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四五
摘要 本文概述和分析了池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中心建設項目總體完成情況、資金到位使用及財務管理情況、項目變更情況、施工和設備到位情況、法律法規執行情況、投入使用情況、竣工決算審計情況、檔案資料管理情況、項目建成后的效果與效益評價,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可為農業類建設項目的實施與管理提供借鑒。
關鍵詞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中心;建設項目;實施;管理;安徽池州
中圖分類號 F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0-0243-03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是發展現代農業和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重要基礎支撐,是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的重要手段,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1-2]。池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中心建設項目是2012年由安徽省發改委和省農業委員會批準立項,2012年11月由池州市發改委下文批準該建設項目初步設計,2013年和2014年省發改委和省農業委員會下達了建設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2015年8月池州市發改委下文批準對該項目檢測用房建設地點及內容進行變更。該項目在省農業委員會、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的指導下,在池州市農業委員會的領導下,嚴格執行農業項目管理的有關規定,認真執行《安徽省池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中心建設項目初步設計》和《關于池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中心建設項目檢測用房建設地點及內容變更的批復》,經過逾2年的精心組織、扎實施工,于2017年1月完成了新購置的實驗室裝飾與配套設備采購及安裝項目的驗收,5月完成了儀器設備的驗收,6月本中心順利搬遷至項目新購置的檢測用房,9月通過了項目決算與審計。
1 建設項目總體完成情況
該建設項目是按照池州市發改委(池發改農經〔2012〕500號和池發改農經〔2015〕260號)批復內容實施的。
1.1 項目建設單位基本情況
項目建設單位——池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中心成立于2005年1月,是池州市農業委員會下屬二級機構,是公益一類事業法人單位,又是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站。中心內設辦公室、市場信息科、綜合檢測科3個科室,編制15名,現有在編在崗職工14人(高級職稱3人、中級職稱5人)。中心主要工作職責:承擔部、省、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下達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和風險監測,農產品及其產地環境、農業投入品質量安全普查和監督抽查檢測任務;負責對全市縣鄉和轄區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室)進行技術指導、人員培訓和監督監管;負責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技術咨詢和宣傳服務等工作。中心于2007年12月通過了安徽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組織的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并獲得證書,2011年2月和2014年2月分別通過了省質監局組織的資質認定復評審;2012年9月獲得了省農業委員會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合格證書,2017年9月又通過了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和省農業委員會組織的資質認定和考核評審并獲得了雙證書。
1.2 項目建設內容及規模
購置并裝飾檢驗檢測用房2 035 m2,3層框架防震結構;購置儀器設備98臺(套)。
1.3 投資及資金籌措
項目總投資1 607.56萬元,其中購置儀器設備費用643.81萬元,土建工程費用902.43萬元(2 035.5 m2的檢驗檢測用房購置及裝飾費),工程建設其他費用61.32萬元。
資金籌措:中央投資667萬元(主要用于購置儀器設備),市級財政配套406.5萬元,池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中心通過單位資產置換等方式籌資534.06萬元(主要用于購置和裝璜檢驗檢測用房)。
1.4 項目建設地點及期限
建設地點為池州市長江南路396號中環大廈4、5、6層樓,建設期限為3年。
1.5 招投標和項目管理責任制
該項目嚴格執行招投標制,項目所需的儀器設備采購、檢測室裝飾、電力安裝、監理單位聘用等均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投標法》的有關規定和程序進行了公開招標采購。池州市農業委員會成立了以主任為組長的項目實施領導小組,項目實施單位法人為領導小組成員并兼任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也是項目責任人,對項目申報、實施、質量、資金及建成后運行負責,項目實行法人責任制管理并嚴格執行。項目建設過程中嚴格按照農業部“四制”要求,實行項目法人負責制以及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1.6 工程建設質量情況
該項目所采購的檢測儀器設備均為國際一流品牌,質量優良,如氣相色譜儀、氣相色譜串聯質譜儀、液相色譜儀、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儀均為美國產并原裝進口,原子吸收儀為德國產并原裝進口。檢測室裝飾工程施工前,通過招標聘請了安徽天健監理有限公司為監理單位,并簽定了工程監理合同,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監理公司派人到現場監理,施工嚴格按圖紙設計執行,同時還派本中心2位同志每天到施工現場監督工程質量,有效監督保證了工程質量的優良。
2 項目資金到位使用及財務管理情況
2.1 資金到位情況
中央資金667萬元于2014年下半年全部到位,市財政配套資金406.5萬元于2015年9月到位215.26萬元,2017年4月到位191.24萬元;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中心通過單位資產置換籌資534.06萬元于2015年8月到位。該項目已到位資金共計1 607.56萬元。
2.2 資金使用及財務管理情況
2.2.1 財務管理情況。項目資金按國家發改委、農業部的有關規定,實行財務專戶統一管理,專款專用。由市農業委員會負責項目的監督與管理工作,項目資金先劃拔到市農業委員會帳戶進行統一管理,根據該項目的實施進度,由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中心分批分次打報告審請,再由市農業委員會開會研究撥付,市農業委員會對項目資金的使用進行全程監督,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中心負責項目的實施,同時項目單位法人代表為項目責任人。
2.2.2 資金使用情況。項目已使用資金1 607.56萬元,其中:購置儀器設備使用資金643.81萬元,購置2 035.5 m2的檢驗檢測用房使用資金688萬元,檢驗檢測用房裝飾使用資金214.43萬元,項目建設其他費用61.32萬元。項目資金的支出嚴格按照合同規定的程序和進度要求進行,嚴格按批復計劃的建設內容使用資金,無擠占挪用項目資金情況,資金使用合理、合規、合法。
3 項目變更情況
2015年8月10日,池州市發改委下文《關于池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中心建設項目檢測用房建設地點及內容變更的批復》(池發改農經〔2015〕260號),鑒于池州市人民政府2015年7月13日第35號專題會議紀要精神,現就該項目有關變更事項批復如下:建設地點由原批復的市西北外環與老318國道交匯處搬遷至長江南路396號中環大廈內;建設項目檢測用房由原批復的新建變更為購置,檢測用房面積不少于原批復的1 274 m2,檢測用房購置及裝璜費用由杏花村文化旅游區管委會、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中心(費用出處:市級財政配套資金)和市城投公司三方負擔。
4 施工和設備到位情況
該項目從2014年8月開工建設,至2017年3月項目批準建設的內容已全部完成。實驗室裝飾與配套設備采購及安裝項目于2016年6月開工,2016年12月完工,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中心安排有關人員組織內部驗收組及時進行了初驗,市發改委于2017年1月邀請相關專家對該單項工程進行了驗收,驗收專家一致認為該檢測室的裝璜工程質量非常好,在全市屬上等水平。項目所有采購的儀器設備(共6包)于2015年4月招標,5月簽訂合同,因地址變更延期供貨,2017年3月采購的儀器設備全部安裝完成,并進行了試運行,4月中心組織了內部驗收組對所有儀器設備進行了初驗,市發改委于2017年5月邀請相關專家分別對儀器設備全部單項工程(共6包)進行了驗收,驗收結果為全部合格。
5 法律法規執行情況
項目實施過程中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投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項目所需的儀器設備采購、檢測室裝飾、電力安裝、監理單位聘用等均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投標法》的有關規定和程序進行了公開招標采購。同時,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落實了合同管理制度,項目中進行可行性研究、規劃設計、預算編制、儀器設備和工程招投標、工程施工和監理等的單位全部具有國家認定資質,用規范合同文本簽約,全部實行合同制管理。
同時,嚴格執行消防、環保等法律法規,在實驗室裝飾之前委托有資質的單位對建設工程消防進行了設計,并到貴池區公安消防大隊進行了備案,2018年1月貴池區公安消防大隊對建筑消防設施進行了檢測,消防工程通過了消防大隊的竣工驗收。在環保方面,委托安徽綠健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對建設項目在環保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系統進行了備案,對中心4、5、6層的室內環境進行了檢測,檢測結果表明,中心3層的室內環境質量均符合標準要求。
6 投入使用情況
6.1 組織和參加建設項目管理培訓情況
中心于2013年12月派2位同志到廣東東莞參加農業部組織的全國市級檢測中心建設項目實施管理培訓,2014年4月又派人到南京參加項目招投標新政策專題培訓。此外,中心先后派逾40人次外出到北京、上海、南京、合肥、青島、昆明等地參加儀器操作和使用等培訓。
6.2 實驗室裝飾及使用情況
根據市發改委的批文及項目總體要求,中心在中環大廈購置了4、5、6共3層,建設總建筑面積為2 035.5 m2的檢驗檢測室,委托有資質的單位按先進的實驗室標準進行了設計,并按設計要求進行了裝飾。其中,第4層為無機檢測室,主要有原子吸收室、原子熒光室、紫外分光室、重金屬前處理室、廢水和廢氣處理室、天平室、集中供氣室、高溫室、試劑儲蓄室、樣品儲蓄室等;第5層為有機檢測室,主要有氣相色譜室、氣質質室、液相色譜室、液質質室、品質分析室、農殘速測室、農殘前處理室、天平室、男女更衣室、收樣室、制樣室等;第6層為值班室、接待室、檔案資料室、數據處理室、培訓室、會議室、人員辦公室等,布局合理,功能齊備。目前,中心所有實驗室都已投入使用。
6.3 儀器設備使用情況
項目購置的所有儀器設備如氣相色譜儀、氣相色譜串聯質譜儀、液相色譜儀、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儀、原子吸收儀、原子熒光儀等都已投入使用,并充分發揮了這些高端檢測儀器在日常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中的作用,檢測精度大幅提高,工作效力大幅提升,成效非常顯著。
7 竣工決算審計情況
該建設項目完工后,2017年進行了項目竣工決算,編制了項目竣工決算書,并對該項目進行了二次專項審計,審計單位出具了項目審計報告:一是市審計局委托安徽正大永道工程咨詢有限公司進行的中心建設項目工程決算審計(皖正建審〔2017〕-3015號);二是市財政局委托安徽華晨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的中心建設項目竣工財務決算審計(皖華晨會審字〔2017〕043號)。審計結論為該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 607.56萬元,其中:儀器設備投資643.81萬元,2 035.5 m2的檢驗檢測用房購買投資688萬元,檢驗檢測用房裝飾投資214.43萬元,項目建設其他費用61.32萬元。
8 檔案資料管理情況
該項目從組織申報、可研報告、初步設計、批準文件、設計文件、儀器設備招標采購、安裝、培訓、檢測室裝璜、驗收等都建立了檔案資料,文件和各項技術資料齊全、準確,項目所有檔案資料都裝訂成冊并按規定放入檔案柜中歸檔,由中心資料管理員專人保管。
9 項目建成后的效果與效益評價
9.1 項目功能目標實現程度
通過該項目的實施,中心建立起高標準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室:購置了必要的高端檢測設備和標準化的實驗室,建成了一個布局合理、職能明確、專業高效的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改善和提高了本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監管水平,并能對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實施全過程的有效監督。項目建成后,一般檢測區溫度應在20~28 ℃之間,相對濕度一般應保持在45%~65%,實驗室具備防震、防塵、防腐蝕、防磁與屏蔽等方面的環境條件要求,符合在室內開展的檢定項目之檢定規程和計量標準器具及檢測儀器設備對環境條件的要求,現中心檢驗檢測室整體水平在全省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中處領先地位。
通過該項目的實施,本中心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中心在該項目建成后的2017年9月順利通過了省質監局和省農委組織的資質認定和考核評審,并獲得了雙證書,承檢參數由項目實施前的兩大類 46個擴大到現在的三大類130個,檢測參數全部覆蓋并超過了農業部規定的部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和考核的全部參數,年檢測樣本能力由原來的2 000份提高到現在的7 000份。
9.2 項目主要社會經濟效益
項目建成后,中心已利用先進的儀器設備和檢測室,為池州市各縣、區和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人員進行了多次檢測技術和業務知識的培訓,提升了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人員的技術水平和業務能力。
項目的建成,以先進的儀器設備為手段,以可靠的實驗環境為保障,為農產品生產(包括產地環境、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科學、公正的監測、鑒定、評價的技術保障;是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的主要技術支撐,是政府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承擔著為政府提供技術決策、技術服務和技術咨詢的重要職能;在提高農產品質量與安全水平方面發揮著關鍵和核心作用,將為省和市農業委員會對安徽省和池州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普查、例行監測、監督抽查提供技術支撐。
該項目建成后,有利于大幅度提高全市農產品的合格率和農業環境質量水平,促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有利于保護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有利于提高全市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保障農產品消費安全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3-4]。
10 參考文獻
[1] 陳志軍.“互聯網+”模式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化對策研究[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6(2):15-18.
[2] 金發忠.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的體系構建及運行管理[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4(3):3-11.
[3] 殷琛,朱海平,陸劍飛.浙江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建設的探討[J].浙江農業科學,2008(5):513-514.
[4] 金發忠,錢永忠.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的現狀與對策[J].農業質量標準,2003(2):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