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秀嬋
摘 要:在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推行下,廣大教師在教育培養學生的過程中,也逐漸重視起了德育的有效滲透,將其作為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關鍵內容。在信息時代高速發展背景下,高中生極易受到一系列不良信息的影響,再加上學習壓力的不斷增加,導致其德育素養一直都難以得到顯著提升。對此,廣大高中班主任及任課教師應給予足夠重視,融入“幸福德育,三全育人”理念,加強德育。
關鍵詞:高中班級;德育;實踐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1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8-07-30
一、引言
對于正處于青春期的高中生來講,德育的有效實施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對此,在班級日常教育管理中,廣大班主任及任課教師應準確把握各個契機,結合學生認知發展特點,選擇“幸福德育,三全育人”方法來加強德育滲透,幫助學生有效調節獨立、逆反等心理,使其能夠正確對待身心發展需求,積極面對、克服各種困難,在全面提升高中班級教育管理水平的同時,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二、優化對德育理念的認識
首先,班主任應不斷增強自身德育意識,正確認識到德育工作是一項重大且具有顯著社會性的工程,需要學校、家長與社會協調合作來完成。為此,班主任應積極增加與家長的互動交流,共同制訂更科學、完善的教育培養方案,結合“幸福德育,三全育人”思想,以此來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其次,班主任要重視良好學校生活觀的樹立。班主任應正確認識到,學生到學校并非只是為了學習知識,還要懂得如何生活、交往等。為此,班主任應重視良好班集體建設,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夠輕松、自由且愉快地在班級里學習、成長,使其在學校度過的每一天都是快樂且充實的,從而落實“幸福德育,三全育人”的育人任務。
最后,要分層次開展德育工作。為了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夠得到科學培養與不斷進步,廣大班主任在班級教育管理中應始終堅持因材施教原則,結合高中生不同階段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認知發展需要來準確把握各階段的德育工作目標與重點,進而給德育在班級教育各個環節的有效滲透提供有力支持,促進學生德育水平的不斷提升。
三、“幸福德育,三全育人”德育在班級教育管理中的滲透
1.營造理想德育環境
對于高中生來講,其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里面度過的,換個角度說,教室其實就是學生的家。良好的環境能夠為理想班風的形成創造良好條件,外部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為后進生轉化提供了有力支持,能從整體上提升高中生的德育素質。
2.構建完善的班級制度
一方面,針對良好班級班規的形成來講,高中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行為控制、調劑能力,但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對此,廣大高中班主任應著重從學生自我管理、教育層面入手,基于《中學生守則》、“幸福德育,三全育人”思路、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來制訂科學完善且適合的班級制度,從整體、細節入手,加強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以此來為班級德育工作的高效、有序開展創造有利條件,優化學生德育素質。
另一方面,在制定完善的班級制度之后,還要確保其嚴格執行,班主任要讓學生正確認識到道德原則是絕對不能妥協、協商的。但也要注意,制定的規章制度不能過于苛刻,雖然可以修訂或者是廢除,但其都要經過公開討論、解釋來完成。要讓學生對班主任的意圖進行充分了解,這樣學生才能夠自覺合作,遵守紀律,進而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和紀律觀念,達到“幸福德育,三全育人”的教育目的。
3.完善德育方式
德育除了要解決各種矛盾,還要通過引導學生參與說一說、看一看與演一演等實踐活動來有機整合講授、活動,以及主導和主體,將德育變成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容易的內容。著重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不同階段的認知發展特點與需求來制訂教育方案,將自我教育、實踐教育視為主要方式,以此來突破傳統“灌輸式”教育模式的局限,取得更理想的“幸福德育,三全育人”德育效果。
對此,班主任應積極組織豐富多彩的道德實踐活動,如社會調查、參觀訪問,以及青年志愿者等。班主任通過讓學生參與這些具有濃厚德育氛圍的多樣化活動來促進其道德修養的全面提升,促進其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實現“幸福德育,三全育人”的教育目標。實踐活動對學生的影響比較大,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吸收活動中的重要理念。
4.教師要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
高中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發展的關鍵階段,在此過程中,班主任的言行舉止、人格魅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理念、人格方面帶來影響。一些教師假“愛”之名而行體罰或變相體罰之實,通過高壓手段培養教室中的“順民”,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教師在德育過程中存在的嚴慈失度、愛教分離的偏失不利于學生道德品質的養成。所以,教師必須改進當前的德育手段和措施。在此背景下,班主任要科學落實各項管理工作,對自身各個方面做出進一步規范,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給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
首先,班主任要高效、有序地組織自身負責的科目的各項教學活動,也只有這樣才能夠贏得學生的信任與尊重,使開展的各項工作能夠得到學生的有力支持。
其次,教師要通過不斷學習與積累來優化知識結構,增強人格魅力。現代高中生很多都喜歡追星,主要都是出于對優秀的人的崇拜。基于此,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班主任、任課教師就可以通過跨學科知識的恰當引用來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教師知識的淵博,從而逐漸在學生心中樹立一定威望。
最后,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班主任應當成為學生言行舉止上的榜樣,實現德育的全面滲透。例如,在過道上看到垃圾,班主任要主動及時地將其撿起來放到垃圾箱內;與某教師溝通交流時,不能直呼其名,真正做到尊敬他人;等等。總之,班主任要以身作則,給學生日常行為舉止樹立榜樣,落實“幸福德育,三全育人”的理念。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發揮的積極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是一系列班級活動的重要組織、倡導者。班級教育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升,與班主任各項工作的有效開展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班主任需要為學生提供服務,班主任應從不同層面加強培養、教育工作,著重從德育工作內容、方法以及工作藝術等方面持續提升自己的德育水平。
5.重視與家長的協調配合
高中班主任雖然與學生的接觸互動相對較多,但很少能夠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成為學生的朋友。再加上高中生學習壓力大、學習任務繁重,家長通常都會將關注的重點放在學生身心健康與成績上,很少會積極主動增加與班主任的溝通交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給“幸福德育,三全育人”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增加了難度。
對此,班主任應突破傳統理念束縛,適當增加與家長的溝通交流,重視學校、教師與班級教育管理要求的宣傳,盡可能獲得更多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在達成共識之后,與家長一起針對學生教育、管理方面的問題進行深入討論,以此來及時全面地了解學生在家學習、成長狀態,以及興趣愛好等方面情況,以此為依據來對學生心理變化做出深入分析,及時糾正一些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不正確行為,引導家長將學生學習能力、道德修養的提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以此來凸顯出“幸福德育,三全育人”德育的科學性、系統性。
另外,在班級教育管理中,班主任要讓每位學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給予的關愛,從而與學生建立和諧、相互尊重與信任的關系。處于青春期的高中生身心都處于高速發展狀態,在此階段,其往往都在心理上希望獨立,且叛逆心理較強,希望可以脫離成人給予的種種束縛,再加上外界環境與家庭等諸多層面帶來的影響,經常會產生極端想法。
對此,班主任應善于用自己的關愛去感化學生,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消除代溝,通過心與心的交流來拉近師生距離,讓學生對自己敞開心扉,從而完善“幸福德育,三全育人”德育。
6.一視同仁地對待學生
高中生在逐步走向成熟過程中,經常會呈現出一方面表現得較為成熟、自信,另一方面又較為脆弱,且一碰到困難就后退的狀態。對此,教師應給予特別注意,應為其及時提供積極面對、戰勝困難的信心與勇氣。尤其是對于一些存在很多缺點的學生,其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聽到的大多都是批評、指責等話語,很少會得到他人的平等對待與充分理解。
對此,在日常教育管理中,不論是對優等生還是后進生,教師都要一視同仁地對待,讓優等生正確認識到不論是在學習還是其他活動組織中,自己都沒有任何特權,要時刻遵守校規校紀,認真對待學校、教師布置的每一項任務。而對于比較頑皮的學生和學困生,班主任不僅要重視其學習成績、能力的提升,還要著重從其思想、生活層面入手,讓其享受到與優等生同等甚至更多的支持與幫助,從而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更加信任、尊重教師。
另外,對于各類事件的處理,班主任也要始終堅持一視同仁的態度。不論是優等生還是后進生,犯了錯誤,教師要及時糾正;取得了進步,教師要及時予以鼓勵。也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共同進步和發展,取得更理想的教育培養成果。德育并不是教師的單方面灌輸和教育,教師需要通過一視同仁的方式促進自身和學生的溝通,這樣才能獲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四、結語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重要組織者、引導者,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班主任應正確認識、把握和發揮德育的積極作用,將“幸福德育,三全育人”滲透到各個教育管理環節,使學生可以獲得全方位培養,進而從整體上提高高中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班主任不僅要重視優秀班集體建設,還要促進高中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為其健康、全面成長和學習發展創造良好條件、提供有力指導。
參考文獻:
[1]張雅楠.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走班制”班級管理模式的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7.
[2]肖利娟.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德育功能及對策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7.
[3]張旭寧.普通高中“班級德育資源”的整合與有效利用[J].教學與管理,2016(13):20-22.
[4]孫迎春.提升高中班主任的德育能力的幾點建議[A].第三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北京: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2016.
[5]段多梅.高中班主任通過實踐活動提升德育能力的研究[D].合肥:合肥師范學院,2015.
[6]劉軼梅,丁日杰.關于加強中學德育工作的若干思考——中學德育工作的新視角:德育生活化[J].教育探索,2006(4):94-96.
[7]鐘水浩.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探究[J].考試周刊,2013(54):188-189.
[8]周國正.學校德育理念從哪里來——對學校德育工作存在問題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2(14):45-47.
[9]栗文秀.提高德育教學效果策略之研究[D].臨汾:山西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