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俊 趙文滟 唐劍 何旭東
摘 要: 隨著智能移動設備的普及,旅游互聯網平臺崛起,旅游消費者行為也表現出很強的信息化特點,蓬勃發展的旅游產業進入了大數據時代。在旅游大數據的潮流下,民宿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增長點,然而民宿的信息化建設不容樂觀,有著信息管理水平弱,對互聯網營銷認識不足,缺乏品牌建設意識,同質化嚴重的問題。文章提出了學習和搭建大數據、信息化體系,主動融入旅游互聯網平臺生態圈和在兩者基礎上結合大數據分析,打造民宿獨特品牌和內涵的針對性對策。
關鍵詞: 旅游大數據; 民宿; 旅游互聯網平臺; 信息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8)11-107-03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intelligent mobile devices and the rise of tourism Internet platforms, tourism consumer behaviors show strong informatization characteristics, while the booming tourism industry has entered the era of big data. Under the tourism big data trend, homestay has become a remarkable growth point. However,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homestay is not optimistic, with weak information management level,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Internet marketing, lack of awareness of brand construction, and serious problems of homogeneity. For this reason, this paper proposes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for learning and building big data and information system, actively integrating into the tourism Internet platform ecosphere and combining big data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both, to build the unique brand and connotation of homestay.
Key words: tourism big data; homestay; tourism Internet platform;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0 引言
近年來,經濟發展帶來的交通住宿的便利、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和消費觀念的改變,使出門旅行的門檻大大降低,各地旅游人次呈現快速增長,僅在2017年上半年,國內旅游人數達到25.37億人,國內旅游收入超過2萬億元。旅游成為國民經濟新興的重要組成部分。
民宿是指當地居民利用空閑房源和場地,為有需要的游客提供住宿、餐飲乃至游玩的場所,是一種十分有效的資源分配方式,是一種綠色的“共享經濟”。但由于房源分布的零散無章可循和游客需求的個性化,民宿模式對信息的存儲和傳遞有著極大極高的要求。在國內,各大互聯網平臺也紛紛添加大量的民宿房源,打造自己的民宿大數據體系。民宿已然成為旅游經濟中的熱點,越來越多的資金投入其中,然而大部分民宿是以被平臺倒逼的方式,被動地融入大數據體系下,其配套的管理水平和運營模式落后于產業需求,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在旅游住宿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這甚至會威脅到自身的生存。那么,并沒有雄厚資本的民宿運營者如何才能跟上大數據的潮流,不至于被時代所拋棄呢。結合當前旅游大數據的特點以及民宿發展現狀進行有針對性的信息化建設或許是一條出路。
1 旅游大數據的特點
旅游在本質上屬于依賴服務的無形產品,消費者通過媒體宣傳、親友相傳和主動搜尋等渠道了解信息,從而引發出行決策。在旅游的過程中,游客不斷地收集信息和產生信息,隨著智能移動設備的普及,新的信息需求被創造出來,旅游中產生的許多信息也被實時記錄和存儲下來。所謂“大數據”,便是這些被保存的海量信息。由維克托和庫克耶在2012年提出的大數據四大特點在旅游產業中依然適用。一是數據量大。不僅是游客在產生信息,景區、交通部門和旅游互聯網平臺也在以自身的方式生成特有的數據。二是數據類型多樣化。旅游信息中文本信息占存儲比愈發降低,圖片、音頻、視頻和地理位置乃至游客主觀意愿等非結構化數據涌現,數據整理使用難度大大增加。三是數據處理速度快。得益于強大的硬件和可靠的軟件,數據的輸入輸出與計算十分高速,以保證能有實時的分析結果來幫助決策。四是數據的價值密度低。由于大數據的巨量性和復雜性,挖掘有價值信息顯得異常困難和彌足珍貴[1-3]。
國內對旅游大數據的收集和使用主要集中于旅游巨頭企業和相關政府部門中。前者通過對消費者旅游興趣偏好,旅游態度文本挖掘等手段對用戶進行旅游信息和旅游產品的精準定向推送(OBA)。后者則通過LBS技術或移動通訊信號定位和景區票務數據等對景區客流、車流進行監控,再根據自然條件情況采取預警、協調和疏導等措施。
2 旅游新時代的信息化趨勢
我國旅游產品長時間處于“觀光旅游”的單一階段,進入21世紀,盡管“休閑旅游”和“度假旅游”有所發展卻也是不溫不火。直到近年來互聯網經濟和信息的爆發,將新的旅游形式帶入大眾視野,加之居民收入和人民需求水平不斷提高,旅游進入了新的時代,即“全域旅游”時代,旅行的核心不再拘泥于景區而是擴大到度假區、休閑區、旅游購物區、旅游露營地、旅游功能小鎮、旅游風景道等不同旅游功能區為架構的旅游目的地空間系統,民宿將成為聯結這些區域的關鍵節點。“互聯網+”等信息化趨勢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旅游從業者牢牢把握,解決關鍵問題。
2.1 旅游互聯網平臺生態圈的形成
我國旅游互聯網平臺企業發跡于世紀之交,經過10年的逐步發展在2010年左右攜智能移動設備普及的東風進入爆發期。據艾瑞mUserTracker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在線旅游APP月活躍設備數均在1億臺以上,峰值則逼近2億臺,消費者越來越接受并習慣使用在線旅游APP,享受方便快捷的出行服務。
雄厚的用戶基數為旅游互聯網平臺企業打下了大數據的基礎,這些企業利用本身具有的信息化優勢形成協同效應和規模效應,成為了旅游大數據的先驅者。進而根據大數據分析做出旅游產品預測,定向投放給目標客戶,滿足游客需求,亦滿足旅游商家的需求。頭部旅游平臺企業的能力和業務將越來越強,范圍越來越廣,積聚更多的技術優勢和戰略資源,從而形成壟斷。可以說當下所有的旅游利益相關者都已經離不開旅游平臺,他們以平臺為核心,以大數據為基石,組成了一個聯系愈發緊密的平臺生態圈[4-6]。
2.2 旅游大數據下消費者行為的新趨勢
游客在旅游產業中處于根本地位,進入全域旅游時代,受到大數據潮流沖擊的旅游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和習慣正呈現出新的趨勢。這就是對高品質和個性化服務的追求。旅游產業的蓬勃發展讓競爭加劇,使得消費者變得更為挑剔。他們愿意在高品質的服務上花錢,而收入不斷增加的80后、90后們則對體驗式和休閑式的深度游趨之若鶩。形成了方便與快捷、有精神追求的旅行、出行時間碎片化、參與旅游平臺生態圈等特點。
3 旅游大數據時代下民宿發展現狀
信息化和大數據的潮流為民宿房東和住戶的快速匹配掃清了障礙,使處于被壓抑狀態的民宿經濟迅速釋放。需求上,消費者追求高品質和個性化服務,特別是中產階級消費結構升級,成為中高端民宿的主力客群。經濟上,我國城市由于房產開發導至空余住房猛增,而鄉村人口減少出現“空心村”現象,為民宿提供了大量房源。政策上,國務院等政府部門接連發出“積極發展客棧民宿、短租公寓、長租公寓等細分業態”,“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特色民宿”等指導意見,給予民宿強有力的政策支持。投資上,大量資本涌入,僅在2016年初,我國民宿數量就已達到4萬多家。民宿以其相對傳統酒店低廉的價格,休閑又具有特色的定位,獨有的人文關懷,由一線城市逐漸向全國擴散,據云管家數據顯示,2016年一季度全國的民宿入住率明顯高于星級酒店及其他類型酒店。但信息化時代下民宿還存在著信息化管理水平弱、對互聯網營銷方式認知不足、缺乏品牌建設意識、同質化嚴重,無法把握旅客痛點等問題亟待解決。
4 旅游大數據下民宿的信息化建設
在旅游互聯網平臺帶領,大量資本投入驅動,政府大力支持的背景下,我國旅游產業被帶入了大數據時代,而人們的旅游消費習慣亦在這一時期發生融入網絡時代的改變,然而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的不少民宿卻面臨著隨時死亡的威脅,根據當前經濟社會形式和民宿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信息化建設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4.1 學習和搭建大數據、信息化管理體系
想要完成民宿的信息化建設,樹立大數據、信息化的理念是戰略上的根本之道,而建立起合適的信息化管理體系則是建設的基礎。當前,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的成本大大降低,選擇極為豐富。除了學習Oracle、SQL server等軟件建立并維護數據庫外,還可以用不高的預算在諸如豬八戒網等服務外包平臺獲取專業的、多樣的信息化管理建設服務。也可以借助 eucalyptus軟件實現云計算平臺的搭建,用戶不需要去關心核心服務的儲存與計算能力,同時也不需要去了解系統是如何實現的,只需要為系統提供相應的數據并放松即可,之后系統便可以根據數據的類型將相應的數據檢索出來,之后在格式轉換之后為顯示給用戶,從而便于集成與可視化的分析。之后,民宿經營者就應當使用Microsoft Dynamics等客戶管理系統(CRM)建立旅客檔案和旅客數據庫,登記旅客的相關信息,做好入駐信息與預定信息的對接程序,以數據和信息化委基石,為與旅客建立良好關系,形成口碑效應鋪平道路,也為接下來的定向精確營銷做好準備。
4.2 主動融入旅游互聯網平臺生態圈
民宿本身的基因決定了其小型化的特點,城區的民宿往往就是一棟小樓甚至只是樓房中的幾套房間,而鄉村民宿一般也只是一個小莊園,大部分民宿似乎缺乏品牌建設和全面營銷的財力物力人力。但隨著各大互聯網平臺的運營進入成熟期,以商家、消費者和平臺企業互惠互利的平臺生態圈戰略大行其道,事實上民宿經營者完全可以依托強大的旅游互聯網平臺實施營銷策略。
在生態圈戰略下,各旅游互聯網平臺開發面向經營者的后臺數據軟件或網頁界面,幫助商家分析動向,亦可將這些數據接入自身搭建的數據庫,結合實際經營狀況進行分析。而民宿經營者往往會使用多棲(Muti-home)平臺的策略,入駐多個旅游互聯網平臺,那么也就能從多個平臺獲取瀏覽、預定和評論數據,充實數據,精準分析。也要關注平臺上的搜索熱點和主推活動,積極參與,進行有針對性的宣傳和促銷活動。
4.3 結合大數據分析,打造民宿獨特品牌和內涵
當前,民宿經營者大多是投身經濟熱潮的投資者,從素質上來看,讓他們憑空創造“民宿故事”,營造人文關懷,打造特色品牌是勉為其難的。而有了現實數據和互聯網平臺數據的支持,便可投游客所好,先從特色項目和服務等“軟件”出發,明確客源定位,逐漸發現和聚合民宿核心競爭力,再對外觀和裝修等“硬件”做出相應修改,形成特有體系。在品牌經營上,則更為適合使用客戶關系管理系統數據和互聯網數據分析,重視網絡評價評論,循序漸進地塑造口碑。
5 結束語
旅游大數據海量、多樣化和對信息技術的較高要求為民宿的發展帶來了機遇與挑戰。目前民宿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然而這是一個平等的時代,高新技術的運用從未如此貼近普通人的生活,民宿經營者要樹立信息化意識,利用好社會經濟共享資源、平臺資源,就能夠在大數據潮流下分一杯羹,不然則有被迅速淘汰的風險。相信隨著大數據研究的日臻完善,未來民宿發展能夠充分發掘大數據所帶來的大智慧,為打造獨樹一幟,長久傳承的特色民宿提供更全面、更精確的決策支持。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著,盛楊燕、周濤譯.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 李茜燕.大數據背景下旅游信息與區域旅游合作的耦合研究[J].情報科學.2016.4:129-132
[3] 劉志霞.大數據在旅游管理中的應用探討研究[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6.4:95-111
[4] 周劍.“互聯網+”下溫州民宿競爭力提升策略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7.10:89-91
[5] 畢婕.信息化在旅游管理方面的應用問題探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8.21:187-188
[6] 蘇建軍,武海榮.智慧旅游背景下運城酒店業信息化還有多遠[J].運城學院學報,2016.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