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明
摘要:小學階段是為學生知識及身心奠定基礎的重要時期,對于學生后續的成長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師生之間的互動是否良好,與教學過程的實效性有著密切關聯。主要針對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的建設進行分析,作為理論依據,推動教學改革。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組合作;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1-0071-01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互動教學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模式,小學語文教師應當不斷探索課堂互動的實施途徑,從而充分培養學生對語文的積極性,不斷提升教學效率。但是,在我國目前大多數小學語文教育中,師生互動的開展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我們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1.正確對學生進行引導與激勵
充分利用引導激勵機制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1)教師要努力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造更多看書、回答問題的機會。(2)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提出問題,并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使學生獨立思考,努力積極的探索,利用所掌握的知識解決遇到的難題。教師也可以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如圖畫再現、語言描述等,使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語文教學活動中。例如:在講解《美麗的丹頂鶴》文章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搜集大量關于丹頂鶴的圖片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這樣一來,便使學生獲得關于丹頂鶴冬季在遷徙中數量多且歌聲嘹亮等的認識。(3)教師要關愛每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尤其是對于差等生來說,教師要給予更多的幫助和關懷,創造更多適合差等生學習的機會,從而幫助他們樹立學習語文的自信心。
2.確立有利于互動的課堂觀念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普遍存在著教學觀念落后的現象,教師對于教學實踐的領悟并不夠深刻,教學觀念有些不成熟,阻礙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高。為此,教師必須要確定好有利于互動的課堂觀念。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鄭成功》是一篇愛國主義色彩濃厚的文章,里面帶著對于鄭成功的欽佩之情,也帶著些許的傷感色彩,文章主要是贊美了英雄人物的偉大。對于學生而言,要想理解這篇文章并不太困難。課文的語言十分簡單和質樸,文章表達的思想卻并不簡單,質樸語言的背后是愛國主義的大道理。因此,教師應當積極與學生開展互動,"通過學習這篇文章,你認為鄭成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通過鄭成功的事跡,你認為自己能為祖國做些什么呢?"通過這樣的教學互動,學生能夠培養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并樹立起正確的愛國主義價值觀。
3.巧妙進行提問
提問是一個很有技術性的方法,你提我答基本就是形式,有效的提問是要引起學生的興趣,帶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夠讓學生主動思考,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可以把教材中的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設置一些情景提問,營造一個學生熟悉的氛圍,讓學生想要發表自己的意見。例如在《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放映一些小興安嶺的照片,對學生說:今天老師帶領大家去一個美麗的地方旅游,在開始之前,誰來講講自己都去過哪些地方旅游呢?學生會大聲地說出北京故宮、鳥巢等地方,還會把景點說得繪聲繪色。教師再發言:大家去過那么多地方啊,今天老師帶領大家來一場靜態旅游,我們根據課本來一步一步地欣賞小興安嶺的美麗圖片。一堂課下來,教師與學生根據課本與圖片對小興安嶺展開了積極的探討,學生自然而然地參與到教學中,這樣既帶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能讓學生集中注意力。
4.有效運用小組合作學習
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是實現生生互動的重要途徑。語文教學實踐表明,要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教師要盡量做到根據性別比例、興趣傾向、學習水準、交往技能、守紀情況等合理搭配,分成學習小組,每組成員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而且各組之間必須大體持平,根據每個人的特長進行不同的分工,讓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都有事可做,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人人都成為小組學習的主人,并定期交換成員分工。要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合作學習的基本技能,教給討論的一些方法,培養學生掌握傾聽、質疑、思考、表達等技巧。小組討論時,教師要深入各組內,參與學生的合作學習,從中發現學生思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指導學生相互討論、交流的方法。因此教師要選擇具有思考性或開放性,僅憑個人的力量難以考慮周全,須發揮小組集體智慧的問題讓學生合作學習。
5.提升教師自身素質
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教師,教師應該深刻理解師生互動的內涵,并且有自己的見解。切忌功利化,只做表面功夫。教師應該注意不同孩子的情緒,多多鼓勵學習能力差的孩子回答問題。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明確一點:我們是教師而不是教書匠。教師是以教書育人為目的;教書匠則是一種職業,教師若把自己當成一名教書匠,其所做的便有可能只是作秀。比如在公開課上只請成績好的回答問題,在平常的課堂上也只是和表現好的學生互動而忽視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同時,作為一名新時代的語文教師,應該轉變自身觀念,明確自己在教學活動中地位,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最后,教師需要本著開發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為主,建構屬于自己風格的評價體系,切忌從眾化。
總之,加強課堂互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我國基礎教育現代化的必經之路。小學教師更要肩負起身上的重擔,努力打破傳統的互動模式,創新師生互動格局,拉近師生關系,讓語文真正走進每個學生的心里。
參考文獻:
[1] 盧云.淺談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J].才智,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