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寧欣??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與推進,人們愈發重視課堂教學形式的改革與創新,小組合作學習作為現代教育教學下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視與關注。所謂小組合作學習,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以小組學習為單位,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心理特點等綜合因素將學生合理、公平地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將個體帶入到集體學習中,通過團隊協作的力量促進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應用探究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模式已不再僅僅是簡單地傳授理論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與想象能力。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新課程背景下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已被廣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視,并將其運用到課堂教學中。語文作為中學課程教學中一門重要的學科,其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是廣大教師共同追求的目標,但從我國以往的教學現狀來看,初中語文教學效率并不理想,基于此,本文下面將以初中語文教學為例,簡要探討小組合作學習在其課堂教學中的具體運用,以期幫助廣大教師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優化課堂教學效率,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與發展。
一、 科學合理分組,筑建學習平臺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所以,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這一教學模式時,首先應當搭建一個高效的學習小組,提供一個合作學習平臺。
不同群體的學生在個人能力、性格特點、興趣愛好以及文理學習上存在著客觀差異,而個體所具有的某種個性會對整個集體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如果能夠對學生進行公平、合理的分組,就能取長補短、互相補充,產生“1+1>2”的格局,能最大程度削弱個體消極的思想以及個性對其自身以及整個團體的影響,能夠最大最大限度地促進全體學生的成長與成才。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不能一概而論,要對學生進行公平合理的分組,比如,不同個性的學生組合在一起;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搭配在一起;男女生自由組合在一起;不同實踐能力的學生搭配在一起等等,總之,分組的方式多種多樣,但必須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讓同一小組成員之間具有一定的互補性與層次性,便于各學習小組能夠進行公平競爭,確保各小組成員能夠不斷發展與進步。值得注意的是,學生是具有意義的個體,是不斷發展的人,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也必然會克服問題不斷發展,因此,教師在分組過程中需要隨時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各小組學習成員及時進行調整,以確保各小組間學生的競爭活力,增強其競爭意識與合作凝聚力,為學生后續生活與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二、 建立學習目標,合理明確分工
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常常會出現教學場面失控的情況,造成教無所得、學無所獲的尷尬局面,究其原因不難發現,學生漫無目的的學習與活動是影響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因素。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確定合作學習小組后,教師還應當肩負其引導者、組織者以及監督者的身份,要求每一學習小組推舉出一名成績優秀、組織能力、管理能力都較強的成員擔任本組的學習小組長,輔助教師進行教學。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由于小組成員是一個小集體,目標的實現與完成應當是以小組全體成員來考核而非每位組員。換言之,個體目標的實現并不代表小組成員目標的實現,只有當全體成員的目標都實現,個體的目標才能得以實現。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各小組成員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強調各小成員之間應當明確分工、合理干活,成績優異的學生在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之后應當積極主動地去幫助小組其他成員,促進小組成員的共同進步與發展;而成績落后的學生應當具有高度的集體榮譽感與強烈的自尊心,發揮自己最大潛能去學習,以確保所在學習小組不會因自己的因素而失敗。譬如,初中語文學習過程中常常會涉及各個選文的記憶與背誦,如果單靠學生的自覺性與自控性,其學習積極性與學習效率都不會太高,而運用小組合作學習這種學習方式,則能夠有效確保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在小組競賽中不斷進步與提升,還能有效監督部分學習差的學生學習,喚起他們的集體榮譽感,讓其為自己、為其他成員而努力,以確保他們綜合素質的不斷發展。
三、 合作學習探究,提升質疑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要想將其高效地運用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能,教師需要對此進行深入仔細地研究與思考。教學實踐表明,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小組為單位的教學方式,旨在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討論與思考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質疑能力。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合理運用這種教學模式,在傳授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善于學生質疑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師創設開放性的課堂,既要注重教師的教,又要強調學生的學,即新課程標準下所強調的“雙向教學活動”。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時,應當將課堂重新歸還學生,讓其自由討論與思考中去分析問題、掌握新知,并對感到困惑的知識點進行質疑與討論,讓其在不斷解疑釋惑的過程中培養與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與質疑能力,在長期的熏陶與訓練中,實現學習成績的提高。例如,在教學《春》一課時,教師就可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其分別從主題內容、語句賞析以及寫作技巧進行辨析,讓其在不斷解惑釋疑的過程中獲得新知,實現自我價值。
小結總而言之,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已被各個學科段的教師運用到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想要運用這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應當充分了解學生學習特點對其合理公平分組,并建立小組學習目標,讓其能夠分工合作,同時,還要善于創設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讓其能夠主動參與其中,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袁秀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D].山東師范大學,2015.
[2] 周方.初中語文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
[3] 高曉芝.合作學習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施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
[4] 殷靜茹.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小組合作學習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