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明
摘 要:練習是小學數學課堂的重點環節,能夠幫助學生溫故知新,鞏固所學內容。“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也是當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發揮學習積極性的重要途徑。針對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練習課中的運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小學數學;練習課;運用
練習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環節,科學的練習環節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內容,鍛煉他們的解題能力,做到活學活用。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傳統小學數學練習活動枯燥乏味,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有限,練習的效果也不甚理想,科學的小學數學練習要嚴格遵循生活性、開放性的特征,不僅要注重學生解題技能的鍛煉,還要鍛煉他們的創新思維。而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能夠讓數學練習課堂變得豐富、趣味,能提高練習的質量和效果。
一、小學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價值
在小學數學中,“教”“學”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教師屬于組織、領導、管理的角色,學生能不能更好地吸收所學知識,關鍵在于教學方式是否得當。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在小學階段的教育價值和作用已經得到了認可,在小組成員的合作互動下,讓數學練習活動變得趣味、生動,讓學生更加易于接受,也給練習互動的開展帶來新的渠道。將小組合作學習應用在數學練習中,讓復雜的練習題分配至每一個小組成員身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發揮出合作的成效,豐富了小學數學練習模式。
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練習課中的運用
1.制定明確的學習目的
任何學習活動的開展都要制定明確的目的,小組合作學習也不例外,要發揮出小組合作學習在練習環節的作用和價值,需要針對不同的練習內容來制定明確的學習目的。練習的選擇要做到精簡,有一定的難度,不能過于簡單,太簡單的題目,學生的探究、合作也就沒有意義了。在確定好練習題之后,要讓學生知曉本次練習的目的,需要掌握什么樣的知識,讓每一個小組成員,都要明確目的,再開展合作和探究。“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正是這樣的道理,做好準備工作,能夠將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和價值發揮至最大化。
2.對小組成員作出科學搭配
小組成員的搭配至關重要,教師要了解各個學生的能力特點、個性差異、基礎學習水平,對學生的性格、習慣、能力進行詳細判斷,成員人數的安排以4~6人為宜,小組成員搭配要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控制好小組中優生、中等生、后進生比例,指導每個學生找到自己的地位,明確自己的角色。在座位的分配上,以相鄰座位或者面對面為宜,這更有利于小組成員的分析、討論,讓每一個成員都可以在小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此外,還要定期根據小組成員的綜合表現來及時調整,保障各個小組競爭力相當。
3.發揮小組成員的主動性
與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相比,小組合作中討論法的應用能夠讓小組成員朝著統一的目標而努力。在布置好習題,確定練習的目的之后,即可指導學生帶著目標來開展合作練習。合作和自主之間,既有差別,也有顯著的關聯,合作是由不同個體的合作來開展的學習模式,自主學習則是以個體為主進行學習,兩者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一刀切”的數學練習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不能因材施教,難以使全體學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優化練習設計。在小組探究的過程中,不僅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協調、分析,還要杜絕傳統意義上由優生統籌的方式,每一個小組成員,都要發言,承擔起不同的角色,營造出民主、平等、團結的氛圍,讓每一個孩子都有發揮自我的舞臺,發揮出小組成員的主動性。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后,學生的各項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的提升,這正是我們將小組合作學習應用在數學練習課堂中的根本目的。
4.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
在小組合作學習應用完畢后,科學的評價是必不可少的,在評價方式和評價內容上,要符合小學階段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水平。在習題答案解答出來后,不需要第一時間來評價,可以先由小組成員自評、互評,最后,再由教師進行總結與分析,大家相互討論,看看易錯題在哪里,是怎么解決問題的,由全班同學一起討論,得出習題的解決方式和注意事項。
數學練習是小學教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繼續,是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的檢驗,是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小組合作學習能夠提高知識的傳授效果,鍛煉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團隊合作意識,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具有極強的實踐性,也為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提供了新的途徑,豐富了數學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郭淑紅.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運用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5(6).
[2]蔣光銀.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J].新教師,2014(6).
[3]張瑞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探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2(23).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