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社會發展要求的是高校培養復合型人才,而在大學英語的教學改革當中,實用性是首當其沖的重點,對于翻譯教學的指導意義也是十分重大。基于ESP教學理論的高校公共英語翻譯教學研究在當下開展更是具有十分意義的。
關鍵詞:ESP理論 大學英語 翻譯教學
當今高校對學生的培養是綜合性的,要按照市場供需平衡理論指導來培養綜合性的人才,因此大學英語的教學就不能只局限于傳統的英語課堂教授,尤其是對英語翻譯教學,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理論正是應該在這個時候被引入更適應高校公共英語課翻譯教學,本文正是基于此來進行研究探索。
一、研究進展情況
(一)研究工作展開
1. 2016. 6-2017.01 調查問卷設計及課程前期分析準備階段,翻譯教學研究實驗階段1。2016年9月,項目主持人對所受課班級進行翻譯摸底考試,專業分別為大一機械、測控技術與儀器、光電信息與工程,和大三的物流專業和電子商務專業。并且進行問卷點差得出同學們對于英語學習的重點在什么方面,對于大三同學來說他們更加重視翻譯的重要性,大一的同學更重視聽力和口語,要注意聯系他們所學專業提高他們對翻譯的重視程度。
本研究由于有課時的問題,所以翻譯教學只能穿插在正常課堂進行。對于經濟管理專業來說,其所能應用的英語翻譯這就是一種特殊用途英語(ESP),屬于應用語言學研究領域。在課堂上安排同學們就他們所學專業做相關的ppt進行專業英語的presentation,同學們在收集材料和制作ppt的過程當中會接觸很多的專業英語即我們所強調的特殊目的英語素材。
因為它受到語言學和其他學科的綜合影響,可以說是一門以語言為主,吸收了其他學科研究方法的綜合翻譯。翻譯教學必須調查分析學習者在目標情境下要使用到的語言。本項目是將公共外語翻譯教學放在ESP理論背景下提出來的,那就需要在ESP的背景下去了解,對其研究也要遵循ESP的理論依據。從ESP理論來看,英語翻譯教學需要的是特色鮮明的英語教學方式,因此ESP提出的需求分析方法為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提供了思考框架。需求分析法為ESP課程設置提供了一個相關而可行的分析框架。
2. 2016年12月和2017年4月在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同學開展ESP教學分別又對兩個年級的同學進行了不同的測試。大三同學除了教授的電子商務和物流專業同學之外又加上金融和財會專業進行同專業的同文本翻譯,限定時間在課堂進行,并將材料進行對比,那么在注重特殊目的英語教學的電子商務和物流專業同學翻譯文本中,可以看出用詞和句子的明顯進步優勢。大一的新生就按照老師提出的要求自己找文本進行翻譯:相關專業的廣告(漢譯英),專業相關產品說明書(英譯漢)各200字,進行文本練習,還是存在很多問題。
ESP需求分析法可細分為三種不同角度的方法。首先是目標情景分析法,從課程規劃者的宏觀視角分析一個我們或經管專業有關行業對ESP的需求;其次是情境分析法,教師要著眼于學生來探析了解他們對英語的態度、經歷和要求對英語學習的影響;最后是現狀情境分析,這要求教師著眼于學生的當前語言水平,知曉他們的學習障礙和差距,以此進行教材選擇,課程及課堂設計。ESP的課程教學在語言技能的習得上可以有局限性或者針對性,可以根據學習者的特定需求只訓練某一種技能,比如在經管和電子通信專業英語中側重翻譯和口語。而且ESP框架在教學上有很大的靈活性就是說可以不按照事先規定的教學法組織教學。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研究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是由于教師教授的學生專業不同,如要開展ESP即特殊目的英語的教學就要求教師們要針對每個不同專業同學找不同的文本資料進行講解,備課量還是挺大的,而且還存在英語教師在介紹相關專業的詞匯時需要查閱大量資料才能獲得準確的意思,這項研究對學生和教師都是有所的提高的。且本項目擬解決現今學生的專業目的英語翻譯生疏的問題。以ESP理論為依據對同學進行有針對性的翻譯訓練。
三、教學方法
在以學習者為中心和以學習過程為中心中達到平衡。以語言為中心的教學忽視學生需求,忽視學習機理,其效度極為有限。而以學習者為中心看似考慮學生需求,然而其主觀需求考慮到了不等于就能學好語言,因為大量的客觀數據需要考慮。所以,最好的教學方法是以學習過程為中心,調查學習者的各方面需求和學習機制來安排教材、選擇教法。
1.項目教學法:學生教師共同參與。教師引導,學生主體,使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在大學英語課堂上,學生要身臨其境的來學習專業英語翻譯,包括做與專業相關的英語廣告翻譯、英語說明書翻譯和信函翻譯等。
2.采取支架式教學、拋錨式教學和隨機式教學:幫助學生往更高目標前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索。學習者可以隨意通過不同途徑和方式進入同樣的教學內容學習,從而獲得對同一事物問題的認識理解。
3.行動導向法:將學生分組,進行翻譯練習,比如對經管專業物流英語中的倉儲與運輸,客戶服務等各個不同部分的應用詞匯進行歸納總結及翻譯應用。
4.采用信息技術輔助及任務教學法對翻譯教學給予輔助幫助。而且ESP框架在教學上有很大的靈活性就是說可以不按照事先規定的教學法組織教學。
參考文獻:
[1]蔡基剛.ESP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展方向[J].外語界,2004,(02).
[2]嚴明.大學專門用途英語(ESP)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09.
[3]王文豹.我國ESP語用翻譯研究現狀的分析與思考[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3,(02).
[4]劉宓慶.翻譯教學:實務與理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3.
(本論文是由作者主持的沈陽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外語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論文,項目名稱《ESP理論指導下的高校公共英語課翻譯教學研究探索》;作者簡介:高路,碩士,沈陽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