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艷紅
摘要:對于初中生來說,議論文有一定的難度,為了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議論文的寫作方法,教師要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科學的指導,主要可以從擬題、論據、結構這三個方面做起。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寫作方法,體會到議論文寫作的樂趣所在,使作文教學輕松實現高效。
關鍵詞:初中生;議論文;教學效率
在語文學習中,作文既是重點也是難點,要想使學生對作文充滿興趣,輕松作文,對他們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是非常必要的。在初中生的作文形式中,議論文比較常見,因此,議論文寫作方法的教學是教師必須引起重視的一項。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要想讓學生寫好議論文,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促進教學效益的提高與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使學生對議論的寫作不再犯難。
一、 精準擬題
對于一篇作文來說,好的題目是極為關鍵的部分。在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批改時,教師第一眼看到的也是作文的題目。好的題目能夠給讀者帶來眼前一亮的感覺,使人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因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適當使用一些修辭手法,使題目更為精準、有趣。
例如,筆者曾經讓學生以“懷抱希望”為主題寫一篇議論文,可以自擬題目,只要在文章中將懷抱希望的重要性體現出來就可以。本次的題目是由學生自擬,因此,題目也能很好地體現出學生的構思。為了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本次的論點,筆者是這樣引導學生的思維的:“大家看,我們這次寫作的論點就像是一個蛋糕坯子,要想讓蛋糕變得更漂亮,讓人看一眼就想要立刻品嘗,那就得給它加上香香的奶油、甜甜的水果、色彩繽紛的糖果,這樣,經過裝飾的蛋糕才能更可口。”這番話對學生的思維有了很大的啟發,也能夠將一些修辭手法應用到題目的設計中來。筆者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交流和學習,并將每組中題目寫得較好的一名學生選出來,將他的題目介紹給全部同學,由大家共同討論。一名學生的題目是“升起心中的太陽”,因為他覺得陽光代表光明,光明就是一種希望,太陽的光芒遍布世界,只要心中升起太陽,就能擁有希望。另一名學生的題目是“乘著希望遠航”,他認為可以將希望看成一艘小船,乘著這艘船,我們就可以駛向很遠的地方,去迎接更加美好的人生。學生在詮釋自己的題目上有很好的天賦,他們也形象地將修辭手法運用到了題目中來。此外,我們可以用“添加法”與“借代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自擬題目,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二、 選擇最合適的論據
眾所周知,議論文的寫作有三大要素——論點、論證、論據。論據是證明中心論點的依據,只要有好的論據,中心論點才能得到更好的支撐。因此,論據要能夠滿足真切、可靠等特點,為中心論點提高充足的證明。在作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幫助他們更好地使用論據。筆者就曾經在一次作文課上讓學生為“勤奮”這一話題找充足的論據。與此相關的實例非常多,但是學生必須謹慎選擇,因為并不是任何一個論據都能收到足夠好的效果的。從論據的實質上來說,我們可以將議論文的論據分成兩種,一種是道理論據,一種是事實論據,事實論據又有正面論據與反面論據之分。我們可以將那些典型的事例、真實的數據等作為實施論據來用。那些名人名言以及歷史箴言等,則是作為道理論據來用。在結合“勤奮”這一話題選擇論據時,筆者讓學生將自己的論據呈上來之后,選出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由學生自己來介紹一下自己為什么會選這則論據以及本論據具有什么樣的優點。學生的論據各有側重,讓筆者也感到很震驚:
一名學生就以王羲之的故事作為了論據。作為東晉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以他的《蘭亭集序》聞名于世,他的很多作品都成為了書法愛好者所追捧的珍品。王羲之勤奮好學,留下了很多與勤奮相關的故事,“墨池”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王羲之的寫字從來沒有停下來過,每次寫完字,他都會去一個水池里刷洗毛筆,這個習慣堅持了很多年,這樣,在他不斷的洗刷下,原來那個清可見底的水池成為了如墨水一般的水池,人們就將這個池子稱為“墨池”。這是事實論據的一個典型實例,通過王羲之刻苦練字的故事,幫助學生很有力地為“勤奮”這一中心論點提供了支撐,使讀者能夠對勤奮產生更為深刻的理解。
另一名學生則是選擇了一個反面例子,他將王安生的《傷仲永》作為了自己的論據。在這篇文章中,方仲永是一個有名的神通,但是他仗著天賦不再努力,最后只能落得一個一事無成的下場。這一論據是正面論據的一個有效補充,能夠從反面讓讀者認識到勤奮是多么重要,文章的中心論點也能得到進一步的論證。
三、 優化文章的結構
在指導學生寫文章的時候,教師必須指導學生對文章的結構引起足夠的重視,結構對于一篇文章來說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相對于其他文體,議論文更為注重結構,我們常見的結構有四種,分別為總分式、并列式、遞進式、正反式。有了好的結構,文章才能形成一個整體。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多嘗試一些文章結構形式,幫助他們靈活掌握各種結構的運用方法。筆者在課堂上先利用范文讓學生了解了議論文的各種結構,然后指定結構讓學生去寫作,并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一些范文,讓學生在仔細閱讀后說出文章的結構,并闡述一些此類結構的用法。這樣做不僅能夠有效地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觀察力,還能使他們對文章結構的掌握程度不斷加深。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優秀范文,通過閱讀范文,學生對每種議論文的結構特點與要素都非常熟悉,當他們能夠將所學到的結構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時,他們的議論文就會變得賞心悅目,引人入勝。
此外,在文章結構的學習過程中筆者發現,當學生意識到文章結構的存在以及結構的重要性時,他們對于寫作的信心就會有一個很大的提高,對于議論文寫作也就不再畏懼了。
總之,在議論文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精準的擬題,點出文章的“眼睛”;學會選擇論據,以最合適的論據為自己的中心論點做支撐;優化議論文的結構,從大處著手,全方面提高學生的議論文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 劉勝男.在實踐中反思提高課堂實效——由試卷分析引發初中議論文教學的思考[J].新課程研究:下旬,2015(11):61-62.
[2] 劉花榮.事實還須雄辯——談初中議論文寫作教學策略[J].文教資料,2011(17):60-61.
[3] 陳俊,張笑平.抓住“綱”理清“目”——初中議論文教學管見[J].集寧師范學院學報,1996(01):117-1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