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朋+韓海鵬
【摘要】在漓江畫派文化品牌塑造的過程中,眾多藝術家對其進行了深入地研究,并對如何打造漓江畫派文化品牌進行了探討,黃格勝、左劍虹等藝術家提出打造漓江畫派文化品牌在樹立廣西文化形象、增強廣西文化軟實力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廣西自治區政府也對打造漓江畫派文化品牌的必然性進行了探討和闡述。到目前為止,得益于自治區政府的扶植和眾多藝術家們的努力,漓江畫派文化品牌得到了很大發展,但在這一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關鍵詞】漓江畫派;文化品牌;策略研究
“漓江畫派”作為當代中國繪畫流派之一,其崛起是廣西藝術界文化自覺的具體體現。漓江畫派以表現時代風貌為宗旨,以廣西的山川為對象,追溯其歷史,我們可以知道,漓江畫派的出現并不是強行人為出現的畫派。早在北宋時,米芾就曾畫過不少以廣西山水為題材的山水畫。到了清代,著名畫家石濤的作品中廣西山水的形象深現其中,并對此后的廣西畫家產生了重要影響。
到了近代,齊白石、徐悲鴻等一大批藝術家曾創作過許多以漓江山水為題材的名作,這為漓江畫派后來的出現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到了上世紀80年代,以黃格勝為代表的一大批本土畫家在對本土風景創作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由此可見,漓江畫派擁有悠久的歷史淵源。
一、漓江畫派文化品牌的形成
廣西雖然遠離中原文化圈,地理位置較為偏僻,但是廣西自身的文化不僅很豐富而且頗具特色。其中,繪畫作為廣西本土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以本文的研究主體為例,漓江畫派的歷史淵源也十分悠久,從北宋的米芾,到清代的石濤,再到近代的徐悲鴻、齊白石等著名畫家,以廣西山水為創作題材的畫家、作品從未間斷。
建國之后,廣西也曾多次提出打造自己獨有的繪畫藝術流派。1960年代,廣西著名畫家陽太陽提出了“桂林畫派”的口號,而涂克則提出了“亞熱帶畫派”的口號。這些老一輩藝術家的倡議和努力不僅促進了廣西打造自身獨特風格畫派的進程向前發展,而且為將來漓江畫派的形成做了鋪墊。
到了20世紀80年代,以黃格勝為代表的一批畫家開始了以漓江山水為主題的創作。在這一過程中,這些畫家不斷地創新和探索,最終形成了具有廣西獨特風格的畫風。與此同時,以黃格勝《漓江百里圖》為代表的作品引起了廣泛的注意。不久,打造“廣西風格的漓江畫派”的口號被提出,并得到了全國美術界的認可和自治區政府的扶持,2004年6月23日漓江畫派在桂林成立。
在此之后,眾多廣西藝術家開始對漓江畫派的歷史、藝術審美、繪畫風格等進行學術研究,并提出打造漓江畫派文化品牌的可能性。自治區政府也對打造漓江畫派文化品牌的必然性以及文化品牌建設進行了探討,認為塑造漓江畫派文化品牌是全面發展廣西知名文化產業的重要部分。2006年,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提出,“要培育和扶植八桂民族音樂、漓江畫派等優秀文化品牌”。2011年,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再次提出要扶植包括漓江畫派在內的一批廣西優秀文化品牌。此外,“培育和扶持漓江畫派”也被寫進了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工作報告和《廣西“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2012年3月,漓江畫派促進會舉行“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座談會”,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長沈北海做出了明確指示。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也明確提出要建設民族文化強區,著力打造漓江畫派等一批文化品牌。可以說,漓江畫派的成立及其文化品牌的塑造過程中,廣西藝術家們和自治區政府做出了很大努力。
二、漓江畫派文化品牌塑造的問題
在眾多藝術家和政府的推動下,雖然漓江畫派文化品牌有了很大發展,但是在漓江畫派文化品牌塑造的過程中也勢必存在一些問題,筆者認為漓江畫派文化品牌塑造存在以下問題:
(一)文化行政色彩明顯
在打造漓江畫派這一口號提出不久,范美俊就撰寫了《漓江畫派批評》一文,他認為“畫派”并非不能打造,但是要注意方法,他在文章中還提到漓江畫派文化品牌前期的塑造具有強烈的文化行政色彩。誠然,他的這一觀點放在當下依然是適用的。目前,具有文化行政色彩的不止廣西,也不僅僅是漓江畫派,這是我國文化發展中的一個通病。
(二)漓江畫派理論尚有不同
通常情況下,我們將漓江畫派定義為,以表現時代風貌為宗旨,以廣西秀美山水為主要表現對象,以傳統中國畫為主體,以廣西當代畫家為主要力量的具有共同的理想追求和鮮明藝術風格的畫家群體。但漓江畫派的概念并不唯一,其中林德榮定義漓江畫派為涵蓋廣西大美術的代名詞,漓江畫派該是一群在青秀優美的山水風光中尋找并凸顯民族風情的藝術家。由此來看,漓江畫派理論還是有所不同的,而理論的不同很可能會對文化品牌塑造產生影響。
(三)過度商業化趨勢
作為自治區政府重點扶植的文化品牌,漓江畫派開始吸引大量畫家涌入,同時將漓江畫派當做“品牌”來塑造,商業成分也理所當然的進入到了藝術創作中。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以賺取名利為目的、粗制濫造、水平低下的作品也紛紛出現。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應當歸結為漓江畫派文化品牌塑造過程中的過度商業化趨勢。
三、漓江畫派文化品牌塑造對策探析
在上文中筆者提出了漓江畫派文化品牌塑造過程中存在的幾個問題,針對以上幾個問題,筆者將提出解決問題的相應對策:
(一)由文化行政向文化自覺轉變
一般來講,畫派的出現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主觀形成,以印象派為例,因其作品特征而得名。另一種是自然形成,這種自然形成的畫派為大家所公認并廣為人知。相較之下,漓江畫派則是由政府扶植、維持的,它的出現不屬于以上任何一個范疇,如果政府停止扶植,漓江畫派這一文化品牌或許會很快衰落。所以,未來漓江畫派文化品牌要盡快擺脫扶植,由文化行政轉向文化自覺。
(二)理論統一
前文筆者列舉了幾個藝術家的漓江畫派理論,從中可以看出漓江畫派的理論尚未統一。而要打造一個文化品牌,就必須首先確定其理論,然后才能對其進行準確的定位。簡而言之,漓江畫派理論決定其品牌定位。如果理論存在爭議,那么漓江畫派文化品牌就會存在定位模糊的問題,這不利于文化品牌的塑造以及漓江畫派由文化行政向文化自覺的轉變。
(三)正確引導經濟行為
在市場經濟背景下,尤其是巨大經濟利益驅使和誘惑下,當前的漓江畫派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以利益為目的的藝術創作。更為嚴重的是,過度的商業行為使大量畫家涌入,造成漓江畫派畫家水平的良莠不齊,其作品也是魚龍混雜。這不僅不利于文化品牌的塑造,而且還會對漓江畫派文化品牌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所以,未來要想將漓江畫派打造成廣西的重要文化品牌就必須正確引導其商業行為,使社會文化效益與經濟效益有機結合。此外,對于后繼人才的培養也是使漓江畫派文化品牌保持活力的重要一環。
注釋:
*基金項目:廣西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資助項目“‘一帶一路背景下漓江畫派文化品牌對外傳播研究”,項目批準文號:廣藝政發[2017]207號;項目編號:2017X J53。
參考文獻:
[1]簡勝宇.論文化傳播視域下“漓江畫派”的培育行為[J].新聞界,2014(15).
[2]張海濤.漓江畫派文化品牌塑造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3.
[3]蒙珊珊.漓江畫派—廣西文化產業的標桿[N].南國早報,2012,03(14):60.
[4]李華.漓江畫派的發展歷程[J].當代廣西,2008(02).[5]范美俊.“漓江畫派”批評[J].美術論壇,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