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義眾
摘要:政治學科教學,教師指導學生編寫和展示“主題小報”作業,加強對學生完成作業過程的管理,提高政治學科教育的實效性,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從而有效促進學生“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方面核心素養的形成。
關鍵詞:主題小報;編寫;展示;核心素養
“主題小報”作業,是指學生以小組合作互助的方式,圍繞課程的某一主題,運用知識分析、討論、探究、解決生活中的種種問題或困惑,以小報的編寫和展示為呈現形式,能反映學生學習過程與結果的一種學習手段。這種作業形式能有效促進學生“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方面核心素養的形成。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就“主題小報”式作業的編寫與展示這一模式的操作技術及其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意義進行一些探討,以求拋磚引玉之功效!
一、 政治學科“主題小報”作業編寫的操作要求
(一) 主題小報的版面設計:
1. 欄目設置
欄目一:知識梳理類,如“知識框架、知識圖解、核心觀點……”設計意圖——促進學生學會理清知識間的聯系,從而達到對知識更為深刻的記憶與理解,學會自主探究、自主學習、輕松學習。
欄目二:疑問探討類,如“你辯我論、質疑解惑、越辯越清或七嘴八舌”等。設計意圖——促進學生學會通過討論的方式,自主分析、解決疑難問題。
欄目三:聯系生活類,如“時事點評、聚焦熱點”等。設計意圖——促進學生學會聯系實際,聯系生活,意識到政治學科的學習是學有所用、生活所需,而非空洞的說教、被動的接受,從而激發學習政治學科的興趣、熱情。
欄目四:知識運用類,如“調查發現、倡議書、建議書”等。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帶著所學知識積極參與生活,參與實踐。
欄目五:應試能力類,如“鏈接考試、考題點撥”等。設計意圖——對老師而言,有利于老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調整今后教學策略;對學生而言,是對學習情況的自我檢測,是對考試心理、考試能力的磨練。
2. 版面設計
統一使用幅面4K(382 mm*527 mm)鉛畫紙,單面編寫。版面布局工整清晰,欄目編排合理,大小標題醒目,欄目界限清楚,圖表簡潔明了,文字書寫工整,版面插圖直觀活潑,整版色彩統一。
(二) 主題小報編寫要求
1. 主題突出。一般而言,以課本教程的每個單元的主題,作為小報的主題,也可以是教師整合教材后確定的教學主題。單元教學內容完成后,布置該項作業,向學生明確各欄目的具體要求,并進行具體的指導。
2. 合作編寫。每個班按照6人一小組,并將小組成員進行編號(例如11,第一組1號;12,第一組2號……63,第六組3號,以此類推)以便分工與管理。每小組的1號是小報主編(安排學習能力相對較強的,有責任心的,能幫助其他成員的學生擔任),其余5人各承擔一個欄目,由主編分工。主編全面負責小報的稿件審核及編寫與展示的管理,上對老師負責,下對每個組員負責;小組成員輪流承擔不同欄目,輪流承擔作業展示過程中的各種角色,確保每個成員都有歷練、發展的機會。小報的每個項目都應有責任人簽名落款,這樣利于激發學生的責任意識,也是給學生提供一定成功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二、 政治學科“主題小報”作業展示的操作要求
(一) “參觀賞評式”展示。(1)提供展示平臺,根據各班實際情況,政治老師與班主任或學校有關部門協調好,為各小組提供較為穩定的展示平臺,如教室內的黑板及四周墻壁、教室外墻報板或展板、圖書館、走廊等。(2)提供賞評標準。學生在欣賞他人作業的過程也是認知調整與發展的過程,但這時的認知發展,必須有一個“參照標準”,才能促進學生認知水平的提升,所以老師應當向學生提供一張從“形式”到“內容”的評價標準。讓每名學生對各組小報打分量化,綜合評比出一、二、三名,并適當予以表揚和鼓勵,這樣有利于激發和保持學生完成該項作業的熱情。
(二) “交流分享式”展示。(1)亮點展示。每小組派一名代表(每次輪流登臺,確保小組每個成員都有登臺歷練的機會;當然每組一次也可選擇兩名代表合作展示),選擇自己小報作業的一個亮點,利用實物投影或拍成照片,制作成PPT進行展示,并陳述理由。(可參照標準)(2)點評展示。每小組選擇其他小組的一個欄目進行點評。第一小組,選擇第二小組,第二小組選擇第三小組……循環選擇,避免重復。
(三) 展示中的學習指導。首先,教師要及時糾錯。學生展示作業,是對已有知識、經驗、能力的外顯,同時又是對已有知識、經驗、能力的強化,還伴有需要得到學習上的認可和幫助的心理。因此,老師在學生展示過程中出現的錯誤,應當及時給予糾錯,對于不足之處,要及時給予指導,激發學生對已有知識、技能、經驗的自我修補和完善。其次,教師要及時賞識和鼓勵學生的個性特征。在小報作業展示的過程中,學生智能的個性化特征甚至富有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容易外顯,教師應積極捕捉到這些閃亮的火花,并給予充分的尊重和肯定,讓個性迥異的部分學生體驗到作業展示的價值感、成功感,保持他們積極參與作業展示的熱情。
三、 學生編寫、展示小報作業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意義
(一) 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學會學習,終身發展。主題小報作業的編寫、展示的過程,以及欄目設置形式的多樣性、內容的豐富性,貼近了學生的生活實際,滿足了學生趨向獨立、樂于表現自我的心理特點,有效喚醒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學生在編寫和展示的過程中的互助互評以及教師的“點睛”“點評”,易于學生獲得學業的成就感和自尊感,促其求知愿望的滿足,產生積極的學習情緒,形成“樂學”心理。小組成員的合作、交流、分享,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合作競爭的意識,學會積極關注他人、集體和社會,學會處理人際關系,融入集體和社會,從而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
(二) 促進學生觀察、參與社會——學會責任擔當與實踐創新。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參與、適應社會,是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之一。在學生編寫展示欄目三“時事點評”、欄目四“調查發現”的過程,有效地引導學生有目的地去觀察分析社會、參與社會,激發學生觀察參與社會的欲望,點燃學生分析社會的思維引擎。學生在小組中的角色分工及合作探究,能引導學生學會擔當責任,樹立團隊合作精神。
(三) 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學會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依賴于對具體的生活情境或是生活情境模擬的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踐行,在踐行中逐漸形成。小報欄目三——“時事點評、案例分析、身邊鮮新事、漫畫賞析……”的設計,引導學生關注家事、國事、天下事,學生在分析、點評的過程中,必然產生與形成一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例如:筆者在九年級布置《了解祖國,愛我中華》主題小報時,在欄目四中,呈現了“韓國部署美國‘薩德系統,部分華人掀起‘愛我中華,抵制韓貨活動”的素材。讓學生撰寫一份“抵制韓貨,愛我中華”的倡議書,學生在撰寫和展示的過程中,那種維護民族團結,熱愛祖國的情感及價值取向不斷被激發和形成,這樣有利于學生養成“國家意識、政治認同”的核心素養。
綜合全文,筆者親身感受到政治學科布置“主題小報”作業,教師精心策劃與指導學生進行編寫與展示,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行之有效的途徑。
參考文獻:
[1]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發布[EB/OL].搜狐教育,2016年9月14日.
[2] 陶鴻.思想品德課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探析[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