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瑞紅
【內容摘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政治水平、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科學技術水平的快速發展,報紙、廣播、電影、電視、網絡等大眾傳媒被越來越廣泛地使用。在此大環境下,大眾傳媒對中學語文教學的影響也日益深刻。本文通過探析大眾傳媒在中學語文教學應用的必然性,同時結合目前我國各個中學語文教學實際情況,分析了大眾傳媒對中學語文教學的正面和負面影響,并在此基礎上,總結了大眾傳媒在中學語文教學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旨在為今后中學語文教學中高效合理利用大眾傳媒提供一定理論基礎。
【關鍵詞】大眾傳媒 中學語文教學 影響探究
引言
在信息化、科技化以及電子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大眾傳媒對中學語文教學的影響 越來越引起重視。可以說,大眾傳媒就像一把雙刃劍,對中學語文教學既有利又有弊。如何盡可能的發揮其積極作用,最大限度地避免其消極影響,是目前中學語文教學的關鍵點。通過本文研究探討,語文教學中應用大眾傳媒必須根據不同地區學校、師資;不同年級、班級以及每個學生個體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使用,只有具體情況具體討論,將二者有機結合在一起,而非簡單地依葫蘆畫瓢,才能達到物盡其用的效果。
一、 大眾傳媒概述及其在中學語文教學應用的必然性
1.大眾傳媒概述
大眾傳媒是大眾傳播媒介的簡稱,主要是指面向眾人傳播各類信息的物質載體。就目前而言,主要包括報紙、廣播、電影、電視、網絡五大類。
2.大眾傳媒在中學語文教學應用的必然性
就目前國內外整體發展趨勢來看,電子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科學技術水平已經深入到大眾生活、工作以及學習的方方面面,中學語文教學也是如此。可以說,時代趨勢造就大眾傳媒應用于中學語文教學。或者說,傳統的中學語文教學需要先進的大眾傳媒幫助其更加豐富和完善。
二、 大眾傳媒對中學語文教學的正面影響
1.方便中學生識字認字
識字認字能力作為中小學生學習中學語文甚至學習各科科學文化知識的基本能力,對于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發展至關重要。然而,大部分中學生不識字、寫錯字、別字、亂用字詞的現象層出不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懶——懶得查字典。針對這一現象,大眾傳媒在幫助中學生識字認字這一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具體來說,當代中學生不僅可以通過報紙豐富漢子積累量,通過廣播、電影、電視學習、認識漢字,還可以通過網絡查找漢字。單獨就網絡的查找、搜索漢字功能來說,就是傳統字詞典遠遠無法匹及的。
2.開闊中學生視野,豐富生活經驗
相較于傳統的紙質課本,報紙、廣播、電影、電視、網絡等大眾傳媒可以為中學生提供更為廣泛的閱讀材料,從而有效開闊其視野,豐富其生活經驗,為其學習提供各種素材和資源。具體來說,大眾傳媒的推廣使用,不僅保證中學生能讀到各種材料,還可以保證中學生聽到甚至切身感受到更多素材,最大限度地滿足中學生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的要求。
3.提高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廣播是對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最有效的大眾傳媒之一。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廣播節目中播音員普遍普通話水平較高、發音規范、吐字標準,中學生通過長時間耳濡目染,其口語交際能力勢必會有很大提升。除此之外,越來越多的語言教育類節目出現在電視、網絡等大眾傳媒中,這些節目極具趣味性,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必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大眾傳媒對中學語文教學的負面影響
1.削弱中學生漢字書寫能力
大眾傳媒為中學生識字認字提供方便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其漢字書寫能力。可以說,網絡是目前對中學生漢字書寫能力影響最為嚴重的大眾傳媒。輸入法以及鍵盤的普及加上網絡用語最為潮流出現的趨勢直接影響了中學生漢字書寫能力。
2.限制中學生想象力,束縛中學生創造力
大眾傳媒在開闊中學生視野,豐富其生活經驗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其想象力,束縛了其創造力。正如經常聽到的那樣: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傳統的紙質文學通過文字帶給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每位讀者結合自身的實際經驗,通過自己獨特的解讀,往往創造出不一樣的精神世界。而將紙質文學通過電影、電視等大眾傳媒進行呈現,中學生往往只能感受和體會到編劇、導演以及演員對于文學作品的解讀,這不僅是對處于成長期的中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剝奪,更縱容其懶惰、不愿意自主思考。
四、 大眾傳媒在中學語文教學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簡單來說,中學語文教學中應合理、適度、有目的性、有針對性地應用大眾傳媒,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大眾傳媒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減少其消極作用。具體來說,中學語文教育工作者首先應明確大眾傳媒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須認識到,語文教材才是其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而大眾傳媒為教材服務,即語文教材是主體,大眾傳媒是補充、是輔助。教師的主要教學內容必須來源于教材,適當利用大眾傳媒豐富教學內容,保證教學多元化、多樣化,不能本末倒置。
結束語
總的來說,大眾傳媒對中學語文教學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可以說,大眾傳媒對中學語文教學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當代形式下,如何有效合理地將大眾傳媒運用于中學語文教學中,需要眾多語文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索出一條正確的道路。科學技術水平的飛速發展是學校基礎教育設施不斷發展進步的前提,而完善的教育設施加上廣大中學語文教師的共同努力,是大眾傳媒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優勢的根本保障。
【參考文獻】
[1] 倪文錦,謝錫金.新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 羅立桂.網絡寫作的特征及其對傳統寫作的理論變革[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3):5-6
[3] 李革.網絡環境下的語文教學思考[M]. 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8, (S1) : 3-4
[4] 秦鳳珍,蔡園園.傳媒文化與當代青年的文藝生活[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0 (8):4-5
(作者單位:呼和浩特市第九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