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
摘 要: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課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充分利用電教設備表現手法的先進性、廣泛性的特點,多媒體更是通過對學生的視覺、聽覺產生刺激,引發學生情感共鳴,進一步加深對道德素養與法治的認識。教師對多媒體的充分利用,一方面是教師進行優質課程教學的必要手段,另一方面是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因此,對多媒體的合理使用能夠加快教學目標的實現,提升教學質量,充分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道德與法治
小學生正處于道德與法治素養初步發展的重要時期,教師通過對學生的正確引導,促使學生重視對于道德與法治的培育,從如何激發小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的興趣入手,教師可以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把信息技術發展與課程教學結合起來,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為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提升學生課堂參與意識,能夠養成良好的道德素養、遵守法律法規、履行學生的義務與責任,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下面就如何有效利用多媒體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進行簡單探究。
一、 巧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教學環境
課堂是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主要陣地,課堂教學也是對學生思想道德培養的主要陣地。創設新環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對于學習道德品質以及法律法規的興趣,從而進一步啟發思維,強調創造性解決問題和形成探究問題的精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制定適宜的教學目標,巧妙設計教學課件,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創造不同的環境,不僅可以引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更加能夠在學習基本理論基礎上為學生養成塑造高尚品格以及樹立樂觀思想,在未來成長道路中,受正確價值觀影響為社會做出貢獻。同時教師在教學中巧用課件能夠啟發學生思維的發展,通過不同情境的引導,促使學生的智力得到發展。例如,在一年級剛剛學習《道德與法治》時,第一章節的內容就是開開心心上學去,教師在對學生教導時,可以抓住小學生愛看動畫片特點,利用多媒體播放小動物上學動畫片,在小動物上學中的各種不適應,對課本的愛惜行為,教師創設環境,促使學生能夠置身其中,不斷克服對上學的厭煩感,教導小學生要像這些懂禮貌的小動物一樣,愛惜書籍、善于交友、尊重老師等等,通過這種動畫的教學課件,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為小學生樹立了榜樣作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添課堂的活躍氣氛,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促使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素養。
二、 融合勞動音樂教學,團結協作互助
我們的道德與法治課堂學習中,有效利用音樂對學生的熏陶,促進小學生動手、動腦能力的發展,培養小學生主動參與勞動中,形成“勞動最光榮”“勞動使我快樂”的積極態度,教師在課堂中對于小學生道德學習的引導要以問題為驅使,使得學生在好奇心的引領下進行主動參與勞動,促使小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發展,同時通過同學間的互幫互助,小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集體主義責任感,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通過對小組之間的勞動互助,讓學生在遇到自身解決不了的難題問題時能夠學會合作,同時在音樂的熏陶下,有效減輕勞動的疲勞感。教師可以對大掃除任務進行有效分組,促進小組之間進行和諧的合作,共同處理教師布置的任務,培養小學生的動手能力。這不僅有利于教學的多邊互動感,同時為每一位小組成員提供了勞動平等的機會,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感和歸屬感,從而上升到社會高度時,能夠從教室走向社會,愛護環境。例如在學習我們愛整潔時,意在增強小學生對于環境的保護重視程度,培養愛整潔良好的精神面貌。教師可以設置“看誰今天打掃快”的任務,為小學生播放勞動歌曲,在課后的大掃除上,小學生分小組,然后分工合作,一組負責教師桌椅,二組負責教師黑板和地面,三組負責擺放整齊。讓學生們在有序的環境下合理安排各自的任務,同時多媒體音樂的熏陶,更能夠消除勞動疲勞感,不斷的激發學生的勞動能力,就是在音樂的熏陶下,營造互幫互助的氛圍,促使小學生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塑造高尚品格。
三、 多媒體延伸教學,知識豐富生活
道德與法治學習過程中,必然具有書本知識未能涉及的層面,而對于培養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還具有局限性,為了讓學生能夠對自我道德的不斷發展,同時能夠有效的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產生事物的觀察和思考,教師就要通過對多媒體的有效利用,延伸課堂教學。受某些條件的影響,我們的一些實踐活動無法在學校完成。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與大自然接觸很少,沒有參加各種實踐活動的機會。不能與大自然進行切身的體驗,對于大自然的學習只能通過自身想象。但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能夠有效的改變這一局面,學生通過對多媒體展示的圖像、視頻的學習,能夠開闊學生的眼界,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促使學生對日常生活產生更多感悟。例如我們在學習交通與生活時,有些學生對于火車、飛機、動車等等都沒有機會去實踐,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這些交通工具,人們是如何乘坐這些交通工具的,通過圖片的變換,展示人們從古至今的交通工具的發展變化。能夠幫助學生在課堂中就認識多種多樣的運輸方式,探索生活中的奧秘。這種讓學生通過間接的體驗去感悟周圍的世界,感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方式,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能夠通過課堂知識豐富生活,從而激發學生積極尋找更多的實踐途徑,通過有效的實踐,提升對生活的感悟,拓展學習能力。
結語
對小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要根據小學生的成長特點,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積極作用,為小學生的認知活動、實踐活動提供動力。同時多媒體教學的融入有效的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不斷深化教學內容,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小學生在生活中的感悟,拓寬學習空間。在將來的學習道路上,教師更加要充分發揮多媒體的有效作用,讓多媒體之花盛開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
參考文獻:
[1] 秦金權.新形勢下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5(11).
[2] 周容容.有效提高課堂效益——以初中《道德與法治》為例[J].吉林教育:綜合,2016(48):68-69.
[3] 錢文龍.淺論新課改下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7(1):00050-000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