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蘭
摘 要:轉化語文學困生的工作一直是教育教學工作的難題,當前的學困生轉化工作陷入三大誤區:重加時加量,輕提高效率;重彌補基礎,輕發展思維;重轉化生“學”,輕改進師“教”。深入分析三大誤區,以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習效率為重點,走出轉化語文學困生工作的誤區,科學改善學困的狀態。
關鍵詞:語文學困生;轉化;誤區;重點
學困生幾乎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公認的最難啃的“骨頭”。事實上,剛剛入學的孩子本身就是參差不齊的,甚至在一年級就會慢慢有學困生的產生。許多老師都對轉化學困生做出了大量的嘗試,然而收效甚微。其實,對待學困生,我們的一般做法中存在許多誤區,才導致轉化學困生工作的艱難緩慢。
誤區一:重加時加量,輕提高效率
很多教師采取的策略是讓學困生花更多的時間去完成其無法按時完成的學習任務,甚至會占用其他非文化課的時間。在校學習的時間本就有限,如何經得起語數外老師的瓜分呢?在家庭作業這一塊,他們除了要完成和其他學生一樣的作業,可能還需要做一些家長和老師額外布置的作業。以語文為例,對于學困生,老師和家長通常會額外布置抄寫或默寫字詞的作業,這樣他們花在回家作業上的時間就更長了。
增加學習時間,增加作業量,事實上大大增加了學困生的學習負擔。這幾乎是學困生最難以接受的改造方式,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大大降低,作業的質量也很難保證,甚至無法完成作業,從而陷入更加嚴峻的局面。改造學困生就是要減輕他們學習的負擔,加時加量的做法與我們的目的背道而馳,本身就不可取。而學困生之為學困生,就是他們相對其他同學課堂效率低,學習效果差。轉化學困生,必須思考如何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而不是靠大量時間換取可能質量堪憂的作業。所以,采取增加時間加大作業量的做法,是改造學困生的誤區之一。
誤區二:重彌補基礎,輕發展思維
學困生在語文學習落后的直觀表現通常是知識基礎差,特別是在字詞課文的背誦與默寫上。有些老師相信要減輕這些學生的學習負擔,只有降低他們學習內容的難度,讓他們只學好教材上要求的,或者讓其死記硬背一些基礎知識。這事實上是不科學的,有害學生發展的。
學困生普遍都有三大特點:一是思維緩慢,學習效率低;二是基礎薄弱;三是學習負擔重。后面兩個特點主要是由第一大特點造成的。相信很多老師都有深刻的體會,課堂中有一些孩子思維是停滯、僵化的,對老師所講的知識無動于衷。這些學生在課堂上根本沒有進行足夠多而有效的思維活動,他們中的很多人最后就會在學習上落后,成為學困生。由此看來,對學困生的改造,最緊要的便是對學困生思維的改造。
學生的學習并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從學習知識的角度分析,發展思維也必然是改造學困生工作的重點。這樣看來,讓學困生只學書上要求的內容,或者死記硬背一些基礎知識,短期也許有一些成效,卻無法改變思維能力上的薄弱,甚至事實上是減少了這些學生的思維活動,很難真正改變學困的局面。而且只彌補基礎知識并沒有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因為,對沒有充分思考過的規則進行死記硬背,只能獲得表面的知識,而表面的知識是很難在記憶中保持的。一味彌補基礎知識,忽略發展學困生思維,也是當前改造學困生工作的誤區。
誤區三:重轉化生“學”,輕改進師“教”
很多老師還會采取各種措施端正學困生的學習態度,改變學困生學習的不良習慣,彌補學困生薄弱的學習基礎。學困生要做很多事情去改變自己學困的局面。但事實發現這種方式不僅學生感到負擔過重,缺少動力,老師也苦不堪言。由于學困生思維緩慢、學習困難多,很多時候需要一對一地輔導,無疑需要占用老師和學生額外的時間。這種師生俱疲的改造方式,是不是也是一種誤區呢?
想要轉化學困生,必須全面地分析形成學困生的內外部原因。與學困生學習落后直接相關的,除了學生的自我學習,還有就是老師的教。教與學是緊密相關的,教者教學的效率必然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對學困生更是如此。學困生在學習上存在困難,想要達成學習目標,其實是對教者的教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目前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中,普遍對學困生自身的改造多,對教師“教”的改進少。
新課改以來,語文教學發生了許多變化,本質上卻難以徹底改變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眾所周知,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教學是有很大弊病的,課堂教學既然是一講一聽的關系,教師當然是主角了。學生處在觀眾的地位,即使偶爾舉個手答個問題,也不過是配角罷了。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效率難以保證,無法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效率,對學困生的轉化必然只是零敲碎打。因此,忽略從教師教的角度去為學困生的學習助力,也是目前學困生轉化工作的一大誤區。
學困生的轉化是科學而系統的工作,關系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關系學生的學和老師的教。在繁雜的補差工作中,我們必須避免三大誤區,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效率,從而減輕學困生的學習負擔,深入全面地改善學困的狀態。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2]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文集[M].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編.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