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林妹
【摘 要】本文以當前高校教學方式信息化趨勢為研究背景,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研究方法,對省內150名高校英語教師進行調研,通過對接受測試的教師的知識結構,信息技術素養和自主專業發展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和討論,解析信息化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師自助教學能力的現狀。
【關鍵詞】信息化;大學英語;自主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30-0137-02
2010年,國家將教育信息化進程劃為重點項目,要求予以高度重視信息與教育發展之間的重要聯系。教育部在第二年明確闡述了高校教學信息化的發展方針,即通過高度信息化的高等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由此本文對處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的高校英語教師通過問卷的方式進行研究測試,調查高校英語教師自主教學能力是否能有效適應當前信息化環境,同時調查影響教師進行教學,配合信息化環境的問題,并進行分析判斷,最終得出結論。
一、高校英語教師在信息化條件下的自主教學能力
(一)教師能力構成維度。在信息化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能力構成分為能力構成維度,組織協調維度和教學能力維度。本研究基于國外原有的教師教學能力模型基礎,添加了信息化環境內的理念,構建了當代大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模型。自主教學維度的構成分為三大維度,這三個維度互相獨立,又彼此有聯系:自主教學維度可分為教學理念、教學組織、監控和反思、教學評估四部分;組織協調維度分為內、外部協調能力;能力構成維度則可分解為信息技術素養、知識結構、自主專業發展三個部分。本文主要針對能力構成維度中影響教師自主教學能力的因素進行深入分析,并由此得到測試數據進行整理分析。
(二)教師素養要求。在信息化教學環境下的教師技術素養主要體現在整合網絡資源,并和教學相結合。同時,充分融合師生的自主性,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除此之外,教師需要根據具體的文化環境和實際的教學情況,將自身的教學自主概念合理結合,將信息技術和大學英語課程相整合,準確把握信息化的特定內涵以及教學核心。
二、研究任務
(一)研究課題。一是教師在信息化環境下的能力構成維度。二是影響大學英語教師能力構成維度的主要因素
(二)研究對象。試卷針對省內十所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師作為受試對象,這十所高校主要集中在本省兩座中心城市,信息化的硬件條件基本相同。
(三)研究方式。研究以問卷調查方式,調研信息化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能力構成維度現狀,參考相關文獻中的問卷形式加以信息技術中的部分重要參數編制。
(四)研究過程。在2018年2月15日到2018年3月19日期間,研究者先后對不同學校、不同職稱的英語教師95人進行問卷發放與收集,共計86份問卷回收。隨后將數據整理編碼,使用spss對此輪試驗測試的數據進行信度分析,得到隆巴赫系數0.91,證明試測中問卷數據的可信度較高,各項目系數的穩定性皆較高,此問卷可信度達到發放標準。2018年5月期間,共發放測試問卷194份,其中共計回收172份,有效150份。
三、研究結果
(一)教師性別與能力構成維度之間的分析。這方面分析主要考察教師性別與能力構成維度之間的聯系。假設性別對知識結構影響不顯著,相關系數為-0.041,顯著性為0.324>p(p=0.05),由此得出:性別對知識結構無明顯影響;再假設性別對信息技術素養無明顯影響,相關系數為0.577,顯著性為0.048
p,由此得到結論:教師性別對知識結構影響微弱。從而得出,男女教師在知識結構方面沒有明顯區別,但男性教師在技術素養方面略勝過女性。女性教師則在對專業的未來規劃能力上比男性稍強,屬于正常誤差范疇。
(二)教師年齡與能力構成維度之間的分析。這方面分析主要探究不同年齡階層的教師對順應信息化的教學環境的影響,和是否能不斷更新已有的教學方法與策略的分析重點。首先假設年齡對知識結構的影響不顯著,相關系數為0.610,顯著性為0.048
p,所以由此得出:教師年齡對自主專業發展的影響偏顯著。在調查結果中也得到,教師的知識結構水平隨著教師年齡的增長而更加優秀,但50歲以上的教師在信息技術素養方面并不如其他教師。而30-50歲年齡段的教師在自主專業發展方面要優于其他年齡段,由于這個年齡段的教師普遍壓力較大,所以對于未來的規劃會思考更頻繁更積極。與這個年齡段的老師在其他方面的優勢較為吻合。
(三)教師學校類別與能力構成維度的分析。這方面分析主要考察高校教師的能力構成與所在學校的等級類別或其他壓力的關系,以及是否會對其產生影響。首先假設學校類別對知識結構沒有明顯的影響,相關系數為0.677,顯著性為0.038
p,所以由此得出:學校類別對信息技術素養的影響基本可以忽略;最后假設學校類別針對自主專業發展影響不顯著,相關系數為0.596,顯著性為0.047
(四)教師學歷與能力構成維度的分析。此子域主要研究學歷和能力構成維度的聯系。假設學歷對知識結構影響不顯著,相關系數為0.634,顯著性為0.036
p,由此得出:學歷對信息技術素養沒有影響。最后假設學歷對自主專業發展影響不顯著,相關系數為0.576,顯著性為0.054>p,由此得出:學歷對知識結構有一定影響。測試的數據中也體現出,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比相對低學歷的教師眼界更加開闊,知識儲備也更加充足,且對自身和自身相關的專業發展規劃明確。
(五)教師使用計算機教學能力與能力構成維度的分析。此子域直接反映了利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的能力和教師自主教學能力之間的關系。在調查問卷的數據中,使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的熟練程度越高,教師的技術就越強,但在知識結構和自主專業發展中,計算機輔助教學熟練程度高的教師并沒有展現出特征優勢。
四、結果討論
根據上述數據顯示,受試教師的自主教學能力水平無法在信息化環境下滿足對當前教師的新要求。主要問題在于:第一,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環境所要求的三要素融合的能力較為欠缺,自身知識結構亟待完善;第二,教師對網絡資源的整理歸納能力不足;第三,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理念依然沒有和信息化環境相融合。不論從技術層次還是交互層次,信息化都是相對傳統教學方式更輕松,更無限制,更開放,更適合帶動時代成為主導力量的一條道路,因此當前的高校英語教師需要借助計算機網絡技術,將教學內容通過網絡模式帶動課堂教學的新理念,同時應真正認識到信息化的網絡教學模式擁有的各種特性與常規教學方式不同,但又有融會貫通之處,要接受這種新的教學交互方式,并將其和傳統教學方式相融合,完善自身在新環境下的教育體系,改變單一教學形式。
參考文獻:
[1]馮欣.“學生為主題與教師為主導”的英語教學思辨能力發展深究[J].外語教學,2015(4).
[2]司炳月.信息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師自主教學能力實證研究[J].外語教學,2016(7).
[3]章木林,宋紅波.信息技術環境下外語教師自主能力探究[J].教育評論,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