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萍
[摘要]通過對中西方文化的特點分析中西方體育文化的特點,尋求中西方體育文化的差異,在這種差異背景下剖析中國網球運動發展的文化因素,及其中國網球文化發形成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得出結論:弘揚、發展體育文化,要中西合璧,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新時期建立更加健全的體育文化制度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中西方文化;體育文化;網球運動;網球文化
一、中西方體育文化的特征
(一)中國傳統文化及體育文化的主要特點
中國傳統體育文化起源于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特色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夾雜著紛繁復雜的中國民俗文化和倫理價值觀念,具有很大的封閉性和內向性,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追求天人合一,順應自然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表現出對人的力量與勇氣的推崇和贊美。
2.濃厚的道德色彩。中國傳統體育是道德教化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道德修養水平的高低成為評價中國傳統體育文化中體育活動參加者水平的根本標準。
3.內外兼修,身心并重的體育價值觀。中國傳統文化注重身體與精神的高度統一,和諧發展,這與中華民族的祖先時代生活的社會環境有關,自給自足、穩定、和平、與世無爭等生活方式導致了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帶有濃厚的修身養性特點。
4.與傳統文化高度吻合的體育形態。中國傳統體育中絕不是單純的技巧性活動,它還承載了倫理、政治、教育等多重意義,系統完善的禮儀規范使其多重價值得以充分的實現。
(二)西方文化及體育文化的主要特點
西方體育文化源于古希臘、羅馬的西歐文化,歐洲民族的巨大災難最鮮明的特征是具有強烈的宗教色彩,思維活躍、有強烈征服欲、沖動好斗且具有很重的宗教意識。因此,西方競技體育文化從一開始就具有競爭性、功利性的特點。西方體育文化是以現代奧林匹克為代表的一種文化形態,它是歐洲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產物,它隨著西方大工業和市場經濟體制的產生發展而逐漸成熟起來。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各種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也日益增多。
二、中西方體育文化差異
受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影響,中西方體育文化理念、表現形式、價值導向和統一性認識等方面都表現出差異。具體如下:
(一)精神內涵的差異。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它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倫理精神,更注重人的道德修養。而西方體育文化受基督教文化的影響,它是一種“超越精神”,映射到體育上就變成一種自由、不斷征服的超越精神,這為后來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奠定了基礎。
(二)文化理念的差異。中國文化重視精神建設,而忽略了對身體的建設,形成了“重文輕武”的觀念。而西方人眼里,力與健才是判斷美與善的標準,就構成了西方體育文化的文化導向是對力的崇拜和對肉體的贊美。
(三)價值取向的差異。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在價值上表現出“中庸”之道。試圖通過養生,使人體與自然合二為一,融為一體,汲取日月精華,天地靈氣,而達到調養身心,促進健康的目的。而西方體育價值取向上則趨向對人體外形的稱頌,肌肉的健美,體格的健壯是其追求的目標。
(四)表現形式的差異。中國傳統體育項目一般沒有嚴格規則的限制,而是通過講求套路、功法、注重休閑、養生。而競爭恰恰是西方體育運動的靈魂,超越自然是他們的目標。所以西方大多數體育項目都對規則、場地、器材做出嚴格的規定,注重對人體解剖結構和生理機能結構的研究,逐漸形成了一套較為獨立的、科學的、規范的體育理論體系。
三、中國網球運動及網球文化現狀
二十世紀中后期,中國網球尤其是中國女子網球水平得到迅速發展,取得不俗的成績:李婷、孫甜甜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在勇奪雙打冠軍;鄭潔、晏紫在2005、2006年的四大滿貫賽中,又獲得了溫網和澳網冠軍;2010年李娜、整潔又雙雙進入澳網四強,2011年,李娜澳網亞軍,法網冠軍;2013年WrA年終總決賽女單亞軍,2014年澳網冠軍;彭帥、謝淑薇組成的海峽組合也取得了大滿貫冠軍,年終總決賽等多個比賽的冠軍,世界排名一度達到世界第一的好成績等等。李娜創造了亞洲女子網球的記錄,單打世界排名達到了世界第二位。此外,中國還積極申辦自己的網球賽事,如中國網球公開賽,上海大師賽,深圳公開賽,武漢公開賽等,賽事級別不斷提高,賽事規模和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吸引世界級的網球運動員前來參賽。但是,中國網球競技水平整體偏低尤其是男子網球、群眾基礎差和觀眾素養差等問題也比較突出。從文化的角度上看,中國民族體育文中庸、和諧等特點,所以中國運動員就表現的相對比較內斂,在運動場上沒有表現出侵略性和自信心。中國觀眾對網球禮儀的理解等方面也存在不足。
四、中西方體育文化差異對中國網球文化形成的影響
(一)中庸之道不利于運動員對比賽勝利的渴望。中國傳統文化就是中庸之道,在這種文化背景下的,中國網球文化也呈現出較低的求勝欲望,這就造成很多運動員很容易安于現狀,少了體育運動的血性,也與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相違背,這很大程度上制約運動員訓練的積極性和比賽場上對勝利的渴望和拼搏精神。
(二)重文輕武的觀念限制著體育和網球運動的發展。中國傳統文化重文輕武,體育運動被儒家視為“玩物喪志”的雜耍,劇烈的體育文化為世人所不屑,結果使一些傳統的體育運動項目淪為宮廷宴會上的表演娛樂節目,失去了體育運動的本意。對項目的發展和人才的選拔極為不利,極差的社會群眾基礎也就限制了網球運動的普及和網球文化在中國的發展。
(三)封建倫理道德觀念對網球文化價值導向的影響。受中國傳統體育文化觀念的影響,其在價值上表現出中庸、中和的價值原則。在整個體育過程中,強調“養生化”的價值主線和“意念”、“境界”對生命的價值。而不刻意追求外在的負荷與強度和肌肉的收縮方式。而網球恰恰是一項需要運動員獨立思維和獨立行為能力的一種運動項目,這種扼殺了人們在網球運動中的進取精神和競爭意識。
(四)封閉的思想對前期網球培養體制的影響。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網球隊的培養模式中,國內最普遍的還是,走業余體校、專業隊、國家隊這條路徑。這種“舉國體制”,一方面給運動員提供了訓練環境和一定的參考機會,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也上限制了運動員的發展,運動員得不到最先進的網球理念,得不到更多的參賽機會,所以也就很難取得好成績。直到2008年,國家網球運動管理中心開始與彭帥、李娜、晏紫、鄭潔簽訂的“單飛協議”,從此開啟了中國網球“單飛”模式,也正是這種“著眼未來、大膽創新、特事特辦、激發活力、各方共贏”的模式才使她們在職業網壇制定合適自己的訓練方案,組建新的團隊,實現了中國網球在大滿貫賽事上的突破。
(五)項目發展相對滯后對網球禮儀和觀眾素養的影響。網球與高爾夫球、保齡球、臺球并稱為四大“紳士運動”,它除了賽場上的網球規則之外,還有很多約定成熟的禮儀。但是在中國網球比賽現場,觀眾隨意走動、大聲喧嘩現象時常發生,鼓掌的時機也不太恰當,這樣很大程度上制約著運動員的專注力,對運動員的發揮產生不利的影響,所以在很多的中國網球賽事中,許多運動隊員都對中國觀眾的行向才裁判提出了抗議。近年來,中國網球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中國網球賽事不斷增多,中國觀眾可以足不出戶在家門口欣賞到高級別的網球盛宴,但是觀眾的網球素養和對網球禮儀的理解還有待提高。
五、總結
無論是西方體育文化還是中國體育文化都各自的精髓所在,也有其發展的內部規律。所以我們發展體育事業,即不能刻板死守傳統而自我封閉,也不能盲目崇拜西方體育文化而貶低自己妄自菲薄。研究制定具有自己文化特性又緊跟社會發展并結合項目特點的體育文化體系才是關鍵所在,它既要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和有益的經驗,又能適應中國特色的體育文化和運動員、項目特點,才能有利于體育的長效發展。而網球運動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只有充分理解網球文化的內涵,將其與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優化與整合,才能實現網球文化在中國的本土化,推動網球運動在我國的發展,提升全民的網球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