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輝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是眾所周知的,也是國家教育信息化的一個進步。它可以幫助小學數學教師快速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欲望。它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有很好的效果。然而,教師在應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數學教學時依然會遇到問題,這是由于教師對信息技術知識不熟悉,不知道結合切入點,許多課件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基于此,針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中應用信息技術的方法與途徑展開了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構建途徑
將信息技術更好地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實際上就是學科教育和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信息技術,促進數學課堂教學的更好發展,最終能夠實現小學數學的課程目標,優化小學生的學習效果,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當中的主體性,促使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更好地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使課堂教學更加有趣和生動。由此能夠看出,加強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中應用信息技術方法與途徑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一、利用信息技術,突出教學重點難點
眾所周知,學生的年齡相對較小,而且注意力相對不夠集中,心理不成熟,學生的這些生理特征直接決定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理解也相對有限,無法對一些抽象的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和理解,學生的理解水平僅限于對事物以及知識感官層面的理解,因此,在學生的教育過程中,要盡量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使之在學生可以理解的范疇之內,因此,利用信息技術將學生無法理解的內容簡化成具有形象特點的知識顯得至關重要,當然,這也是當前學生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例如:在教學“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課時,教師可以安排游戲進行教學,讓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進行競賽,運用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問題,學生每回答一個問題就算過一關,看看在規定的時間之內,哪個小組回答的問題多就算獲勝。
二、利用信息技術,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
培養學生具備較強的探究能力,促進學生能夠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學生教育是教育過程中最基礎的組成部分,也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要不斷發揮信息技術在學生教育過程中的輔助作用,促進學生的綜合性發展。將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能夠促進學生在情境當中更好地進行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現新知。
例如:在教學“認識圖形”一課時,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向學生進行演示,讓學生先了解生活當中的圖形,然后再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生活當中都有哪些圖形。
三、利用信息技術,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在實際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中應用信息技術,能夠提升課堂教學實際的效果和質量,促進學生能夠在學習當中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在傳統的課堂教學當中,輔助教學的手段僅僅以靜態的形象為主,很難以動態的方式進行展示。通過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可以生動地展示教材的內容,將知識更加淋漓盡致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
例如:在教學“行程”相關問題的時候,教師可以將相關內容制作成多媒體課件,然后在學生面前充分展示。通過動態生動的內容,教師可以動態地呈現主題中包含的數量關系、問題和信息,從而使學生能夠感知并幫助學生加強知識,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
四、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的數學教學內容,或選擇信息技術教學,或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或結合使用,將根據實際情況而定。用信息技術教學時,教師的課件要結合教學目標和要求,選擇合適的教材內容,所有的數學課堂內容都不是百科全書。比如在高中微積分知識在教科書中并不是關鍵,它只是一個小知識,學生可以簡單地理解它,但如果老師在課堂上大量的數據、圖像和視頻顯示,這只會削弱教學的重點,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我們也要注意課件的內容要適中,為教師和學生給予討論的機會,如果課件內容太多,學生就會失去探索和討論的機會,剝奪了學生的思考空間,學生也會成為觀眾。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融合是一種教學手段,并不是一種教學目的,應該在課堂教學當中重視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地位,以及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影響的課堂教學理念,充分激發學生的各種感官,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求知欲望,突出教學重點難點。在當前背景下,教師應該重視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之間的融合。教師應該適當地將信息技術融合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中,真正實現信息技術所具有的科學價值。
參考文獻:
[1]付麗萍,王麗珍,薛莉.TPACK框架下信息技術與區域小學數學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基于大同市十所小學數學教師TPMK現狀的調查[J].基礎教育,2016,13(1):80-91.
[2]石翠蕓.論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整合[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5(7):44-47.
[3]楊榮花.巧用現代信息技術 豐富數學課堂教學:談多媒體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22):50-5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