賁志學
【內容摘要】高中物理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育需要以知識教學為基礎。物理知識教學包括情境創設、知識建構與知識運用等,在這三個環節分別基于文化基礎、自主發展與社會參與進行設計與實施,可以讓核心素養的培育得到落實。
【關鍵詞】高中物理 核心素養 知識教學
在核心素養引領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銜接好知識建構與素養培育的關系,成為當下的一個現實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出發點是教師的教學理念,即在物理教師的眼中,物理知識與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關系?筆者的認識是:知識是核心素養培育的基礎,知識建構過程是核心素養生成的重要途徑??紤]到核心素養是從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三個大的方面論述的,本文也沿此思路闡述。
一、 物理情境創設,培育文化基礎
情境在學生建構知識中的作用不需要贅言,而當物理情境放到核心素養的背景之下,就會發現物理情境的創設需要帶有文化意蘊。需要指出的是,這里所說的“文化”,不一定非得是用歷史知識來描述的文化,也可以是與歷史意蘊相同的學生體驗,簡單點說,文化基礎所起的是以文化脈絡所發揮的基礎性作用,而不是簡單的文化知識的堆砌。
如在“摩擦力”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情境可以怎樣創設呢?常見的情境創設可以是體驗性的,如讓兩個力氣相差懸殊的學生去拉同一根金屬管。為了效果明顯直觀,可以設計一個對比性的體驗過程:先正常拉,結果是力氣大的學生勝出,結果不出學生意料;后在力氣大的學生那邊涂上油脂(不容易被發現),結果力氣大的學生反而輸了。待學生發現其中的“奧秘”之后,摩擦力的探究就可以自然展開了。
如果實際教學中只是讓學生進行這樣的體驗,那文化基礎的作用還只是隱性的。而在學生有了體驗之后,教師作一番闡述,則可以讓文化基礎的意蘊更為濃郁:人們對摩擦力的探究,正是從這種生活體驗開始的。從古之“鉆木取火”,到達芬奇將摩擦學引入物理研究,再到庫侖等人提出摩擦解釋的理論,每一個例子都浸透著前人對摩擦研究的汗水,而他們汗水所澆灌的,正是與我們剛才所體驗的摩擦類似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各種類型的摩擦。
有了這番反思性的語言作為所創設的情境的注腳,那學生在情境中所獲得的,就不只是付出的力氣(摩擦力)的大小與認知的失衡,還包括對物理研究的樸素認識,如物理就是從研究生活中的現象開始的等。這樣的認識具有文化屬性,具有基礎特征,在筆者看來,就是核心素養中的文化基礎的恰當注腳。
二、 物理知識構建,促進自主發展
核心素養中的自主發展是指向“個人發展需要”的,是走向“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重要途徑。在核心素養這一方面原本有兩點:一是學會學習;二是健康生活。對于高中物理教學而言,顯然學會學習更具現實意義,此處對學會學習作一闡述。
在核心素養的語境中,學會學習主要是從學習意識形成、學習方式方法選擇與學習評價等方面來進行的。在“摩擦力”這一課的教學中,有此前情境的創設,學生就有了探究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意識,而在此前的物理學習中,學生也有了相關經驗,但是高中物理需要的是對滑動摩擦力的重新定義——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這是更實質性的描述。因此學生的探究過程也就是知識建構過程,就要瞄準這一描述來進行。簡單如可以讓學生用手壓著桌子表面向前推,并產生滑動摩擦或者靜摩擦,然后感受手受到的阻礙作用,感受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可以伴隨“想動但動不起來”的生活語言描述),在明確了“相對運動”“相對運動趨勢”以及“阻礙”這三個關鍵概念之后,摩擦力的定義也就呼之欲出了。
這個摩擦力定義形成的過程,就是學生建構知識的過程,這個過程如果大膽交給學生,那上面所提到的三個關鍵概念就可以由學生自主得出,即使這里要經歷學生體驗難述、述而不當等情形,教師也應當要耐心等待,因為這個環節中看起來的“浪費時間”的過程,實際上正是學生腦力勞動最復雜的時候,學生的“學會學習”的能力也在此過程中可以得到有效培養。比如說對體驗結果的描述,對定義所需要的物理語言的選擇,再結合物理史上人們對摩擦力的探究,都是學生尋找物理語言描述物理過程的過程,都是學習能力形成的過程。
要讓學生學會學習,還得做好另一個工作,那就是引導學生對知識構建過程進行反思。高中學生在物理學習中是有反思意識的,這個意識在被教師重視并放大后,是可以讓學生形成反思能力,進而發現自身的自我價值的。反思與教師的講授最大的區別在于,反思可以讓學生完成知識的生成與內化,反思可以用到學生自身的默會知識,反思還可以讓學生更清晰地判斷原來的思維過程中的不合理之處,從而在后面知識的學習中規避,這些都是教師的講授所難以達到的效果,也是學會學習的關鍵。
三、 物理知識應用,實現社會參與
核心素養中的社會參與強調的是學習者處理自身與社會關系的能力。高中物理作為智慧的學科,無論是物理學史的提供,還是學生在學會學習過程中形成的認識,都可以讓他們更好地發現事物發展的規律,更好地認識新事物。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物理知識的應用。
物理知識的應用非單指物理習題的解答,也包括運用物理思維看生活、看世界、看社會。生活中人們在判斷一件事情是否符合“情理”的時候,實際上就是運用物理直覺判斷事物是否合乎規律,是否符合邏輯,這些能力在物理學習中是可以有效生成的。而當遇到更為復雜的問題如相對靜止的物體所受摩擦力方向的判斷的時候,物理思維還可以驅動學生從新的角度來思考并嘗試解決問題,而這就是核心素養中的實踐創新。
【參考文獻】
[1] 林明華.高中物理核心素養的內涵與培養途徑[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16(2):4-6.
[2] 金加團,楊雪明.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創新與實踐[J].中學物理:高中版,2016,34(10):21-23.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安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