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句俗語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說:不管是學什么,只要有了興趣,就會有學習的動力。學生的學習成績會有高低,除了自身的智力發育和學習環境外,其實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興趣。根據教學經驗,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往往對自己喜歡的學科,學習熱情都會比較高漲,學習成績也會比較優良,這就是所謂的偏科現象。因此,在教學中,營造興趣的課堂學習氛圍,就顯得格外重要。今天,我們就來講解下,在小學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讓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思路,活躍課堂氣氛。
關鍵詞:興趣;氛圍;活躍;小學語文課堂
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直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學習還沒有形成一定的自制性,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就要學會利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人,或者事物,來吸引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自主的參加到語文的課堂中。根據教學經驗我認為營造課堂學習的興趣氛圍,增強課堂活力,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 注重課堂內容教學前的興趣導入
學生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沒有學習欲望,覺得語文課堂枯燥乏味,其實主要是因為老師在教學語文學習內容時,常常都是圍繞知識點展開講解,一味地講解知識點,沒有變化的教學方案,日積月累的,也就讓學生覺得語文課堂的內容教學是一成不變的方式,學生也會開始厭倦,從而直接導致語文教學質量不佳的結果。所以,老師要注重課堂內容教學前的興趣導入,善于抓住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來作為教學內容的引導線,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例如我們在教學《小小的船兒》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們都知道學生的動手能力是很強的,我們可以讓學生畫出自己印象中的小船,也可以讓學生跟著自己折小船,這出小船的形態,如同課文中提到的:“小小的船兒兩頭尖。”這既讓學生學會了畫小船和折小船的動手能力,還讓學生直接學會了課文內容,事半功倍,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記憶知識點。
二、 老師應該盡力去關愛每一個學生
老師是學生學習的指明燈,也就是說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老師的重要作用就是要指引學生學習。由于小學學生的個人特性比較突出,有的調皮搗蛋,有的可愛活潑,有的乖巧懂事等等,所以老師對學生也會有不一樣的想法,畢竟每個人都會有各自喜歡的類型,對學生也是一樣的。老師一般都會喜歡比較聽話,比較懂事的學生,因為這樣的學生既會自主的學習,又不會影響別人學習,甚至有時候還能夠幫助其他的學生學習,所以老師都會比較偏愛這一類型的學生。其實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應該對待學生一視同仁,要盡力去關愛每一個學生,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點,用鼓勵和表揚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既要保持對優等生的喜愛,也要關愛中等生,更要關注差生,多鼓勵,多表揚,讓學生知道老師對他們的肯定,讓學生在老師身上得到學習的動力。
三、 模擬文章情景,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學習氛圍下學習
小學的學生特性有:好奇,好動,愛表現,愛爭強好勝等等,其實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就可以利用學生好奇和好動的特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活躍的學習課堂。例如我們在學習課文《幸福是什么》這篇課文時,我們就可以模擬文章情景,組織學生用表演的方式來表達課文內容,也可以采用角色分配閱讀的方式,有的學生扮演牧童一,有的扮演牧童二,有的扮演牧童三,還有扮演智慧的女兒。讓學生通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更加直接準確的去學習課文內容,讓學生身臨其境的學習,是一直更加直觀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體驗扮演樂趣的同時,還能夠學習知識,以此來提高教學質量。
四、 善于提問,拋磚引玉
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已經習慣了老師的一味講解,有些時候老師是可以先根據學習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在課文中尋找答案,特別是在教學寓言故事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在問題的指引下去閱讀課文內容,就可以避免學生學習的盲目性,還可以讓學生學會主動思考,一舉兩得。例如我們在教學寓言故事《掩耳盜鈴》這篇課文時,我們就可以根據題目提出問題:“課文中的主人公,為何會想到掩耳盜鈴的這種方法的?”這樣學生就會帶著老師提出的問題,去仔細閱讀課文,最后在回答問題時也會更加踴躍。或者我們還可以直接深入課文教學目的提出問題:“這則寓言故事主要想告訴我們什么?”讓學生懂得深入思考的重要性,從而得到知識的升華。
五、 走出課堂,尋找更為廣闊的語文世界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只有當一個學子領略到這個世界的風土人情、流光溢彩之后才能領略到語文的魅力,才能讓語文課堂真正的活力四射起來。春游外出踏青、工廠參觀、社會實踐、上街調研等等的方式可以充分調動孩子們的每一個感官,在實踐中鞏固語文知識,理解語文真諦。學校開展的很多辯論賽、演講比賽、作文競賽、書法競賽這樣的競賽也給眾多學子進行語文實踐提供了很好的平臺。老師們應該鼓勵學生多多參與這些實踐活動,在競賽中爭相學習語文,創造學習語文的良好氛圍。老師也可以自主在班級內開展一些語文學習活動:如“我最喜愛的一本書”、“讀書月活動”、“讀書知識競賽活動”;舉辦讀書沙龍,交流讀書心得體會,搞課前3分鐘講演、語文開心辭典、巧接詩詞名句等趣味閱讀活動等。
六、 實踐出真知
實踐在課堂教學中是學生知識的吸收和鞏固的有效手段,小學語文主要的教學方向是文字,文章的寫作方式,為人處世的道理。有些時候一味地講解,知識就只能存在于學生的精神層面,而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并不懂得如何去運用,因此就會變成紙上談兵。例如我們在教學文明禮貌用語的同時,我們可以假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運用文明禮貌用語,在多次的實踐中,讓學生自然的形成文明禮貌的交際方式,從而使知識落實到行動上。
總之,我認為,想要增強小學語文課堂的活力,就應該以學生的興趣為主導線,以這樣的教學方式來營造一個充滿興趣,充滿話題的課堂氛圍,才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自主地去吸收和鞏固知識點,也才能夠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賈俊萍.淺談小學語文課堂學習氛圍的營造[J].中國校外教育,2017,(01):107-108.
[2]朱琳.小學語文教學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J].新課程(上),2014,(08):90-91.
作者簡介:
李香芳,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鹽池縣長城希望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