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春艷
摘 要: 中學語文教學要高效,首先要幫助學生消除學習障礙,激發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其次要精心設計備課、講課、課后反思為實現“高效課堂”奠定基礎;要以生為本,多使用鼓勵性的課堂用語,增強教學的親和力,重視聽說讀寫訓練,注重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重視學習方法的培養。
關鍵詞: 中學語文教學 激發興趣 增強信心 以生為本 重視訓練
伴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全國掀起一股課程改革的熱潮,無論課堂教學怎么改革,最終都要構建“有效課堂”、“高效課堂”、“實效課堂”、“卓越課堂”。那么如何打造“高效課堂”呢?筆者認為:中學語文老師要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優化教學環境,構建新穎的課堂模式,打造最優化的師生互動形式,實現課堂教學高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社會培養更多的語文人才。下面筆者結合中學語文教學,就構建高效課堂談談體會。
一、消除學習障礙,激發學習興趣
1.消除學生學習語文的學習障礙。
學生由小學到初中,有很多不適應。有的學生要用一個學期,甚至一個學年才能真正適應生活。特別是在語文學習中,由于有的學生語文基礎不扎實,部分學生對語文課不感興趣,有的連語文課都不想上。等到臨近中考在即,學生雖意識到學好語文的重要性,也有學好語文的強烈愿望,但由于時間緊,任務重,要補的東西太多,要在短時間內把語文提高到一個高的水平,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在學生入學后,要抓緊各個階段的語文入門和語文提高各階段學習督促管理,針對學生出現的不同問題采取必要的措施正確處理,激發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調動他們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2.培養成就感,增強自信心。
教師要創造條件給每個學生的成就感提供機會。如對在期中期末考試中獲得好成績的學生,應該及時鼓勵表揚;而對于成績差的學生,要幫助他們分析成績差的原因,同時跟該生原來的成績進行比較,只要他們的成績比原來的成績提高,就要鼓勵他們,幫助他們樹立學好語文的信心,使他們再接再厲。中等生往往是一個被忽視的群體,我們要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只要一有機會,就要毫不吝嗇地表揚和鼓勵他們。所以,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增強他們學好語文的信心。
3.構建和諧課堂,應用多元開放包容的教學模式。
當代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理念,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從而使教與學的關系達到平等。其次,教師要有豁達寬廣的心胸、博學儒雅的風范、詼諧樂觀的情趣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從而讓學生喜歡上老師,喜歡上語文課,為將來成為中學語文教師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精心設計備課、講課、課后反思為實現“高效課堂”奠定基礎
備好課,才能上好課,這一點,我們都深信不疑;即使像我這樣工作了幾十年的教師,依然不敢松懈,上課前都要精心備課,反復推敲,制定最優的教學方法,為打造“高效課堂”奠定基礎。
1.有機整合教材內容,明確教學目標。
語文教師首先要對語文教學大綱做深入透徹的研究,對近幾年的課程改革趨勢進行仔細分析,做到心中有數。其次,對所要教的教材有全盤的考慮,明白本學期甚至本學年的教學計劃和任務,在充分了解教材的基礎上,有機整合教材內容,適當調整教材設置,給學生打造精彩的課堂。
2.抓好備課、講課、課后反思每一個環節。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培養個性鮮明的人,呼喚個性化的教育,也呼喚有獨特風格的教師。正因為意識到這一點,在指導學生學語文的時候,首先要求學生找準每節課的重點、難點、突破口,并且要反復鞏固,增強記憶。教師課堂上教態自然、輕松、有親和力,有感染力,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實現課堂的最優化。
三、以生為本,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多使用鼓勵性的課堂用語,增強教學的親和力。
在平時的教研活動中,我聽過無數次的語文課,有的活躍,有的沉悶;有的開始活躍,但越往后越沉悶……按理說,上這些課的老師都是經過認真備課的,也在努力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為什么會出現這么不同的課堂氛圍呢?原因很多,但據我分析,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教師的課堂用語使用不恰當。因此,當學生遇到困難、不能立即回答問題時,老師一定要多鼓勵,同時,也要面帶微笑,期待學生的回答。當他終于答對時,教師要帶著全班學生為他鼓掌,向他表示祝賀,這樣才會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其實歸結起來很簡單,就是課堂用語要激情,要有親和力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2.以生為本,重視聽說讀寫訓練。
語文教學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重視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但有的課堂太過“活潑”,課件是一頁一頁不停地翻,畫面是一遍一遍不停地播放。這些課堂留給學生練習的時間太少,活動流于形式,止于表層,學生的練習不落實,能力很難提高。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教師的教法對課堂教學效果起著決定性作用,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重要的因素,而以生為本,重視練習,不失為一種有實效的教學方法。課堂上,要讓學生自己多思考,多進行聽說讀寫的練習,讓學生在練習和思考中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總之,無論采用什么方法,重要的在于以學定教,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3.注重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重視學習方法的培養。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積千累萬,不如養個好習慣。”教師嘔心瀝血,毫無保留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但最后發現學生能學到的少之又少,這是為什么呢?只是因為我們忽視對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忽視學習的根本。因此,語文教師要從教學實際出發,強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以及自學能力的培養,從而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建設“卓越課堂”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社會方方面面的支持。作為奮斗在一線的語文教師,在建設“卓越課堂”方面是可以大有作為,也可大顯身手。以上就是我關于“卓越課堂”的一些所思所想所做,雖只側重于幾個方面,并沒有全面地介紹,理論水平有限,但畢竟是來自于實踐,是我教學實踐中的一些點滴嘗試,所以希望對大家有所啟迪,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傊?,只要我們持之以恒地為之奮斗就一定能夠實現“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鄭月飛.研究性學習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27).
[2]張莉麗.淺談新課程改革中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J].新課程(教研版),2009(09).
[3]崔秀豐.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究[J].學周刊,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