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萍
【摘要】導入是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一環,它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和學習狀態的引導,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中職英語課的有效導入進行討論,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展開論述。
【關鍵詞】中職英語 教學 導入
近年來,中職學校的生源質量一直呈下降的趨勢,學生文化素質大不如前,尤其是英語,許多學生甚至連基本的26個英文字母也無法正確拼寫,課堂上大多數學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課堂氣氛很不活躍,課下很少有學生主動學習交流,大多數學生厭倦學習英語。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是我從教十多年來一直努力研究的問題。在近十多年的工作經驗和實踐經驗中我發現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很有效的方法:有效的導入。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而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就正如樂曲中的“引子”,戲曲中的“序幕”,起著醞釀情緒,集中注意,滲透課題和帶入情景的作用。一節好課,就需要有一個好的方法和好的內容導入,它既能調動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活躍課堂氣氛,是教師在進行新課時運用新穎的教學方式來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明確教學目標,從而幫助他們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一、有效導入設計的目的
1.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曾指出“注意”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然要經過它,才能進來。也許你的學生在課間玩的大汗淋漓,又或許他們剛剛結束了一節熱情激昂音樂課而無法快速將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英語課堂。此刻一段和學習內容有關的視頻、音樂、情景表演、游戲等都很快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學習需求。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芭d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教學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生獲取知識是教學的目標,教師的教其實是為學生的學而服務的。但影響學生對某一學科的興趣是多方面的,其中新課的導入,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師導入新課的方法新穎并容易吸引學生的求知欲,就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反之,則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動力,從而失去興趣。
二、有效導入設計的要求
1.承接性。導入的設計應對新舊知識起著承接的作用,不僅使學生溫習了已有知識,激發出求新知的興趣,還與本節課所學的內容息息相關。
2.趣味性。職業學校的學生不喜歡學習英語的大部分原因是課堂枯燥乏味引起的,那么教師在設計導入時,可以盡可能的使用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比較關注,容易引起學生興趣的素材,這樣既可以增進課堂的趣味性也能在上課的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有效學習。
3.多樣性。課堂的導入應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而不同,盡可能順應學生的心理要求,針對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方法,選擇恰當的導入方式,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達到教、學兼備的效果。
三、有效導入方式
1. 音樂導入。中職學生基本上都在16-18歲之間,他們對音樂正是感興趣的時候。例如:我在中職教材(語文出版社)《基礎英語》上冊的第八單元“brave it out” 的閱讀部分教學時,在導入部分播放了英文歌曲you raise me up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既鍛煉了學生的聽力,又引入了本單元的主題,還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歌曲的興趣。
2.游戲導入。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各種游戲,就會使課堂由枯燥變得有生趣,學生也快樂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詞匯教學中,可以嘗試讓學生進行“你來比劃我來猜”的游戲。這個游戲可以快速的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單詞,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單詞難記的問題。
3.情景劇導入。在學習中職教材“The Spirits of Marathon”時,因為文章有一定的難度,學生不易理解,可以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將馬拉松的故事排練出來并在班上表演,學生表演的很精彩,同學們觀看的很認真,通過表演學生們了解馬拉松精神的由來,并為本文的學習掃除了障礙,效果非常好。
4.師生對話導入。在學生學習新的話題前,我通常會利用課前3-5分鐘的時間和學生直接對話。例如:在學習有關天氣的對話時,上新課前與學生進行有關問候的對話,并引出在西方國家,人們除了以互相問候開始對話外,還常常以談論天氣來開始一場對話。學生在不同文化的比較下開始了新課的學習。
5.視頻導入。不同的單元所涉及的領域有所不同。我經常留心搜集一些和教學有關的視頻,以備不時之需。例如在學習《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我就使用電影《唐山大地震》中的視頻,讓學生感受影視作品中地震的震撼效果和破壞,為課文的閱讀打好基礎。
6.問題導入法,復習導入法,文中插圖導入法,故事導入法,文化導入法等等導入法,在我的英語教學中經常反復穿插的出現,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方法也會有所不同。通常在上語法課時,多采用問題導入法和復習導入法,在上故事性較強的記敘文時,采用插圖導入法和故事導入法較多,在學習有關中西方文化的介紹的文章時,文化導入法就顯得很重要。
中職英語課的導入多種多樣,導入的方法也不勝枚舉。教師要根據不同內型,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設計不同的導入方法,還應正確認識導入新課的意義,遵循導入新課的原則,結合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條件,教學環境等實際情況認真、巧妙地設計導入方法,而且設計要有較強的目的性,關聯性,趣味性和啟發性,讓學生明白學什么,怎么學,為什么學,還應善于以舊拓新,溫故而知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能更主動,更積極,更快樂地投入到學習中,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1]焦曉俊.怎樣成為一名優秀的英語教師[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2011:145-1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