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婧儒 任虹 楊歡 杜曉娟
摘 要 隨著科技的發展,終身教育成為了時代的主題,自主學習的能力成為了當代大學生所必備的素質。本文在成都中醫藥大學現有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結合中醫藥專業教學的實際需要,通過實踐,試探討適合中醫學專業學生的自主學習模式,為培養具備勝任現代醫療環境能力的中醫學生做鋪墊。
關鍵詞 中醫學 自主學習 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10.077
Explor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Mode for
Chinese Medicine Majors
SHI Jingru, REN Hong, YANG Huan, DU Xiaojuan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 Chengdu, Sichuan 611137)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felong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theme of the times. The ability to study independently has become the essential quality of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teaching practice in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practical needs of the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independent learning model suitable for the stud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ke a paving for the students with the competence of modern medical environment.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study independently; mode
我國高等醫學院校本著“堅持方向、深化改革、提高質量、改善條件、優化管理”的方針,借鑒外來高等醫學教育的經驗,努力調整人才培養方案。但是我國目前的教學模式主要還是以 “填鴨式”教學為主,這種教學模式古板乏味,并且不能滿足培養復合型精英中醫藥學生的要求。[1]在總結經驗、查閱文獻、調研討論、定點實踐等的基礎上,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出發點,對中醫學專業學生自主學習模式進行探索,并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完善該模式。
1 探索中醫學專業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的必要性
大學的擴招,導致了現在的大學“寬進寬出”,部分同學進入大學后,沒有了高中學習的緊張感,以自我放松的狀態學習知識,到最后都只是混文憑。對中醫專業學生而言,中醫學相關知識抽象乏味,難以很快理解,學生容易喪失學習興趣。一些學生為了應付考試,只會照本宣科,實際對知識的掌握很少,進入實習階段后,完全無法適應實習醫生的工作,甚者達到一問三不知的狀態。所以,我們應讓學生做好大學畢業就要步入實際工作的準備,而工作需要我們運用大學期間積累的知識和能力,解決實際問題,這樣學生才能從“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對于中醫專業學生,我們也要引導學生轉變角色,從“學生”轉變到“醫生”,迫使學生及早進入狀態,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和積累,增強學生成為醫生的使命感,讓學生明白自主學習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
2 中醫學生自主學習現狀不佳的原因與分析
對中醫學生自主學習現狀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對問卷結果進行分析,將主要的原因進行了如下總結。
2.1 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不強
中醫學學習古板、乏味、形式單調,這使得學生自主學習動機不強,對中醫學習沒有熱情和興趣。醫學課程重在實踐,但學生在實習前,進入臨床進行跟診的機會少之又少,再加上枯燥無味的課本知識,調動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大學生在進入大學生活后,總覺得學習知識的任務應該只在課堂上,下課后應該有自己的娛樂休閑時間,學習的惰性越來越大,更不愿意主動學習。
2.2 學生學習知識的結構和途徑單一
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不夠完善,中醫藥學生知識結構和獲取知識的途徑單一,導致學生沒有培養良好的思維方式,看待問題的視野不夠開闊,除了專業知識幾乎一竅不通。
中醫學專業的學習以課堂教師講授為主,課后自主學習為輔。首先表現在學生存在學習依賴性,依托于教師的單方面知識灌輸,其次自主學習時僅重視教材上理論知識的鞏固,卻忽視了臨床實踐運用、課外書籍和文獻等其他途徑拓展知識的攝取。
2.3 過于夸大自主性
現有的部分高校已采取自主學習模式,但過于強調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把選擇的權利完全交給學生。盡管課外活動很豐富,但缺少實質性的學習內容,形式也更偏重于活動,而忽略了活動的目的和意義,使自主學習呈現出“體驗主義、活動主義”的傾向,使自主學習變為了學生的“自己學習”。
2.4 專業指導不到位
大學生雖具有一定的學習和鑒別能力,但依然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需要有專人進行引導,避免其誤入歧途。然而高校教師大多把精力放在課堂教學和科學研究上,對學生的課外學習指導不夠重視,使得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性更難調動,自主學習也就成為了天方夜譚。
2.5 制度保障不完善
大多數高校的自主學習沒有設立科學的運行機制,有著很大的隨意性,缺乏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教學計劃和具有約束力的考核體系。導致師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自主學習的意義和實施的方式方法,缺乏對自主學習的認同感,沒有將自主學習作為自己必須完成的任務。
2.6 自主學習氛圍不濃厚
環境影響個人,也能成就個人。一個班級的整體學習氛圍會對班級中個體的發展產生不小的影響,營造積極向上的班級學風有利于帶動班級全體學生的良性發展。班級學風建設不到位,就會使班級整體的學習氛圍不濃厚,缺少優秀同學的積極引領,學生之間也缺少合理的競爭與相互促進。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可以激發班上學生不斷樹立榜樣和目標,及時改進學習方法,進一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3 中醫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構建和完善適合中醫學專業學生的自主學習模式。該模式主要包括“講-思-練”三模塊,從而有效的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專業知識教學效果及教學質量,培養具備勝任現代醫療環境能力的中醫學生。
3.1 課前五分鐘小講堂——講
講課形式和講課內容,要以學生為主講人,幻燈片為載體,進行課前5分鐘的PPT教學。每次課前利用5分鐘的時間,請一位同學,自主地為全班同學普及最近新查詢到的中醫知識,可以包括某病的最新研究進展、自己對臨床某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或者分享自己的臨床學習經驗等。強調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學生教與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推動臨床能力培養的有效性。同時,其它同學用課前五分鐘評分表為該名同學打分,每階段結束后選出最佳分享者與最差分享者,目的是為了激勵各位同學都能積極對待此項工作。
3.2 雙周分享——思
各組同學針對自己在兩周時間里學習到的臨床知識,百科知識等自主學習內容,經過思考整理,對全班同學進行分享,并在全班自主發起討論,以便全班同學可以在短時間內學習到不同的知識內容。同時,雙周分享相關學科的指導老師,在同學自主分享后,對分享的內容進行講解和點評,以便從專業的角度完善學習。
3.3 小組學習測試——練
以班級小組同學為單位,成立學習小組,共同學習。自主選擇感興趣的主題在學校網上圖書館查詢文獻,每周須學習查詢不少于5篇的參考文獻,同時定期整理撰寫一篇綜述,并且通過組內討論,組外請教指導老師進行指導,最終在期刊上進行發表。
組內成員也要定期針對學習的內容自行出試卷,進行組內自我測試,針對學習到的課本知識以及課外查詢的知識進行進一步的學習,并且通過測試,了解自主學習達到的水平,以便隨時監測知識的掌握程度。
4 結語
通過中醫學專業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制定一套有效的適合中醫學生的自主學習模式,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樹立終身學習意識,為成為優秀的臨床醫生奠定良好基礎。
*通訊作者:任虹
基金項目:成都中醫藥大學教學改革項目“中醫學專業學生自主學習‘S-5-T模式的研究 ”(JGZX201603)
參考文獻
[1] 鄭加麟.關于中國醫學教育改革的思考[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1.31(3):329-330.
[2] 王燕.淺議中醫院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17(增刊):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