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靈俏
摘 要: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而這種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的發展、知識的傳播,知識的傳播和社會的發展又加快了信息化的進步速度。在人們的生活中出現了一種新詞匯:做生意方面出現了“微商”;娛樂方面出現了“微電影”;聊天交友方面出現了“微信”;教育方面出現了“微課”。“微”時代給生活和學習帶來了很大便利,教育方面通過把微視頻和教學課堂、教學任務等各個教學環節結合起來,不僅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還可以幫助學生在課后查漏補缺、拓展新知識,同時也可以幫助教師提升信息化的教學能力。主要闡述了微課、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理論概述,以及微課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策略。
關鍵詞:微課;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能力
在小學教學科目中,小學語文比較適合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將微課引入小學語文教學中,一方面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小學語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有針對性、目的性地加以引導學習。新課改要求老師以學生為主,注重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微課進行教學,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難題,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語文知識。
一、相關理論概述
1.微課
微課程的雛形最早產生于美國一位教授所提出的60秒課程和英國一位教授提出的1分鐘演講。現在人們所討論的微課程概念是2008年由美國一位高級教學設計師提出來的。微課最開始是由廣東的胡鐵生老師引入我國,首次提出了以微視頻為中心的新型教學資源。通過相關的資料顯示,微課的各種定義具有共同點:(1)載體以視頻為主;(2)必須是5分鐘以上、10分鐘以下的短視頻;(3)一節微課只需講清楚一個知識點。本文將微課理解為以簡明扼要的短視頻為首要載體,圍繞語文學科的重難點、考點、疑點等進行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學過程。
2.信息化教學能力
當今是一個以知識、智力和創新能力為基礎的知識經濟時代。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不僅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現代科學文化知識,還要有傳道授業解惑的能力,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當今又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這就要求老師將信息技術與教學課程有效整合,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相關資料顯示,我國國內對信息化教學能力概念的界定還未形成統一認識,但是在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對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各個方面進行了相關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和發展了信息化教學能力。
二、微課提升小學語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策略
1.定期培訓提高教師教學備課能力
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在上課之前應該對課本進行閱讀并深度剖析,做好課前準備工作以便后續教學工作的開展。課前準備工作首先需要對教材進行深度剖析,從中摸索出合適的教學方法;其次,需要對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分析,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案。因此,定期對小學語文教師進行培訓和鼓勵,提高教師的備課能力和信息化能力,教師也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也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例如,講解語文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再見了,親人》時,教師在上課之前對課文進行深度解讀,并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同時比較不同的教學方法,展現不同的教學案例,使課前準備更具體、更完善。
2.定期實踐提高教師教學實施能力
通過信息技術與課堂的整合,要求老師有較高的信息化實施能力。這就需要教師擁有組織能力,還要有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對教學資源的利用能力。在動手操作能力方面,對多媒體等信息技術設備的操作靈活度反映了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同時也決定了課堂進度。但是,要注意教學資源的使用目的、使用時間、使用方式,一切要以服務學生和老師為主,使用一些信息技術設備可能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課堂秩序,老師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引導能力,將學生引導到教學內容上來。通過對微課各種資源的搜集和有效利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師的信息化資源利用能力。通過定期對小學語文教師進行技術培訓和實踐,不僅能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還能提高小學語文教師對信息技術資源的搜集和利用能力。
微課在教育中屬于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能有效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教育信息化是必然的,給我國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契機,也給我國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挑戰,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養,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不斷完善自我,從而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焦建利.微課及其應用與影響[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2.
[2]吳偉民,李停,楊玉潔.關于信息技術與中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再思考[J].電化教育研究,2011(6):90-93.endprint