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桂兵
摘 要:地球儀是地理學習課程中一項重要的輔助工具,提高地球儀的使用率,必然可以極大地提高地理課程的學習效率。圍繞地球儀作為工具對學生的啟發性、和地理教材的契合度、老師如何做示范引導學生使用地球儀、學生如何通過親身體驗使用地球儀這幾個方面來分析如何提高教學中地球儀的利用率以及作用。
關鍵詞:初中地理;工具啟發;契合教材;老師示范;學生體驗
數千年的人類文明歷史中,有兩個方向是人類一直孜孜不倦探尋著的。第一是我們人類自身,第二是我們人類自身以外的這個世界。我們對自身以外的世界的探尋成果之一,構筑成了地理這一學科。在地理人教版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一節就介紹到地球儀就是我們為了更方便、更直觀地了解過于龐大的地球全貌而制作出的模型。編者把地球儀的介紹擺在了學生們剛剛踏入地理世界的開篇,必然是有著深層次的用意的。
一、為何要提高地球儀的利用率
1.地球儀作為工具的啟發性
毫無疑問,學習純理論性的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是枯燥的。每一門學科,都是一個嶄新的世界,這個世界中蘊藏著無窮的美。但是只學習純理論性的知識,就像是透過玻璃去觸摸這個世界,總帶著幾分隔離和生疏。這種隔離和生疏會將本應興趣盎然的學生拒之門外。但是透過地球儀這一實物工具,卻能讓學生更加真實地感受到地理世界的鮮活氣息。
人類得以進化為文明生物的兩大標志之一,便是使用工具。工具是人類創造出來用來輔助自己的,可以節約時間,降低難度,提高效率。這一點,與地球儀在地理學習中起到的作用是一樣的。
2.地球儀和教材課程的契合度
地球儀,作為地理課本開篇就提到的工具,與人教版教材課程內容的設置是十分契合的。例如,在人教版教材七年級下第四章第一節,課本將數學概念上的數字柱形圖與地球儀的曲面展開圖相結合,直觀地給學生們介紹了世界各大洲或地區的人口數量以及人口的增長率。顯而易見,如果學生們能夠適應這一點,提高對地球儀的使用,必然于學習地理有益無害。
二、如何提高地球儀的利用率
1.老師的示范性作用
師者,是學生的傳道授業者,是學生的標桿,也是學生的榜樣。一位老師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所以,如果老師可以以身作則,起到帶頭的領導作用,定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們在地理學習中提高對于地球儀這一輔助工具的利用率。
老師可以盡可能在教學活動中善加利用地球儀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每當講解到教材中的相關內容時,都以地球儀上的實物作為比較,以加深學生們的印象,提高學生們的興趣。老師還可以在教學中利用地球儀將本來零碎的知識點串連起來。例如,在講解亞洲時,除了通過地球儀直觀地看到它的確是七大洲中最大的一洲外,還能同時了解到它籠罩了多少時區,位于哪一氣候帶,相鄰哪一大洋,以什么為分界線。在講解七大洲的不同輪廓、強化記憶的同時,又能順便了解到七大洲的相互位置關系。通過以上的示范方法,很容易引導學生們自主地使用地球儀。
2.學生的親身體驗
沒有什么比親身體驗更能加深印象的了。想要提高地球儀在地理學習中的利用率,以此強化課堂效率,除了為人師者的示范外,終究還是要落回到學生自己的手中,讓學生自己親手嘗試。作為教材輔助的工具,地球儀可以給味淡的學習加上調味劑,使本來枯燥的課程增添趣味。
在人教版教材的開篇介紹地球儀的章節里,就詳細地敘述了如何親手制作簡易地球儀的五個步驟,并配以圖案作為說明。材料易得,過程簡單,且沒有什么危險性,所需時間也不多。不妨就讓學生們照著親手制作地球儀來試試。
在親自進行手工的過程中,學生們很容易就會對其投入感情,并以此為契機,鉆研地球儀的制作、地球儀的使用,進而進入地理課程的學習中去。親手實踐過的知識也遠比生硬的從課本紙張上看到的文字知識更易理解,更易記憶。相信在親自手工制作過簡易地球儀之后,沒有哪個學生還會對經緯度、經緯線之類的知識感到陌生。相反的,還可能促使學生主動去深入了解相關知識,更能鼓勵那些平日里對純理論知識缺乏興趣,卻活潑好動、有較強實踐能力的學生,強化他們的信心,引領他們走入地理學習的世界。
老師還可以主動給學生布置結合地球儀使用的作業,不要太難,重在激發學生的樂趣。讓學生自己比較課本上的文字知識和地球儀上的實物圖案。如在地球儀上找到本來概念模糊的巴拿馬運河和喜馬拉雅山脈,享受那種完成小目標的喜悅,讓學生自己一步步發現其中的樂趣。
總之,作為地理教材的輔助工具,作為養育我們的地球的理想化縮小模型,地球儀在地理課程的學習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地球儀的使用率,必然可以極大地提高地理課程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王淑敏.地球儀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4(11).
編輯 趙飛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