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高中歷史核心素養理念的全面落實,時空觀念的培養開始成為高中歷史教學的一大核心目標與價值訴求。本文結合高中歷史教學現狀,從三方面入手探討高中歷史教學中時空觀念的培養路徑,以期為廣大同仁提供有益參考與啟發。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時空觀念;培養路徑
時空觀念本質上是一種思維能力,對于高中生而言是否具有正確的時空觀念,是掌握歷史知識的重要基礎。在以核心素養理念為指導的新一輪課改背景下,增強時空觀念不僅有利于激發高中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亦有助于其在掌握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其不僅有利于提升高中生的人文素養,更有助于其生成對自然、對生命、對家國社會的敬畏心和責任感,使之擁有豐富的歷史情懷。因此,加強高中歷史教學中時空觀念培養路徑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指導價值。
一、 以教材為依托,激活學生表象思維
教材是歷史教學的基礎和重要依據,亦是高中生活的歷史知識的重要工具,因此深入挖掘教材、激發學生的表象思維是提升高中生時空觀念所邁出的第一步。嚴格意義來說,“教材”是一個較為寬泛的概念,其包括文字說明、影像資料、畫冊等,而其中最普遍、也最方便的便是高中師生所用的歷史教科書。高中教科書中可以利用的部分頗多,比如每一章節的導讀部分、教科書中的補充文部分及歷史年表等。
例如,在進行《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單元教學時,其在導讀部分有從商朝、西周時期開始一直到明清時期權利制度的綱領性的介紹,簡明扼要,從宏觀的視角為學生打造出一個清晰的時空脈絡;比如“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和八國聯軍侵華”這部分內容,教科書中有一小段關于義和團活動發起背景的補充性文字,文字雖少,卻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學生在閱讀之后能夠將其與此前所學的諸如《馬關條約》的簽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態確立之前人們生存狀態、統治階級的態度等,從而將這些發生時間有先后之隔的內容統一置于龐大的歷史網絡之中,承前啟后;再比如教科書當中所富含的大量的歷史年表,清晰羅列時間、事件一目了然,當然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圍繞這樣一種模式,制作出適合自己的對比性歷史年表,按照時間、地域、社會形態、文化、經濟形態等羅列出內容。其目的在于學生能夠通過左側的時間,直接了解統一階段中國的某一朝代社會形態如何、經濟發展如何,而此時此刻的大洋彼岸又在發生怎樣的“故事”。
二、 以地理為契合,幫助學生多維建構
就高中歷史教學來講,歷史地理素養的培養已經成為一大重點,不僅要求學生能夠分析歷史事件發生時的歷史地理狀況,了解古今地名的變化;而且能夠識別歷史地圖中的有效信息,并將其與歷史結合起來;不僅能夠挖掘史料中的地理信息,以增強歷史地圖的立體性;而且能夠利用正確的繪圖方法繪制相關的歷史地圖,然后進行有效說明。因此,教師要以地理為契合,加強歷史教學的創新,以幫助學生多維建構時空觀念。
一方面,教師可適當進行古今地名對比教學。例如,首都北京最早始于西周的薊城,春秋時期成為燕國的國都,再后來先后成了金朝、元朝、明朝和清朝的都城。此外,南京、洛陽、西安、杭州等城市,都有著悠久的歷史。通過地名的時代變遷和古今對比,學生可以充分感受到歷史的延續,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知識系統,而且能夠在古今對應中建構起立體的空間觀念。
另一方面,教師要適當進行地理知識的歷史性拓展。在進行不同歷史時期經濟發展狀況的教學時,要結合地理空間進行拓展性教學,以加深學生的知識理解和把握。如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鄭國渠、靈渠、大運河等,都能夠結合地理知識,以地圖為輔助展開教學,以便讓學生對這些工程形成更加直觀的印象,并充分體會到先人的偉大智慧。
三、 以對比為突破,強化學生宏觀意識
目前,隨著高中歷史素養理念的廣泛落實,對歷史橫向時空觀念的培養顯得越來越重要,但這也是傳統教學中容易忽視的一點。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大歷史觀為切入點,既要縱向觀察歷史,把握歷史的長度,又要注重歷史的結構性變動,明確長期發展趨勢。同時還要進行橫向的宏觀審視,進而從整體上把握微觀的歷史研究對象,促進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養成與提升。需要明確的是,高中歷史教學既要幫助學生厘清縱向歷史的發展脈絡,又要幫助學生加深對歷史橫向內在邏輯的理解把握,真正了解同一時間不同空間維度下各地歷史的發展狀況,并可以主動探究其差異性產生的原因。構建歷史時空維度,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同一時期不同地域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邏輯,體會同一歷史事件所產生的不同空間影響,進一步加深對歷史事件的價值理解。此外,通過縱橫對比,能夠幫助學生站在一定高度審視不同時空之下的歷史聯系,充分體會歷史的發展性、統一性和多元性。
在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對重要的歷史事件進行拓展延伸,通過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歷史的時空對比,進而發現問題,激活思維,促進知識的內化遷移。例如,在進行《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同一時期歐美經濟社會的發展狀況,并借此引入工業革命相關知識點,以完善學生知識系統。還有,在進行《卓爾不群的雅典》教學時,教師可適當引入我國同一時期的政治制度知識進行對比,以加深學生對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創新性的認知。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深化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念,而且能夠強化學生的歷史宏觀意識。
總而言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在明確時空觀念培養基本內涵與重要價值的基礎上,及時轉變理念,采取有效措施構建相應的高效課堂。具體來講,教師既要以教材為依托,激活學生表象思維,又要以地理為契合,幫助學生多維建構,同時以對比為突破,強化學生宏觀意識。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培養高中生歷史時空觀念,促進高中生歷史核心素養的養成與提升。
參考文獻:
[1]邱俊.論“時空觀念”素養的內涵及養成——以《古代中國的商業》為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02):13.
[2]吳新枚.基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8,4(01):56-57.
[3]陳聰貴.如何培養高中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8):84-85.
作者簡介:
侯冰,吉林省通化市,吉林省輝南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