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雙盈
摘要:生物學中大量的概念和結論都是可以通過實驗的出來的,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不僅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而且能夠真實地觀察理論知識中所闡述的內容,驗證理論知識,并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能夠讓學生養成積極的科學態度,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關鍵詞:生物教學;中學生;培養;動手操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2-0181-01
生物教學是以自然科學為前提,隱藏著動植物界的大智慧、大奧秘,僅僅通過理論教學并不能夠讓學生掌握生物世界的奇妙性,所以需要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掌握每一個細胞、每一個葉脈等微小事物的變化,進而感嘆生物界的神奇與美麗。因此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不僅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讓學生對自然界、生物界有著全新的認知。
1.影響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主要因素
學生在生物知識學習過程中,動手能力的強弱直接決定其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學生的實驗能力。現階段,影響學生在生物課堂上動手操作的因素主要表現為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學生只有從內心深處喜歡動手操作,才能積極主動地思考,并且樂于分享動手操作的成果。因此教師要激發學生動手操作的興趣和愛好,進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并激發學生的潛能。同時動手操作能夠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生物界中奇妙的變化,感受大自然所具有的神奇力量,而且學生參與到課堂建設上來,能夠更加直觀地掌握生物教學中的知識內容,提高教學成果;二是受到學校的影響,學校實驗器材較為缺乏,大量的實驗內容無法開展,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理論知識。同時教師為了減少工作量,并從學生的安全角度出發,注重理論知識的闡述,讓學生掌握知識點,不注重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最后是受到家庭環境、家庭教育理念,以及家庭經濟狀況等因素的影響,家長無法為學生的實踐操作提供物質支持和精神動力,導致學生不得不放棄實踐操作環節,進而影響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逐漸被弱化。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主要措施
2.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生物教學多以理論知識為主,內容較為枯燥,如果教師的授課方式較為死板,或者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就會導致課堂內容與生活脫節,理論知識缺乏實踐土壤支撐,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1]。因此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教學內容來挖掘教學主題,并且讓學生深度參與撿來。例如教師在講解"植物葉片的結構"課時內容是,教師首先是讓學生收集家庭、學校周邊常見的植物葉片,并且讓學生將葉片帶到學校。其次是讓學生講解自己所帶來的葉片屬于何種植物,以及此種植物的生長方式和特點,進而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再次是教師讓學生在顯微鏡下仔細觀察不同植物的葉片結構、葉脈等,通過實踐操作的方式掌握該課時內容上的理論知識。最后是教師指導學生利用收集來的植物葉片來制作葉脈書簽和葉脈相片,或者是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制作葉片畫,張貼在宣傳板上。整個關于葉片結構的課時內容學生都親身參與進來,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內容。
2.2鼓勵學生動手操作。生物課堂是一門探究的學科,所以教師要從傳統的操縱者、主宰者的角色向激發者、引導者轉變,平等地與學生進行交流,并鼓勵學生大膽操作,不斷調整操作步驟,進而獨立完成整個實驗過程。例如在探究植物也變正面和反面氣口存在的差異時,教師不可以直接告知學生理論結果,而是引導學生自行探究結果,進而加深學生的印象。首先是教師讓部分學生準備燒杯、溫度計、酒精燈、熱水等實驗器材,讓部分學生到校園中收集葉片。其次是教師讓學生自由分組,每個小組4名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展實驗內容。再次是實驗開展之前,學生根據以往的實驗知識來講解本次實驗中的操作注意事項,缺少的部分由其他學生進行補充[2]。例如學生指出燒杯中的水溫要達到70℃、溫度計的放置方式及閱讀方式、燒杯在酒精燈上的擺放高度、酒精燈的點燃及熄滅方式。學生按照實驗操作步和注意事項來操作,既保證自身的安全性,又提高實驗的成功率。最后是學生將葉片放到70℃燒杯之后觀察葉片正反面的氣泡,進而得出葉片正面的氣孔比背面的氣孔少。雖然有的同學得出不同的答案,但是經過多次實驗之后得出與其他同學相一致的結論。通過實驗操作和觀察,學生不僅發現了葉片與葉片之間的差異,而且探究出葉片中所具有的更多奧秘知識,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
2.3家庭及學校的參與。應試教育下學校注重升學率,其實踐教學的內容相應地降低,家長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自身能代勞的內容從不讓學生插手,這就導致"高分低能"的現象在新時代的學生身上比較普遍。因此學校和家長要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來。首先是學校要為學生提供實踐活動開展的物質基礎,包括實驗室、實驗材料、實驗器材等,并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動手操作。其次是學校要拓展室外活動場所,與植物園、養殖場合作,讓學生定期到各種動植物生產基地來參觀,真正地親近自然、親近生活,進而了解植物在一年四季的變化,動物的成長過程等[3]。再次是教師要創造讓學生動手的機會,爭取每一個課題內容都讓學生自行操作。最后是家長要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并且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為學生提供器材、設備,或者是在家庭中共同完成周期比較長的實驗活動。例如講解植物的無性繁殖時,家長可以在家庭中與學生共同種植柳樹,觀察柳樹的成長變化。
3.結束語
生物是一門探索性較強的學科,隱藏著無數奧秘,亟待教師深度開發教學資源,組織學生動手實踐課堂內容,不斷豐富教學內容,進而在實踐活動下掌握動植物的發展變化,全面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還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融入到現有的知識體系中,轉變學生的思維方式,進而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參考文獻:
[1]馬振蘭.初中生物教學中實驗教學的重要性與策略[J].中國培訓,2017,(8)127-128
[2]鄧雪,李亞軍.生物教學中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培養的影響因素及策略[J].考試周刊,2016,(03):129.
[3]杜海玲.生物教學中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5,29(02):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