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新霞
摘 要:聽障學生由于無法聽見或聽清聲音,繼而導致產生語言障礙,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正常思維的發展。形象思維是聽障學生的主要思維方式,因此在特殊教育學校的語文課堂教學中積極地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進行情境教學,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聽障生理解課文內容的難度,可以激發聽障生的學習熱情,有效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加深他們的情感體驗,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優化語文教學。
關鍵詞:情境教學;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應用
一、在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的實踐意義
聽障學生由于無法正常地接收信息、溝通交流,造成了語言障礙,導致他們說(寫)出來的句子簡單重復、顛三倒四,病句連連。聽覺障礙和語言障礙又影響了他們思維的發展,給感知覺帶來許多影響,造成了他們以形象思維為主,對抽象的語言文字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難。他們必須依靠視覺感知世界,接受知識的主要途徑為“以目代耳”。所以,在特殊教育學校的語文教學中,應發揮他們的視覺優勢,將直觀形象與思維及語言文字聯系起來,培養他們掌握和應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所以,積極創設各種情景,采用情境教學,變抽象的語言文字為具體形象的畫面和現場情景再現,是幫助聽障生正確理解語言文字所表達的課文內容的有效教學方法。
二、情境教學在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1.運用實物演示情境
運用實物演示情境,是從“百聞不如一見”這一認識規律出發的。通過實物演示,達到使聽障生豁然領悟的效果。比如教學一年級的《蔬菜水果》一課時,教師可把家中或學校食堂準備的各種蔬菜水果的實物搬進課堂。讓學生通過看一看、認一認、摸一摸、聞一聞、說一說、寫一寫來將詞語和句子與實物對應起來。最后通過讓每個學生上臺指實物、指詞語,然后說詞語達到掌握詞語的音、形、義的目的。當然,帶領學生直接去學校旁邊的菜市場、超市直接授課效果是最好的。教師要提前準備好學習內容的大字卡片,學生每人帶一個練習本和筆,老師就可以操作了。等學生掌握了詞語的音形義,就可以在菜市場或超市用實物實地演示購物的情境了。這樣做的好處是,聽障學生既掌握了要學習的詞語和句子,同時也體驗了實際生活中購物的情境。
2.借助圖畫和視頻等多媒體課件感知情境
借助圖畫和視頻再現課文情境,可以把課文具體化、形象化。圖文并茂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教師把圖畫展示給學生,能夠將學生沒有看到過的或感受過的情境立體地再現出來,加強對課文的理解。例如,教學《頤和園》一課時,大部分學生都沒有去過頤和園。圖畫演示和播放視頻是最好的解決辦法。通過大量的頤和園實境圖的展示,與課文內容對應起來,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網絡視頻、動畫、教學軟件的開發,給多媒體應用于課堂提供了方便的平臺,使創設情境達到了最優化。
3.角色扮演還原情境
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各角色的頭飾,以加強情境的真實感。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可以提前布置給他們任務,由學生自己準備服裝、頭飾。提前排練,課堂表演。
4.動作表情演示
聽障生由于語言的缺陷,與人交往便會關注人的動作表情。他們模仿能力極強,所以老師的手勢語、肢體語言的示范便顯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可以讓聽障生在感知并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表演,使學生在表演中進入情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例如在教學《一棵小樹苗》這課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校園里找到一棵小樹苗,進行實境動作、表情、語言的演示。這樣就能把一個個教學片段生動地演繹出來。不僅增添了教學的趣味性,也達到了理解課文內容的真正目的。由于這是聽障生親自參與的,所以其課堂上會熱情高漲,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達到了使其領悟課文思想的教育目的。
5.實驗演示
有許多課文的講解需要實驗來輔助完成,例如講解《烏鴉喝水》這一課時,只憑空洞的講解,對于聽力殘缺的學生來說是很難理解的,也不能深入地了解烏鴉的聰明。在講授這一課時,老師最適用的方法應該是在課堂上用瓶子、石子、水進行實驗演示。
6.真實的生活情境教學
比如下雨、下雪、刮大風、下冰雹、烈日當頭、寒風凜冽等天氣下,帶學生直接走出教室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進行教學,使學生有切身的感受,這樣對理解語句,說、寫句子都有很大幫助。這時的感受也最真實,印象最深刻。還有進行作文教學時,如仿寫《趙州橋》時,可以帶學生到學校附近的一座橋前,現場觀察,進行實境作文。
7.有針對性地進行真實情境教學
比如一些聽障生對自己購物、看病、存取錢、寄信、乘坐公交車等這樣的生活都沒有生活經歷。教師就可以帶學生有針對性地去超市、菜市場、醫院、銀行、郵局、公交車站進行實地情境教學。教師最好準備一塊白板,邊體驗邊教學。這樣的情境教學,學生不僅有興趣,而且增長了聽障生的生活閱歷,幫助其掌握了生活技能。
情境教學法通過一個個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情境再現,能調動起聽障學生學習的參與性和積極性,能更容易地激發他們的思維和想象,使特殊教育學校的語文課堂悄然發生變化。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