選擇合理、可行、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和質量。例如: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本文描寫的是桂林山水的壯麗景色,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所以我首先采用直觀教學法,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文章重點詞句;然后采用朗誦體會法,品讀文章的優美;最后采用舉一反三法,通過訓練,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五、 改進提問方式,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師生交流,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紐帶,教師準確掌握課堂提問的技巧,就能使語文課堂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學《狐貍和烏鴉》一文時,本文是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只狐貍用阿諛奉承的話從烏鴉嘴里騙取了一塊肉的故事。在學生分角色表演完二、三自然段后,教師提出問題:“狐貍好想吃呀,可烏鴉會心甘情愿地把肉給狐貍吃嗎?那怎么辦呢?狐貍想出了什么辦法?”對于這些問題,教師應當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也并不急于給予評價,而是讓更多的學生參與思考和評價。這樣的問題設計,正好為學生的好奇提供了探討的機會,學生興致勃勃地參與到尋找答案的討論中去。
參考文獻:
[1]金薇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初探[J].創新教育,2011(3).
[2]宋桂愛.探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3(12).
[3]趙越超.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探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12).
[4]李偉超.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學周刊,2016(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