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福君
摘 要:對于高等職業院校來說,其教學工作的開展應該結合學校自身的特點。作為高等職業院校來講,應該以為社會培養技術人才作為己任,所以其他教學工作也應該以此為中心展開。體育課程也是高職院校課程體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需要我們首先明確課程性質和目標,進而以此為依據,促進課程內容的改革,一方面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另外也會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課程體系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本文首先簡要介紹了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之后結合實際情況探討了一些課程改革的對策,希望可以給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
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其已經處于在校教育的最后時期,在這個階段的體育教育應該教給學生實用性體育的基本內容,進而實現學生增強體質的需求,提高體育素養。從另一方面來看,也應該重視體育鍛煉的內容和學生未來從事的工作有所關聯,這樣才能給學生的實際就業和工作提供更大的推動力。所以總結起來,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應該重視學生的終身鍛煉能力和保健能力的培養,這樣才能不斷改善學生的心態,讓學生更好地適應走向社會以后的競爭,只有學生具備足夠的體質基礎才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競爭。
1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1 專業特色不突出
總體上來說,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工作中明顯存在著一些問題,最為明顯的就是特色化程度嚴重不足。根據相關調查統計,我們發現在高職院校的體育運動當中,最常見的三個項目是基礎達標、球類運動以及武術運動。但是就學校的特點上來看,高職院校本身也有很強的特點,其培養的學生是高素質技術人才為主的,所以這也就給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教師不僅需要重視學生的健康情況,還應該為學生培養專門的技能,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適應性。距離來說,機械、開采和機電等專業本身以體力勞動為主,并且工作強度和工作壓力往往較大,在這種條件之下,高溫和噪音都是非常常見的干擾因素,很容易給人造成一定影響,長此以往會導致免疫力低下等問題,對這部分學生的訓練應該以變姿練習和適應性訓練為主;設計、計算機和酒店管理等專業的學生其未來的工作會以腦力勞動為主,需要手指靈活、精神集中,但是在長期工作中由于保持單一坐姿,經常會導致人的腰椎、頸椎等部位受到影響,所以需要進行協調性方面的訓練。協調性訓練的內容包括乒乓球、跳繩等等。
1.2 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不足
就分類來說,體育課程本身是公共必須課的一種,其每周課時大約為兩個小時,如果收到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例如天氣條件和場地條件等等,在這種情況下甚至都無法保證標準課時的教學。除此之外,體育教學的教學方法如果選擇不當、管理松懈的話,會導致很多學生將體育課和體活課等同起來,缺課問題十分嚴重,學生參與度受到了嚴重影響,這會給教學效果待來嚴重影響。
1.3 師資隊伍不夠完善
很多教師片面重視體育技能的教學,這是由于教師沒有擺正課程的定位,同時也不重視心理的教育。近年來隨著教育制度和教學理念的改革,教師們也越來越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但也存在著一定的矯枉過正的情況,很多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對于體育的鍛煉、健康水平的提高都有所松懈,很多項目學生不感興趣,例如中長跑、跳遠等等都直接放棄,課堂上讓學生自由活動,這也違背了體育課程的目標。
2 關于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方案探討
2.1 明確課程定位
其實在高職階段的體育教學工作中,應該重視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僅要為學生培養最夠的鍛煉興趣,還要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給其實際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體育鍛煉來讓學生的體魄有所增強。在教學方法上也應該以啟發式和自助式為主,將課堂教學和課外鍛煉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想從根本上形成新穎的教學理念。
2.2 明確培養目標
(1)關于能力層面
在能力層面的目標是讓學生通過運動來掌握一定的運動方法和運動技能,并且通過課堂管理來讓學生學會基本的群體活動管理方法和組織方法。同時也應該結合學生未來從事的職業來確定身體素質的基本要求,讓學生通過適當的體育鍛煉來提高適應性。
(2)關于知識層面
讓學生掌握評價自身身體素質的方式,進而形成較好的生活習慣;同時能夠在日常鍛煉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形成足夠的體能,并且能夠結合自身的職業需要來開展體育鍛煉,提高工作效率。
(3)素質層面
掌握職業所需體能鍛煉的大體方法,并且從多個方面提高身體素質,例如速度、力量、柔韌性等等,并且讓學生培養出足夠的合作精神,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
2.3 優化高職院校體育教師隊伍
學校應多渠道提供教師進修機會,適當調整教師評價體系,促進高職院校體育教師教學水平、學術水平和整體素質的提高。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師隊伍建設中,可通過各種方式(如:專家講座、體育教師暑期學校、定期大討論、師生座談等)轉變教師思想觀念,從培養高素質的實用型技術人才角度出發,使教師對課程有全面系統的認識,能準確理解和把握課程教學的精髓。另外,在進行教師績效考核時,可把教師的教學、科研、人文素養等方面通過分值比例量化表現。
2.4 加強學生管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提高體育課程教學質量
(1)制定體育課程要求,嚴格按要求管理學生。根據《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等法規性文件要求,體育課程未修滿規定學時不能畢業,只能作為肆業處理,只有在新學年補滿必修學時后,方可補辦畢業證書。體育課程缺課(請假、曠課)累計達1/3總課時者,為不及格必須重修。用嚴格的制度來督促學生進行自我管理。
(2)整合學校各種體育資源,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主動性。為實現體育課程教學目標,采用課堂教學與課外自主鍛煉有機結合,充分利用學校先進資源,在課余時間向學生全面開放各項場館,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鍛煉的時間和方式。
3 結束語
經過前文總結,我們不難發現,當前階段我國的就業壓力和工作壓力都在不斷增大,這樣一來,就需要人們具有更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狀態,在這種背景下,自然需要人們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同時體育鍛煉帶來的身體素質也是非常重要的。作為高職院校來講,其開展的體育課程改革也應該圍繞著自身的職業教育展開,課程的設置和教學的開展應該以崗位的能力要求作為基礎,學生的社會適應力,這樣才能不斷提高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效果。本文首先探討了當前階段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現狀,之后說明了一些可行的改革對策,希望可以給相關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毛劍楊.基于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與實踐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6(25).
[2]劉飛.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與發展研究[J].高教學刊,2016(8):131-132.
[3]張杰.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成績考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體育科技,2016,37(3):159-160.
[4]陳靜,梁春生.基于北方環境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設置改革研究[J].體育時空,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