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媛
摘 要:樂理知識的有效掌握是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理論知識和唱歌技巧的基礎。小學高年級學生所接觸到的樂理知識也是比較簡單易懂的,符合學生的能力水平和實際需求,而一線音樂教師要做的就是研究出更多行之有效的辦法來提高音樂樂理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愛上音樂樂理的學習。鑒于此,理論聯系實際,以湘教版教材為根本參考,以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給出了幾點教學建議,愿意拋磚引玉。
關鍵詞:小學音樂;高年級;音樂樂理;教學實踐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樂理基礎知識是小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必須掌握的一部分知識,與視唱練耳、歌曲教學、樂器欣賞等內容同等重要。而樂理知識的有效掌握也有助于豐富學生的音樂內涵,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讓學生對音樂有感觸,從而達到更理想的音樂學習效果。但是音樂樂理知識相對于其他部分的內容來說比較枯燥乏味,學生學起來會覺得比較困難,因此,就更需要我們一線教師研究出更多有效的方法來引導學生,讓學生逐漸掌握一定的樂理知識。
一、游戲教學,快樂氛圍中感受樂理知識
游戲一直以來都是小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內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從學生感興趣的游戲出發,將枯燥乏味的樂理知識與有趣的游戲進行有效的結合,一定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參與的積極性,在歡樂的游戲氛圍中也能夠收獲樂理知識,實現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的學習狀態。而這就需要教師注意兩個基本點:第一,對于游戲的設定和選擇一定要多樣化,可行性強,真正能夠讓學生玩起來,動起來,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第二,游戲的構思和設想一定要遵循寓教于樂的原則,找準游戲與樂理知識的結合點,讓學生能夠邊玩邊學,而不是只有“樂”沒有“學”。
例如,我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唱準mi、la、sol等音并會畫簡譜,就組織了將小動物送到自己家的游戲,小貓咪(mi)、小鴨子(la)、小猴(sol),我在黑板上分別畫出這幾個音的樂譜,讓學生來對應畫出相應的動物,并進行發音,這樣的游戲簡單快樂,學生參與熱情高漲,而且在游戲的過程中也很好地掌握了這幾個音的發音,并學會了畫這幾個音的簡譜。
二、聽唱結合,有效實踐中掌握樂理知識
音樂課程的教學是為了讓學生懂音樂的意蘊,體味音樂的獨特魅力,而不是單純會唱歌,而這也是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要讓學生掌握樂理知識的理由所在。而樂理知識枯燥單調,只靠死記硬背是很難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的,當然需要教師采用聽唱結合的方式,在聽中讓學生明白自己要學習的樂理知識,在唱中將所學習的樂理知識落到實處,如此反復練習,學生才能夠真正地掌握樂理知識,才能真正學會唱歌。而在此過程中,需要教師注意的是,曲子的聽和唱要做到有機結合,也就是說要根據學生對歌曲和樂理知識的實際掌握情況來決定聽和唱的次數以及聽和唱的內容,而不是形式化地聽幾遍,唱幾遍。
例如,我在教學《五十六個民族》這首曲子時,為了讓學生掌握切分音和專業的唱法。我在上課的時候就先給學生播放了《五十六個民族》這首曲子,讓學生基本明確整首曲子的曲風和曲調,之后再單句練習,讓學生去感受什么是切分音,以及不同的節拍有什么樣的效果,反復練習之后,再繼續播放示范歌曲,再讓學生感受自己的唱法和示范歌曲的唱法有什么不同,并從專業的角度去評析,總結之后,再唱再聽,在多次練習之后,當然取得了不錯的演唱效果。
三、組織競賽,良性競爭中強化樂理知識
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好勝心,他們希望勝利,希望得到肯定和表揚,因此,從他們的這一心理出發,為學生多多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樂理知識競賽,可以是單純的問答形式,可以是歌曲演唱的形式,也可以是試卷的形式。通過一些物質或者精神的獎勵來喚起學生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從而在良性的競爭中讓學生對所學習的樂理知識有更進一步的掌握,為其今后的學習、演唱和歌曲欣賞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例如,我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就經常組織“知識之星”大比拼的小競賽,即利用上課前的5分鐘時間通過樂理知識搶答的形式來讓學生復習上一節課學過的樂理知識,回答得又快又好的學生會得到我準備的小禮品,回答不上來或者是錯誤的學生則會被罰唱一曲之前學過的歌,我則在其演唱的過程中再進行所學過樂理知識的指導和幫助,這樣一來,不僅課堂氛圍活躍,學生為了小禮品也在積極參與,收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總的來說,對于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樂理知識比較枯燥,他們很難對其感興趣,需要我們一線教師下更多的功夫去研究方法來提高樂理知識教學的效果。而本文所提到的游戲教學、聽唱結合、組織競賽三種方法是個人認為比較有效的三種辦法,不夠完善和具體,當然在日后的教學實踐中,我還會繼續觀察學生的反饋和表現,以此為著眼點,繼續研究出更多新的教學方法,以讓更多的小學生能夠真正走進音樂、愛上音樂、享受音樂,并在音樂的陪伴下實現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顧麗敏.演唱教學在小學高年級中的應用[J].中華少年,2017(34):224-225.
[2]唐瑤.對小學中高年級音樂律動教學實踐的探索[J].好家長,2018(22):228.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