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敏??
摘 要: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進一步要求,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讓學生能夠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參與到語文的學習過程當中去。課堂教學的過程是發(fā)揮學生學習主體性的最為重要的渠道,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學生的學習思維,讓學生能夠在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影響下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以及健康健全的思想道德標準。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主體性
在如今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提倡的是語文素質教育,指的就是讓小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從而樹立起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這對于小學生的成長以及日后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本文將談一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一、 轉變教學觀念,順應教學趨勢
過去的“大滿灌”式的教育造就無法滿足如今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趨勢,教師老舊的教學觀念也需要摒棄。新時代的教育需要新潮的教學理念,需要適應學生心理發(fā)展變化,更需要以此為基礎來順應現(xiàn)代小學語文的教學趨勢。
落伍的小學語文教學觀念認為,小學語文就是單純地識字閱讀加積累,并且教師在這種教學觀念的驅使下,便降低了對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認為小學生的語文學習不必太過復雜,簡單的基礎知識的掌握就足夠滿足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了。但實際上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如此發(fā)達的時代,小學生對于信息的掌控已經(jīng)足夠熟練,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中,教師要正確認識到如今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真正需要的東西,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能夠獲取到有效并且有益的信息,與此同時學生不僅能夠拓寬自己的視野還能夠深化自己對于語言文字的理解,這對于小學生而言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教師應該順應如今小學語文的教學趨勢,轉變原有的教學觀念,適應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需求,這樣才能夠在課堂上充分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二、 營造輕松氛圍,構建和諧課堂
課堂環(huán)境是課堂成功的關鍵,一個壓抑沒有活力的小學語文課堂是沒有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的。很多學生不愿意在課堂中講話表達自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課堂氛圍的原因,因此為了讓學生能夠成為語文課堂中的主人,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營造出讓學生放松自在的課堂環(huán)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積極主動的發(fā)揮起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的地位。
對于小學語文這門課程而言,由于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所以在課堂上利用語言文字交流的過程中會相對舒適自在一些,因此教師可以借助語文課堂的這一特點,將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與學生進行交談,在與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調動起自己的真是情感,并且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當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誠意便會放下戒備,與能夠與教師進行交流。
另一方面,小學語文教材中不乏一些有趣的學生十分感興趣的題材內容,教師應該尊重學生興趣深入挖掘教材中有意思的部分,提高課堂的趣味性,這樣一來對于營造輕松和諧的小學語文課堂是十分有幫助的。
三、 尊重學生差異,進行因材施教
在進行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有自身特色的個體,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以及差異性,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溝通,因材施教。小學語文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信息的篩選能力以及文字表達的能力,不同的學生個體所呈現(xiàn)出的能力水平就不一樣,教師所設定的要求和標準也就有所差異,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有多手準備,例如基礎性的語文知識不能忽略,能力提升性的語文知識應該照顧到大部分同學的接受水平,并且對于那些心理比較敏感的學生教師要進行私下的溝通與交流,針對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培養(yǎng)方案。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所做的一切是為了提高語文課堂中每一位同學的語文知識素養(yǎng),能夠通過不同的教育方式幫助不同的學生有所收獲,這就是因材施教的根本目的所在。
四、 給足學生空間,自主探究學習
小學生的思維是十分活躍的,但是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習慣性地會給學生一些條條框框來束縛學生的思維,禁錮學生的思想,因此而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地位。小學語文課堂實質上就是為學生提供一個能夠暢所欲言的平臺,語文素質的提高是需要學生在自己思考自己表達交流的過程中獲得的,因此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格外注重給學生留出充足的空間和時間來幫助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自主交流。這種方式不僅能夠使學生之間的語文思維進行碰撞獲得不同程度的點撥,還能夠培養(yǎng)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對于逐步樹立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有著很大的幫助。這就意味著課堂學習的自主權回到了學生的手上,這對于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而言起著關鍵的作用,是由于語文學科的隨意性以及語文教學內容的寬泛,能夠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
另一方面,教師給足學生空間對于學生而言他們感受到的是教師對于自己的信任,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得到更大的提高。
小結學生永遠都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更是課堂的主體。因此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一個引導者應盡的責任,更加積極正確地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學習。要綜合課堂因素以及自身因素來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在教學的過程中逐漸滲透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對于小學生主體性的重視是站在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要求的基礎上提出的,所以這就需要全體教育教學工作者不斷適應教學工作的發(fā)展趨勢,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小學生的主體性,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更加充分的準備。
參考文獻:
[1] 李翠玲.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A].《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Studyjournalofmoderneducationandteaching),2014年11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Studyjournalofmoderneducationandteaching),2014:1.
[2] 張利.從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到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農(nóng)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多媒體運用的問題思考[A].第五屆中國教育技術裝備論壇獲獎論文集(下)[C].2014:3.
[3] 劉光.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J].教育教學論壇,2014,(17):179+1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