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明
摘 要:云計算時代,“云課堂”讓城區新校突破發展限制,搭建了交流平臺,作為一個橋梁,拓寬了小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道路。教師通過“云課堂”發展自己專業的各方面能力,學生通過“云課堂”使得學習效率提高,眼界更為寬闊。主要討論“云課堂”如何促進城區新校小學英語教師專業的發展,并結合教學案例與自己的思考,探討小學英語教師如何運用“云課堂”。
關鍵詞:城區新校;云課堂;小學英語;教師專業
我校地處城區,屬于新開發樓盤的學區房,從教五年以內的新教師多,“云課堂”充分彌補了優秀教師資源分布不平均的劣勢,實現福州市或者倉山區內的名師資源共享,讓城區新校的老教師有所得,新師在專業上也有所成長。
一、城區新校小學英語教師專業的發展的新要求
自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我國從小學三年級開始開設英語課程,城市人口的增多,新建校的急劇增加,導致小學英語教師隊伍迅速擴大,小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問題得到關注。根據英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小學英語學科的特性,小學英語教師的應然專業結構包括專業情意、專業知識、專業能力三個方面。
對于福州市目前小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調查發現:(1)小學英語教師在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及專業發展的總水平上不高,發展極不平衡。(2)以女性為主,十年以內的新師較多,職稱和學歷較低的教師還是存在,其中城區新校密集地區教師普遍專業發展總水平不高而且發展速度慢。
因此,我建議采取以下策略促進城區新校小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1)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要注重教師專業發展的培訓,創造改善城區新校教師發展的環境,改善小學英語教師培訓模式,在繁忙的一線教學工作中,合理利用時間,提高教研效率。(2)堅持更新專業知識,教科研協同發展。當今社會,以“班班通”工程建設,教育云服務平臺構建為代表的新一輪信息化建設將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推向新的發展階段。
二、“云課堂”促進城區新校小學英語教師專業的發展的方法
所謂“云課堂”,是一類面向教育和培訓行業的互聯網服務。使用機構僅僅通過租用網絡互動直播技術服務的方式,就可以實現面向全國的高質量的網絡同步和異步教學及培訓,是一種真正完全突破時空限制的全方位互動性學習模式。教學一線的教師已經習慣于由書本、電腦、黑板和白板所組成的課堂,由于課程資源需要跨越空間和時間的整合,“云課堂”的出現又一次影響了我們的教學生活。
1.搭建信息橋梁,優化資源共享
從2017年底,我校引進“云課堂”,覆蓋全校48個班級,2400名學生。我校英語組選擇三年級四個班級作為實驗班級,先后開展了兩場大型活動,多次班級之間的云課堂互動。其中我校江老師執教的Christmas一課與同區林浦小學的四年級學生同步直播,實現了我校的優秀教師資源、教學資源與同區其他學校共享,打破傳統的集中講座式的教研,把傳統的寫聽課筆記改為寫上課心得,這份心得包括上課的技巧、觀察實錄、學生表現分析、課堂練習查看與解析,當場了解學生的知識薄弱點,使問題能夠得到針對性的講解。
2.教師各用所長,促進教學相長
下面就從“云課堂”如何促進一節優質英語課的產生,來看看“云課堂”怎樣促進城區新校小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一個完整的課堂包括很多個細節,教師要成功地把控每一個教學環節。
(1)備課環節。2018年3月9日,英語組全體老師集體備課由江老師執教的Christmas,根據英語組教師的特長,將課程的熱身、新課導入、新詞新句型、鞏固游戲環節分給不同的教師設計,最后由江老師和有經驗的陳老師負責整合和優化這節課的各個環節。
(2)上課環節。結合云課堂的強大視頻互動功能。考慮到實驗班級的學生都是三年級的同學,顛覆了唱兒歌、讀上一節課單詞的傳統復習方法,我們試著將課堂的復習環節從游戲開始。2018年3月16日,陳老師執教的Unit 3 Food Part A讓2個實驗班級同時開始搶答所學過的水果,學生感受到自己的表現是代表班級的,極大地提高了積極性,也讓另一個班級的新教師親身體驗如何組織游戲,了解自己班級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爭取了更多的時間關注水果類型詞匯掌握不扎實的學生。
(3)課后延伸。通過“云課堂”,學生和教師可以很方便地在線交流,移動設備的便捷使用,使隨時隨地地存儲資料,開展學習成為現實。2018年暑假,我校分中年段和高年段開設了10節的“云課堂”互動英語課堂,讓學生的英語學習延伸到課堂以外,也讓老師從中整合課外教學資源以補充課內教學資源,讓教師發現不同年齡層次的英語學習方法,更好地利用假期積累備課素材和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戴水姣.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1.
[2]祝智庭,楊志和.云技術給中國教育信息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J].中國電話教育,2012(10):41.
[3]韓愛學.云課堂:學校發展的必然選擇[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5):79-80.
注:本文系福州市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云課堂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促教帶學有效性的研究”(2017年立項,課題編號FZDJ 2017B10)主要研究成果之一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