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芹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大力推進,教育水平普遍有所提高,素質教育終將取代傳統教育模式,成為未來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提高高年級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是拓寬學生思維、促進學生綜合發展的有效方式。小學高年級學生已形成了初步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保質保量的課外閱讀對于學生的成長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課外閱讀現狀;策略
小學生從低年級的看圖寫話到正式寫作課程,經歷了從雛形到基礎的一個過程,到了高年級后,寫作的難度逐步增加,學生寫作能力的高低也逐漸凸顯出來,因此,需要老師與家長給予足夠的重視。增加課外閱讀量是學習寫作的重要手段,能夠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目前,國內外的教育部門都對課外閱讀極其重視。數字信息化時代,資源共享變得更加便利,也為課外閱讀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一、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外閱讀現狀
(一)閱讀目的性不強
目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對于課外閱讀雖然抱有很大的熱情,但缺少目的性。讓大多數學生感興趣的課外讀物是漫畫書和小說,只是貪圖情節的趣味性,卻忽視了課外讀物中的知識和技巧。這種看似對學生吸引力強,令學生閱讀興趣高漲卻沒有任何意義的課外閱讀,浪費了學生正常的學習時間。大量的社會調查表明,在正規圖書館辦理圖書證的小學生寥寥無幾,說明小學生對課外讀物的選擇沒有良好的規劃,致使課外閱讀沒有起到正面的作用。
(二)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閱讀習慣不同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充分擁有自我意識,并養成了各自獨特的性格,不同性格的學生在閱讀習慣上也有明顯的差異[1]。有的學生熱愛閱讀,而有的學生拿起書本就犯困;有的學生在閱讀時一目十行、浮皮潦草,而有的學生一邊閱讀一邊記錄閱讀筆記。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制定課外閱讀計劃時,要充分根據每個學生自身的特點,引導學生培養正確的興趣愛好,并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課外讀物。同時,教師也要在閱讀方法上,給予學生不同的指導。例如,教導熱愛閱讀的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要囫圇吞棗,要充分理解其中的含義,遇到不懂的內容,要及時詢問老師。如果是在獨自閱讀的情況下,可以先記錄下來,再咨詢家長或老師。如遇到不認識的字,要學會主動利用字典尋求答案,如果遇到特別好的內容,要學會摘抄記錄,建立自己的知識儲備倉庫,為日后的寫作或其他運用積累資源。
對于不愛閱讀的學生,首先要采取各種方式,盡量培養他們熱愛閱讀的興趣,其次要讓他們學會抓住文章的核心內容,學會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讓學生不至于白白浪費時間,而是從簡短的閱讀中學到一定的知識。教師應該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使學生能夠整體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三)教師沒有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意義
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還在運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注重課本上的知識,沒有意識到課外閱讀對學生的重要性,沒有給予學生及時的課外閱讀指導[2]。同時,很多學生家長也不能正確對待課外閱讀,認為學生只要學好課堂上的知識就可以了,課外閱讀只會浪費學生的課余時間。因此,觀念陳舊的教師和家長也導致了學生不能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局限了學生的發散思維,不利于學生的發展。
另外,還有一部分教師對課外閱讀的理解有所偏差,認為課外閱讀也是為應試教育服務的,甚至花大力氣在課外讀物上做文章,強制性地要求學生購買指定的課外讀物,并對課外讀物的內容進行全文抄寫甚至背誦,增加了學生的負擔,超出了學生的接受范圍,打擊了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曲解了課外閱讀的真正含義。課外閱讀應該從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出發,增長學生的見識,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儲備,起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作用。
二、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外閱讀的措施
(一)利用名人事跡、名人名言進行引導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可以利用名人名言引導學生養成熱愛讀書的好習慣。例如,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走遍天下書為侶》一文,作者獨自駕舟旅行,只選擇了書做自己的伙伴,讀書的樂趣可見一斑。愛迪生曾說:“書籍是天才留給人類的遺產,世代相傳,更是給予那些尚未出世的人的禮物。”因此,學生應該熱愛閱讀,而課外閱讀可以讓學生足不出戶,就能了解到全世界,是小學生探索世界、發現世界的重要途徑。
(二)教師應對學生的閱讀技巧做出正確指導
1.深度閱讀的技巧
教師應指導學生在深度閱讀時集中注意力,對字、詞、句要充分理解其中的含義,學會邊讀邊思考。先理解生僻字的含義,再分析詞組的意思,最后再進一步理解整個句子、整段話的含義,這種深度閱讀的方式雖然比較耗費精力和時間,但對知識的掌握也更加牢固,能加強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有助于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好習慣。
2.快速閱讀的技巧
教師應指導學生在閱讀時學會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文章的內涵。在時間不充裕的情況下,需要學生能學會運用快速閱讀的技巧,懂得把握的文章的關鍵點,從而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增強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這種閱讀方式能使閱讀量快速增加,但容易導致知識掌握不牢固,而且對晦澀難解的內容只能生搬硬套,不能熟練運用。
3.閱讀結合摘錄
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閱讀時,學會把文章的關鍵部分或所需部分進行摘錄,有助于加深學生的記憶,增加知識儲備。把精彩的語句和段落摘抄下來,有助于學生在寫作時借鑒和運用。這種閱讀與摘錄相結合的方法,有助于深化學生對課外閱讀的理解,做到知識的鞏固。語文的學習是一種積累,是積沙成堆的過程。
(三)針對不同的課外讀物,使用不同的閱讀方式
1.針對美文的閱讀
美文較感性化,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感情地去朗讀美文,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用心體會文學藝術,從而學習美文的寫作技巧。學生在閱讀美文的過程中,可以摘抄適合的文字素材,豐富自己的詞匯量,最終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尤其一些名家的美文,會影響學生的一生。endprint
2.針對小說的閱讀
優秀的小說作品在人物塑造上生動形象,能夠牢牢吸引讀者的注意力,甚至遠勝于情節。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要善于抓住人物的特點,通過細膩的寫作手法,針對不同的人物,塑造不同的形象特征,在人物出場的每個瞬間,都能使讀者立刻分辨出這是哪一個人物。例如,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曹雪芹通過對王熙鳳潑辣形象的細膩描寫,讓讀者在“人未到,笑先行”的瞬間,就知道是王熙鳳出場了。這不僅能讓學生印象深刻,還能在今后自己的寫作中充分運用到這一特點。
3.針對散文的閱讀
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聚,在閱讀散文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抓住文章的內在含義。散文一般采用借物言志、以物喻人等創作手法,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要學會掌握這種技巧,為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這一寫作特點運用到今后的寫作中,會令文章增色不少。
4.針對說明文和議論文的閱讀
說明文和議論文較理性化,文章具有一定的格式,學生應該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遵循文章的格式,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論點,以及論據的使用方式。說明文和議論文的閱讀方式,能增加學生的邏輯思維,讓學生的思路更具條理性,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在高中寫考場作文時,議論文將是很多學生的選擇,我們從小學高年級就意識到這一重要性,會為以后的寫作進行很好的儲備。
5.針對文言文的閱讀
小學生從一年級教材的《靜夜思》開始接觸古詩,到小學六年級下學期才開始接觸文言文《學弈》《兩小兒辯日》。因此,小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較弱,在課外閱讀中遇到文言文時,主要還是以流利的朗讀為主,其次才是理解。中國古詩詞是老祖宗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具有強烈的韻律美感,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古文中體會韻律美,陶冶學生的文藝情操。
(四)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選擇內容積極的課外讀物
由于小學生在選擇課外讀物時,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缺乏甄別優劣的能力。教師應該及時加以指導,選擇一些有價值的、符合學生思考能力的經典讀物推薦給學生。例如,“中國四大名著”“世界名著100部”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愛好列出適合該生的書單,最終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
(五)充分利用多媒體,建立適合學生閱讀的網絡圖書館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數字科技突飛猛進,使龐大的信息資源便于收集和整合。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建立網上圖書館,把適合學生閱讀的課外讀物電子書集中整理起來,利用社交平臺,如微信、QQ等,分享給學生和家長,讓學生在家里也能通過家長的幫助完成課外閱讀,并可通過微信朋友圈或QQ空間等渠道,把自己完成閱讀任務的成果和感受分享出去,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增加學生的榮譽感和成就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六)利用活動增加課外閱讀的趣味性
教師可以在正常的教學課程外,不定期的舉辦知識競賽的活動。例如,成語接龍競賽、配樂詩朗誦競賽、演講比賽、講故事競賽、辯論會等。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給予學生表達自我的機會,同時也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體會到課外閱讀對自己的重要作用。
(七)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導向作用
學校應該在整個校園內積極組織文學活動,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比賽,增強學生對課外活動的興趣,使學生意識到拓寬知識面的作用,并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熱愛閱讀的好習慣。除此以外,學校應該在教學管理計劃中,向語文組提出增強學生課外閱讀量的具體要求,定期進行經驗交流,并了解各班級的執行情況。教師也應該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以身作則為學生起好帶頭作用,養成熱愛閱讀的好習慣。
(八)良好的閱讀環境能促進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師可以發動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一起裝扮教室,例如,在教室墻上懸掛一些勵志的名人名言;在窗臺上擺放一些美麗的盆栽;在教室設立文化角,圖書可以由學生自己來提供,有利于同學們互相分享優質資源,也可以展示一些學生自己創作的作品等。良好的環境,有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閱讀中,使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下,養成熱愛閱讀的好習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九)成立興趣小組
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成立不同的興趣小組,使同學們的閱讀興趣得以強化。例如,喜歡朗讀的學生,可以組成“朗讀小組”,提高學生的語感,使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感情意境;喜歡小說的學生,可以組成“寫作小組”,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塑造一個個生動形象的人物,讓學生產生成功感,是強化興趣的一大手段。
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課外閱讀是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寫作能力和知識儲備的有效措施。因此,需要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有目的地選擇課外讀物,也希望教師和家長能改變對課外讀物的偏見,給予學生優質的課外閱讀資源,指導學生選擇正確的課外讀物,幫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閱讀、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梁春先.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策略探析[J].新課程(小學),2016(6):127,129.
[2]陳月梅.探析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外閱讀的教學措施[J].新課程(小學),2015(8):50-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