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菲娜
摘 要:“數學素養”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最熱門的詞匯之一,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已經成為每一個教師與學生共同追尋的終極數學教學目標,除了讓小學生學到豐富的數學知識以外,還能夠掌握科學的數學學習方法,在自主合作學習活動以及數學家的科研故事等活動中受到熏陶,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下面對小學數學學科素養的落實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素養;教學策略
數學素養是指小學生在數學課堂、生活經歷等多種活動中所習得的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思維、數學語言表達等,判斷小學生是否具備數學素養的一個重要依據就是即便小學生忘記了所有的數學知識,但是他們依然能夠以數學思維,或者是在數學教育中形成的行為方式來解決實際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落實數學素養的教學,就是為了讓小學生能夠順利地將數學知識與技能遷移到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之中,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應用能力、實踐能力等綜合能力,為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做好準備。下面,筆者從創新教法、以學促教、完善內容三個層面,討論小學數學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具體策略。
一、創新教學方法,尊重小學生的學習體驗
好的教學方法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基本保障,也是落實數學素養的基本工具。幾乎任何數學教學活動都需要教學方法發揮自身的推動作用,數學素養下的教學方法也需要教師對傳統的教法進行創新性應用,同時還要學習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將數學教育面向“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統一發展,真正考慮小學生的學習體驗,以及他們對數學課堂的情感與態度取向,進而以真正能夠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手段來促進數學素養的實現。
“分數乘法”這一課講述的是幾個相同分數的和以乘法知識進行計算、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來拓寬分數乘整數、分數乘分數的計算三個層次的知識點,這三個知識點之間存在層層遞進的關系,與之前學過的整數乘法有一定的聯系。但是,這節課依然屬于計算范疇,而大多數的小學生對枯燥的計算并不感興趣。因此,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手段時,我準備以情境法導入新課,即先利用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創設一個分數乘法的情境,讓小學生以自己的生活經驗來推測結果。之后,學生要進行分組討論,在小組內講述自己推測的依據,并對每一個學生所做出的推測的合理性進行探討并展示。小學生在生活情境中能夠產生較為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在小組討論活動中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這有利于培養他們的數學學習自信心,能夠使其在分數乘法的探究活動中獲得積極、愉悅的情感體驗。
二、以學促教,促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除了教法以外,小學生的學法同樣也是落實數學素養的重要保障,因為數學素養更加關注的是小學生所掌握的科學學習方法,以及他們的學習品質與學習習慣等,將教學視野放在了小學生在數學學科中所獲得的長遠發展上。
在“分數的混合運算”中,由于小學生已經學過分數的加減法、乘除法,只是沒有將這些運算法則放在同一個算式中進行,但是他們卻已經學過大部分的加減乘除的運算算理,因此,在本課正式教學開始之前,我要求所有的學生進行自習,根據教材學習分數的混合運算法則,并且完成課本上附的練習題,這些練習題能夠檢驗小學生的自學成果。在數學課上,我會公布這些題目的答案,讓小學生自行進行對比,并且根據自己的計算成果與正確答案之間的差異匯總錯題,而這些錯題可以幫助我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在長久的訓練中,我們班的小學生都養成了課前自學的好習慣。
三、完善課程內容,加強實踐教學
小學數學教材中的知識畢竟有限,理論知識居多,對現代數學領域的前沿成果、與社會生產等方面的聯系的介紹很少,實踐內容更是少見。而課程內容是小學數學教育的基本依據,因此,我們必須要完善數學課程內容,將數學與現代科技、生活生產、實踐活動等聯系起來,用生活化的數學課程內容來促使小學生數學素養的落實。
在“長方體(一)”一課中,我為學生布置了一個特殊的家庭作業:在家中尋找一件以長方體為原型的物體,并且通過盒尺,或者是學習工具來測量并標注長方體的長、寬、高。在這次作業中,每個小學生都要進行實踐測量,并根據測量結果在作業本上畫出自己所測量的物體形狀,標注長度單位,了解長方體長、寬、高的意義。
總而言之,數學素養的教學是在素質教育的時代背景下發展起來的,我們必須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方法等多種問題,讓小學生真正在數學教學中獲得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六一,劉曉萍.小學數學核心素養要素分析與界定反思[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5).
[2]劉曉萍,陳六一.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構成要素分析[J].課程教學研究,2016(4).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