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毓
摘 要:隨著現代社會科技的快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界定規劃越來越嚴格,人們對于核心素養的要求也逐漸提升,核心素養是對教育的深入培養,而小學語文教學則又是教育事業的基本,它不僅承載著國家文化的傳承,同時還是決定社會未來發展趨向的關鍵,就小學語文來說,其不僅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同時還兼備一定的基礎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高年級;教學
所謂的素養,就是一個動態與整合的概念,是為了個體健全發展,因生活情境的需要而必須具備的知識、能力,以及態度等,往大了說,它是涵蓋了道德品質、言行舉止、文化知識、專業技能的一個綜合體,往小了說,它就是一個因為生活需求,為長遠發展而必須獲得的知識、態度和能力。而核心素養,就是指在一定的時間里,幫助個體實現價值、融入社會的一個關鍵因素,其強調的是學習領域的不同,專業知識的不同,所以,為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質,本文給出以下幾個建議:
一、持續側重培養學生識字能力和寫字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是實施識字寫字教學的重要階段,在后續的教育工作中,所有的教學任務都離不開識字和寫字的能力,因此,可以說識字寫字就是語文教學的原始基本技能,低年級的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習的目的主要在正確書寫,正確理解生詞這幾個區域,而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除了要掌握以上的技能外,還要進一步掌握漢字的運用技能。那么,應該如何才能讓小學高年級的同學更好地掌握漢字運用技能呢?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教師在教學時首先要做的就是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不能只讓學生機械地進行學習,更不能將語文教學變得形式化,要讓學生理解漢字的意思。比如,在學生通讀過文章后,教師可以再次引導學生對每一句話進行分析,分篇、分段、分節地進行解析,比如“新生”這個詞,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如果教師聯系生活實際和生活實踐開展教學,帶領學生觀察“小草,鮮花”等生命,就可以將抽象的詞變得形象化、具體化,其次,就是要注重寫字的實踐,要扎扎實實地開展寫字訓練,教師不僅要教導學生一筆一畫地練習,還應該收集筆畫、結構相似的字,讓學生在練習過后,自主地進行模仿練習,以此強化學生的語文基礎建設。
二、注重教育方法和策略,正確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小學語文的教學,會因為教材的不同,教學內容的不同,教學目的的不同等發生變化,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還應該構建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比如,精讀課文、略讀課文、整體感知、重點劃分等方法,在這些不同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又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比如,針對散文美文類的文章,因其內涵較深,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極易出現理解困難、學習困難的現象,對此,教師就可以采用情境創設的方法,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竊讀記》中,教師可以根據課文的內容,科學合理地創設故事情境,再讓學生分角色進行朗讀,以達到加深學生印象的目的。再比如,在《白楊》一文中,教師的教學重點就可以圍繞著借物喻人的語言開展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先理解漢字字面的意識,然后再體會漢字背后的涵義,通過這種方法,分層次、分階段地開展教學,鞏固學生的語文基礎,為學生的語文素質、專業技能等多方面的素養打下根基。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是一個時間累積的過程,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比如,在課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從生詞進行學習,再逐步地增加寫字練習的量,等學生的識字、寫字技能都有了一定的基礎后,再對其開展文章的賞析,閱讀等,通過這種方法,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加強語文的閱讀訓練和閱讀積累,全面提升語文素質
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是代表著學生愿意接受語文知識,顯然,僅靠學習興趣就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要采取多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積累學生的基礎素養,為學生知識積累更多的語文專業知識,使學生能更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吸收知識,最終達到培養語文核心素養的目的。就目前小學語文的教學教材來看,內容大多數是一些廣為流傳的文章,都是經過多次的甄選后留存下來的,而從傳統教學來看,大多數的教師除了讓學生背誦考試涉及的內容外,便再無其他拓展性的閱讀,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的知識限定了一個圈,并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除了要讓學生背誦經典文章外,還要讓學生適當地閱讀其他文章和其他名著,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同時還能加深學生對閱讀的賞析能力,全面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總之,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重點就在于學生的語文知識運用,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以及學生思維的鍛煉,只有逐步地將語文文本的內容轉化成了學生內外文化的修養,才能不斷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張亞,楊道宇.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J].教育探索,2016(10):21-24.
[2]張兆勛.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S1):427.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