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惠敏
【摘要】作文是眼、心、手的綜合產物。有些學生很怕寫作文,因為他把作文看成是虛無的東西,要自己去編造。完全是“造”出來的。作文不是文字游戲,而是把自己的真實生活感受、思想情感傳達給別人。因此,首先要有表達的欲望、表達的需要,然后才有作文,這也就是我們說的“有所為而作”。只有讓學生把作文當作自己參與生活和發展自我的工具,真正解決“為什么寫”的問題,小學生的作文才能形成持久穩定的內部動力,使學生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
【關鍵詞】作文;參與生活;寫作
【中圖分類號】G622.4 【文獻標識碼】A
一、引導學生做觀察生活的有心人
學生不善于觀察生活,不善于從生活中提煉寫作的題材,因此,作文內容不具體,記敘不生動,缺乏真情實感。怎么辦呢?我們應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從紛紜繁復的事物和現象中選擇自己最熟悉、最有意義的人和事來寫。懂得觀察得越認真、越仔細、越深入,文章就寫得越具體、越生動、越感人。例如指導學生從“我”寫起,人沒有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了,自己的經歷、自己的內心活動和感受等;指導學生從“我們”寫起,“我們”指的是學生生活的小圈子。在學校是指“我們”的同學,在家里指的是“我們”的爸爸、媽媽或是這樣一個小家庭,由此可見,“我們”的生活內容要比“我”的生活內容豐富得多。在小學階段的作文訓練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自己周圍發生的一切,積極反映自己周圍的生活。我曾以“我的家庭”“我們的班集體”“我和××”等為題,要求學生寫作文,要學生反映“我們”;指導學生從“我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起,也就是說,寫我們這個大千世界里所發生的一切,不再局限于“我的周圍”了?!拔铱吹降摹笨梢允邱R路上、汽車上、商場里、公園內發生的事,也可以是屏幕上、報紙上、網絡上所報道的一些事,“我想到的”“我聽到的”那就更不著邊際了,猶如浩蕩的大海,這里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源泉,唾手可得,比比皆是。作文本來就是來源于生活又回到生活中去的。寫作文的人就是把別人想寫而寫不出來的寫出來,以達到情感共鳴的效果。
二、引導學生去認識生活、感受生活
課標指出:“作文就是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意義的內容用文字表達出來?!?/p>
作文教學中應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激發學生認識生活的興趣,使學生有內容可寫,有興趣去寫。在學生的生活中,有許多事是能引起興趣和注意的,教師要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充分意識到認識生活的意義及其重要性。否則,教師組織了有目的、有意義的活動,學生就是參加了活動,因為興趣不濃,也寫不出內容充實的文章來。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啟發他們的思維,使他們認識生活的能力不斷提高,使他們在作文時逐步做到想象合理,認識加深。
許多有意義的生活,學生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認識的,那么這類題材是不是都不讓學生作文呢?例每周的升旗儀式、清明節活動、“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紀念日等,回顧歷屆同學們的作文,清明節活動之后,不是以《踏著烈士的足跡前進》,就是以《清明節活動有感》為題寫一篇作文,模式都大同小異,寫一寫準備活動,活動過程,最后空洞地喊上兩句口號。沒有真情實感,沒有心靈的震撼??春蠼處煹男那椴唤淞耍何覀兊慕逃Ч憩F在作文中怎么顯得這么蒼白無力?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這使我認識到,提高學生認識生活的能力,是不斷提高作文能力的關鍵。
三、引導學生用語言去描繪生活
葉圣陶老先生認為:“作文為的是要寫出自己想說的話!”為此,首先,要讓學生能逐漸清楚地、有層次地寫出自己要說的話,或記載自己要記的事。換言之,作文要先求平實,而后才能求文采。譬如寫信,先得理清一下自己想在信中說些什么,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理一理思路”。其次,把較有內容、條理清楚的話記錄下來,這就是“文章”,人們講話離不開現實生活,也只有根源于現實生活,文章才能寫通,寫來才真有意義。
說與寫都是表達思維的方式,說是寫的基礎。在作文指導中,我注意通過“說”的訓練使學生能正確地、連貫地、有條理地表達思想,為寫打下基礎。為了說得積極,說得流暢,我把“說”的訓練融入了各項班級活動中,例如班會討論、辯論賽、朗誦賽、口語交際等活動完畢,讓學生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寫成文章,學生寫起來也就生動形象了。作文前堅持讓學生在說的基礎上再動筆寫作,學生感到有內容可寫,對作文也就有興趣了。
生活本身是豐富多彩的,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觀生活的反映,這種反映是以人的心理為中介的,對小學生來說,則主要是內心世界的種種心理表象,表象在小學生作文中起著巨大的作用。
作文教學應著力促進兒童的自覺表象活動的發展,使他們能逐步獲得盡可能穩定、鮮明而深刻的印象。兒童記憶庫中表象的穩定度、鮮明度越高,就越利于加工,思維就越活躍,就越具有創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寫出內容真實、形象具體的好文章。因此筆者首先要做的是,教學生學會去“愛”。愛山,愛水,愛名勝古跡;愛父母,愛老師,愛周圍的人;愛植物,愛動物,愛小物件;愛看書,愛收集,愛手工制作;還有愛種植,愛采摘,愛參觀訪問等等……正是由于這些愛,孩子們的情感更豐富了,頭腦中儲存的東西更多了,他們就會感到信手拈來,下筆有神。
四、結語
總之,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學生的生活越豐富,作文的內容也就越充實。這就要求教師要從根本入手,指導學生時時注意觀察生活,熱愛周圍世界,不斷地積累寫作素材。同時,要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了解社會,了解生活,了解國家大事,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引導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們感受生活的充實??梢詫彝ブ械姆N種瑣事、校園內的樁樁小事、鄰里之間的不同爭執乃至街頭巷尾的見聞,去體驗生活、領悟人生。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