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云
摘 要:在我國經濟快速騰飛的當今時代,教育事業也在蓬勃發展。其中小學的語文教學作為教育事業的主要內容,其教學質量與日俱增。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也越發的多樣化。利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合理有效地培養小學生的朗讀能力。主要對培養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朗讀能力進行相關一系列的討論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能力;培養
學生的朗讀培養是當下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它是小學生很早的時候便應努力掌握的對基本語言的學習能力。當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時,不僅僅是課文的內容能夠很好的把握,同時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都能夠得到相應的提高。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對該模塊的教學工作不斷創新,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快速提高。
一、朗讀教學中的主要問題
在小學教育提倡創新改革的當今,學生的朗讀培養的地位在不斷提高。更多的社會研究者和教師都已經認識到朗讀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在朗讀教育建設的道路上,還是存在許多問題。導致課堂教學成果不佳,學生的相關的語言能力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提高。以下主要介紹的是現今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學生朗讀的時間不夠
很久以來,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沒有對學生的朗讀時間做出明確的規定。但學生的朗讀教學又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老師應該在課堂中騰出一部分時間專門進行朗讀教學。但在目前的調查中發現,很多老師都沒有充分利用課堂時間來對學生進行朗讀教學。朗讀在小學生學習中更多的是被教師布置在課前和課后。這也導致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朗讀時間得不到有效的保證。這也間接表現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還未重視朗讀的作用。沒有在課堂上進行教師的專業朗讀示范,也影響了學生朗讀習慣的培養。
2.學生朗讀內容過少
目前朗讀教學比起小學語文課堂中其他的教學內容,顯得過于單一。語文教師應該利用合理、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來組織小學生朗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并在教學過程中尊重每個學生應有的朗讀權利。當學生積極投入于課文朗讀時,可以使他們對語文的學習內容理解得更加深入,提高整體的語文學習效率。
但是在現階段的許多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只是把朗讀用作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把握情況。用講解問題的部分時間來訓練學生朗讀能力。這樣也表明很多語文教師認為學生的朗讀單純只是在語文教材上的文章,直接降低了朗讀教學內容的豐富度。同時,老師在許多時候為了加快教學進度,通常讓成績優異的學生來完成課堂中的朗讀部分。雖然這樣節約了很多的課堂時間,教學進度也明顯加快,但是卻忽略了大部分成績一般的同學的朗讀能力和需求。無法讓每個學生都加入到課堂的朗讀活動中,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讓語文課堂上出現了一種不公平的現象。
二、加強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能力的培養方法
1.擴充學生的課堂朗讀時間
教師需要提高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作用的重視,讓朗讀真正成為課堂中教學的一部分。要對教學理念不斷進行創新和發展,打破過去那些陳舊的傳統教學思想。當教師的教學觀念發生改革時,學生的行為自然而然就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最終將促進朗讀教學優化道路的推進。
語文教師對于課堂的45分鐘要科學的合理分配,多面兼顧。從其中抽出5~1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用以朗讀學習訓練。讓學生能夠大聲開口朗讀這些文章,更深入地了解到作者的情感世界。教師也不僅僅是可以讓學生誦讀課文,也可以對老師在課堂上總結的文章主旨進行誦讀,帶入到整篇文章去理解和感悟。這樣給學生明確的朗讀學習時間,更有利于小學生語文朗讀能力的提高。
2.課堂中靈活使用朗讀的教學方法
在優化小學朗讀教學中,要體現在學生是關鍵。利用多元而豐富的朗讀教學方法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投入到朗讀的課堂活動中。教師對于朗讀活動也要采取多樣化,讓小學生樂于接受,以一種游戲的方式開展。這樣小學生便從被動變主動地融入朗讀學習中,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教師可以在朗讀示范時,用表演的方法去朗讀課文,使聲音和表情都飽滿,讓學生甚至能在聲音中讀懂文章的思想內涵。
綜上所述,學生的朗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教學模塊。當學生的朗讀能力加強時,有利于更好地欣賞課文的文章內容,體會到中國文化的燦爛多彩。因此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加強小學生的朗讀能力,將成為今后小學語文教學創新改革的主要方向。教師要充分保證語文課堂中學生的朗讀學習時間,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地投入到朗讀中。采用靈活、有趣的教學方法展開朗讀訓練活動,讓學生自主地投身于朗讀學習中。學生在這樣的教育下,能綜合提高語言等各個方面能力。
參考文獻:
[1]景守英.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策略[J].學周刊,2012(22).
[2]呂雅芝.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5(35).
[3]邱元法.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朗讀能力[J].華夏教師,2015(3).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