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穎
摘 要:隨著我們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高中語文教學不僅更加注重創新教學研究,針對朗讀教學所進行多方面實踐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果,這既是在新課改要求下所進行的創新教學嘗試,同時又是針對教學目標所實施的素質化教育的一項重要舉措。為此,文章通過對高中語文朗讀教學理論與實踐進行相關分析,希望可以在促進學生教學主體地位提升的同時,增強高中語文教學水平,由此提高學生們的文學素養。
關鍵詞:高中教育;課程標準;語文教學;教學有效性
一、高中語文朗讀教學的重要性
古人曾說過,“讀書聲最為可貴”。無論是他人讀書之聲,還是自己的朗讀之聲,都是極為可貴的。朗讀不僅是高中學習階段的重要內容,也是當今時代所弘揚的一種精神,無論是《朗讀者》《中華詩詞大賽》等綜藝節目,還是各行各業為促進自身發展所進行的組織活動,都需要我們用響亮的聲音進行朗讀與傳頌。新課標中明確規定,不僅要重視學生們的朗讀,還要讓學生們充分地進行朗讀,使其能在讀中感知,并受到情感熏陶,使學生們能夠通過專注的朗讀體味文章的精義妙理,通過不斷的朗讀積累提高自身文學素養。在實際教學中,朗讀無論是對學生文學素養的提升,還是對作文寫作水平的提升,都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通過朗讀可以使學生理解感受到文章中的語言之美,還能在開拓學生視野的同時促進其寫作能力的提升。
二、提高高中語文朗讀教學水平的實踐應用方法
1.教師范讀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在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朗讀教學不僅是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反映教師語文水平能力的一個重要體現。語文教師在聲情并茂地進行朗讀時,不僅會將學生們快速地帶入到文章的情境之中,還能進一步地促進學生進行思想體會,一方面通過朗讀技巧的掌握為學生奠定朗讀基礎,另一方面也可促進學生進行課后的文學積累,使之因朗讀而產生文學興趣。尤其是有關詩歌、詩詞的朗讀,教師們不僅要善于運用抑揚頓挫的聲調感染學生,更要在范讀過程中準確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將詩詞歌賦中所蘊含情感表達出來,讓學生們通過聲調語氣的對比就能感悟到文章中描繪的場景與感情。例如,在進行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一文的范讀時,教師應運用相對豪邁而較有氣魄的聲音進行朗讀,這能讓學生眼前浮現出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也更能表達詞人對往昔英雄人物的無限懷念與敬仰之情。而在進行柳永的《雨霖鈴·寒蟬凄切》的范讀時,則需要教師運用婉轉低回的聲調進行細膩的情感表達,將這一幕離愁別緒盡情傾訴。范讀的良好運用不僅能恰到好處地激發學生們朗讀習慣的養成,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深入理解。而隨著多媒體教學工具的應用,教師還可以運用一定的場景畫面來配合課文范讀,引導學生們進行無限想象,由此提升高中語文的學習水平。
2.互評互學促進學生朗讀水平的提升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之間進行的互評互學是一項具有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的教學方式。而閱讀教學既能夠與這一教學方式相得益彰,互為利用,又能使課堂教學活動精彩紛呈、生動活潑。例如,在進行《再別康橋》一課的學習中,就可以將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選手推薦,并分別進行組內評價與組外評判,使朗讀的學生能夠在小組評價中不斷提升自我。無論是針對情感抒發,還是內容理解,也無論是朗讀聲音的大小,還是朗讀水平的高低,都應該給予朗讀者以適時的表揚與中肯的評價。教師也應及時有效地指導學生調整朗讀聲調,對詩中類似“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的飄然灑脫的情感與語調掌控進行恰到好處的引導。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朗讀教學是當前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內容,它不但對文學積累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而且還充滿生命的靈動性,將對學生們未來的工作與學習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通過朗讀教學的引導作用,使學生們對大量的文學知識進行自主吸收與廣泛涉獵,由此促進高中生語文成績的提升,同時也可滿足素質教育要求下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學習要求。
參考文獻:
[1]朱 燴,季通宙,吳玲玲.朗讀教學法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使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45):168-171.
[2]胡麗麗.誦讀教學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時代,2013(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